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入湘軍當兵


  一九一六年,湖南的督軍是北洋軍閥湯薌銘。湯鎮壓革命、屠殺人民,人民恨北軍,迫切要求驅逐它。當時,反北軍、反湯的秘密活動在湖南是比較普遍的,反北軍的空氣在民間秘密流傳甚廣,說孫中山和廣西軍隊要幫助湖南人打北軍。當時的國際形勢,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美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有了一些放鬆,中國工業有比較快一些的發展。什麼富國強兵,實業救國,這些欺騙性的資產階級的愛國思想也就隨之而來,這些對我也有影響。但當兵的主要動機,還是為了家庭貧困:當堤工不能養活全家。

  我是在一九一六年三月中旬入湘軍當兵的。當時我的年齡按生日九月初十日算,還不滿十八歲(十七歲多),是勉強收錄的。入伍時正值湖南驅趕湯薌銘(督軍兼省長)

  我參軍部隊的番號是湖南陸軍第二師三旅六團一營一連。師長陳複初,旅長陳嘉佑,團長魯滌平,營長劉鉶,連長鬍子茂。開始當二等兵,月餉五元五角;不久為一等兵,月餉六元。當時伙食費每月一元八角至二元,每星期六吃豬肉。每月除伙食、零用,可剩三元八角,每月以三元至三元五角寄家。這時伯祖父已死,二弟當學徒去了,只有祖母、父親和三弟三人。每月寄三元回家,勉強可以維持。

  二師師長是反孫中山派,旅長團長是擁孫中山派。驅湯以後,譚延闓主湘,第二師開湘西,三旅六團在七八月間開常德,第一營全部駐常德德山書院練兵。每日兩操兩課,共約八小時以上,營規很緊。尉級軍官、軍士大部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另有一部分是保定軍官學校二、三期學生,當排長和見習官等。他們有文化,多半擔任學課,除軍事文化外,有時也講些愛國主義的東西,主要內容是一些富國強兵思想。他們受到行伍出身的軍官的排擠。一九一七年秋,二師士兵和下級軍官反對師長陳複初勾結北洋軍閥傅良佐時,這些學生軍官被反走了一批。

  一九一七年夏,北洋軍閥傅良佐南來督湘,譚延闓司下臺。傅部進佔衡山一帶時,同湘軍第一師等部發生激戰。二師三旅六團駐常德,五團駐桃源(餘部位置不明)。下級軍官和士兵反對北洋軍閥,是年冬,組織兵變,我以營士兵代表參加。旅長陳嘉佑,團長魯滌平暗中支持兵變,陳複初被迫下臺。駐德山之第一營開駐常德縣城西關。

  以後,又反掉了一批保定軍校出身的軍官,推選了一些辛亥革命時期行伍出身的中下級軍官,加強了擁孫反北洋軍閥的力量。約在秋中,獨立第三旅六團(從此加上獨立二字)開赴湘陰一帶,會合第一師等部參加反傅戰爭。當時廣西陸榮廷也命桂軍馬濟率部參加,名湘桂聯軍。經過嶽州戰役,年終進至羊樓司、通城線戰月餘。北軍一部乘淺水艦,從長江襲占嶽州。約在一九一八年一月,湘桂聯軍全線撤退。

  北軍張敬堯、吳佩孚、馮玉祥等部大舉入湘。張部占長沙、寶慶(邵陽)、醴陵、茶陵,吳部占衡陽、安仁,馮部占常德。桂軍退邵陽,湘軍主力退郴州、永興。獨立第三旅在衡陽以南、耒陽城以西地區,經過數戰後(連長李泰昌陣亡,李培世接替)退守茶陵之湖口墟及酃縣。六團退守浣溪圩,因繞經寶慶、衡陽、耒陽,約在四五月才到達。魯滌平曾任旅長,後改換林修梅(林伯渠的哥哥),駐酃縣之天子墳。林伯渠任旅經理處長(即現在的旅後勤部長),據林老以後說,林修梅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繼組湘粵桂聯軍,防北軍南犯,但未見具體行動。張、吳占寶慶、衡陽、茶陵、醴陵後,也未繼續南進,遂成相持局勢。

