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七


  珍寶島事件發生之後,幾位老帥在談到蘇聯挑起邊境衝突時,聶榮臻說:「蘇聯對我們搞點緊張是可能的,但要在中國大搞,這不可能。搞一個東歐國家動員了四五十萬軍隊,搞中國要多少人哪!」①葉劍英、徐向前點頭同意,說:「蘇聯如果在中國大搞,至少要300萬兵力,這談何容易。」幾位老帥一方面認為蘇聯軍隊不可能大舉入侵;另一方面認為美蘇的戰略重點仍在歐洲,爭取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將成為它們矛盾鬥爭的焦點,中東局勢將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要予以高度重視。因此,老帥們建議中央緩和中美關係,儘快恢復中美會談,打開中美外交的新格局。這些精闢的觀點被中央採納,成為中央制定對外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以後國際局勢的發展,證明這個戰略觀點是正確的。從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開始,中美關係史上20多年的緊張狀態開始緩和。尼克松總統于1972年訪問中國,達成了《中美上海公報》,雙方共同謀求關係正常化。

  ①1969年3月16日,陳毅、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座談國際形勢的記錄稿。

  1969年10月20日,中國和蘇聯兩國總理在北京會談。在這之前3天,林彪以「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為由,擅自發佈了一道「緊急指示」。

  18日,黃永勝以「林副主席第一個號令」為名,正式下達了「緊急指示」。

  這個所謂的第一個號令一下達,全軍立即進入了緊急戰備狀態。實際上,這是林彪為實現篡黨奪權而有計劃進行的一次預演。在京的老革命家也都被告知限期離開北京,安排到外地。當時,聶榮臻被通知到鄭州,經過再三考慮,他表示:「既然是戰備嘛,鄭州那個地方是鐵路樞紐,中原地區我也不熟悉,還是到河北省好些。晉察冀這些地方我熟,如果打仗,還可以起些『參謀』作用。」說實在的,聶榮臻早就想重返晉察冀老區,到這塊英雄的土地上看看那些曾用五穀雜糧養育了子弟兵的鄉親們,但終因工作太忙和病魔纏身,一直未能成行。這次反映了意見後,聶榮臻被安排到邯鄲。

  聶榮臻乘火車來到了邯鄲。這是「第一個號令」宣佈後的第四天。在此之前,聶榮臻的夫人張瑞華被「下放」到吉林省草原上靠近邊境的一個「五·七」幹校裡勞動。女婿丁衡高在陝西偏遠山溝裡的一個科研單位工作。

  唯一的女兒也去了河南一所「五·七」幹校。家裡只剩下6歲的外孫女聶菲跟著聶榮臻來到邯鄲。這次戰備疏散,老革命家們基本上部分散在京廣線一帶。陳毅到了石家莊,徐向前到了開封,劉伯承到了武漢,葉劍英到了長沙,朱德和李富春到了廣州從化。那時規定,這些人未經批准,不能回北京。聶榮臻到邯鄲,沒有帶秘書。因為從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以後,聶榮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被大量「精減」,僅有的一名秘書留在北京值班,不能陪著他去邯鄲。邯鄲軍分區的領導人從機關挑選了一名幹事給聶榮臻當秘書,並且向這位幹事交侍了三條:(一)生活上一定要照顧好;(二)安全上絕對保證;(三)不能介紹部隊情況。有人特意透露給這位即將上任的秘書:聶榮臻在政治上犯了錯誤,朱德、陳毅、李先念、聶榮臻等都是「九大」中老右的代表。

  這位臨時借用的秘書,被引見給聶榮臻。聶榮臻慢悠悠地問:「你來給我幫忙啦?」秘書很緊張,他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首長,儘管室內溫度不高,但還是緊張得直冒汗。由於領導交待任務時很倉促,他是稀裡糊塗地走馬上任的,甚至沒有聽清是葉帥還是聶帥。在以後的朝夕相處中,這位秘書發現聶榮臻是一個言語不多、平易近人的老人,一點架子也沒有,對工作人員很和氣。

  聶榮臻的這次邯鄲之行,確實做了打仗的準備。行裝十分簡單,只帶了三、四個戰爭年代用的馬搭子,準備了兩盞馬燈和一些蠟燭。

  聶榮臻很關心邯鄲駐軍的戰備情況,而工作人員卻迫於當時的政治壓力,難於啟齒。就連當地部隊調防這樣的大事,也對這位軍委副主席保密。

  因為是戰備嘛,聶榮臻關心邯鄲民兵的情況。軍分區政委是聶榮臻的老部下,他和秘書分別向聶榮臻介紹了民兵工作。聶榮臻反復考慮著打起仗來民兵如何組織,如何調動,然後對軍分區政委說:「被服、武器裝備等要疏散到各地,不要集中在大城市,打起仗來就地發軍裝,就地參加戰鬥。」聶榮臻曾將這些戰爭年代的老經驗整理成文,一式幾份送到邯鄲市革命委員會、公檢法、地區革命委員會。儘管泥牛入海,聶榮臻並沒有因為人家反應冷淡,而放棄對