  湘桂軍這次退得很亂,也很急。退到湘潭時,我連駐唐仙橋,我去姑母家(穀長太十一總河街木器店自做自賣)約兩三小時回隊,連已向寶慶方向撤退(見六團收容部隊貼的條子到寶慶集合)。我即向湘鄉趕隊,在途中遇著掉隊的何德全,我們一路同行,一直到達浣溪圩趕到了連上。部隊經過長途行軍作戰,兵疲體弱,疾病流行,特別是得瘧疾的多。經費雖然困難,但辦公、醫藥費還是照給。當時醫藥費不夠,辦公費有餘,我對連長李培世建議,以辦公費補醫藥費,李不同意。我說,錢有什麼用?「護法擁憲」人重要,李未吭聲。當時我感到李愛錢如命,其他還好。

  過了兩天,到黃公略處,恰遇袁植,他問及連中病人情況,我說很嚴重,有時擔任警戒都成問題。袁說:「聽說你要消差呀(官叫辭職士兵叫消差)!」我說是的。袁開導似的說了一番。第二天滿腔愛國熱情的公略來到我處
說:「營長不准你消差,以免影響別人,忍耐一點吧。」我說:「上星期一個中學生李燦來當兵,現在第二班。」並把李燦介紹給他,從此,我們三人就成了親密朋友。不久,連長李培世因病辭職,周磐接替。

  當時敵軍張敬堯一部駐茶陵城,六團向該敵輪流派出連哨(土橋)警戒,但互不侵擾。

  六團駐浣溪圩一帶近兩年未移動,用護法(即擁護孫中山的臨時約法)、統一中國的口號來欺騙群眾。供給(糧食)就地籌,以田賦做抵。士兵平均發零用錢五角至一元,每日油、鹽各四錢。這點微不足道的經費,還是靠廣東接濟。部隊自種蔬菜,喂豬,砍柴火。訓練時間每日四五個小時,管理也不如過去嚴格。六團部在浣溪圩辦有臨時訓練隊,課程是小教程,即典範令等。文化方面,國語內容是立志、愛惜光陰,有時也講些列強侵略瓜分中國,我們要富國強兵等道理(名曰精神講話)。教員是有文化的軍官,學員是從連隊中挑選的,每連十至十五人不等,不脫離職務,分為上午、下午兩班,在原連隊住宿吃飯。每日上課不超過三小時,一個月有一次至兩次作文。每月除軍事學科考試外,還有作文考試,連隊操課照常參加。我參加了學習,在這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大概十五六個月),在語文學習(文言文)上也有一些收穫的。軍閥們開辦這樣的訓練隊,是為了培養走狗,籠絡人心,鞏固部隊。在這裡我交了約二十個知識分子和貧苦農民出身的士兵做朋友。大家主要是相互勉勵,以救國愛民為宗旨,不做壞事,不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討小婆),不擾民。

  * * *

  督軍,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管轄一省的軍事首腦。督軍總攬全省的軍事政治大權,實行地方封建軍事割據,是一省範圍內的獨裁者。

  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閥集團。一八丸五年袁世凱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節制。一九〇一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軍隊稱北洋軍。辛亥革命後,袁竊據總統地位,培植黨羽,形成了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權的軍事集團。一九一六年袁死後,分化為直、皖、奉三系。一九二六年皖系軍閥段祺瑞下臺。一九二七年直系軍閥被國民革命軍消滅。一九二八年奉系軍閥政府垮臺。歷時十七年的北洋軍閥從此覆滅。

  湘軍,清末曾國藩為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在湖南建立的封建地主武裝。此後到北伐戰爭,湖南的地方武裝一直被稱為湘軍。

  譚延闓,當時是湖南省省長兼督軍。

  保定軍官學校,即陸軍軍官學校。清末創辦於保定,設有步、騎、工、炮、輜重等兵科。

  傅良佐,原任北洋政府陸軍次長。一九一七年段祺瑞積極推行「武力統一」政策,八月派傅任湖南督軍。

  陸榮廷,舊桂系軍閥首領。一九一七年任兩廣巡閱使,同年十月,派兵援湘。一九二四年九月下臺。

  張敬堯,北洋皖系軍閥。當時任第七師師長、湖南督軍。吳佩孚,北洋直系軍閥。當時任第三師師長。馮玉祥,當時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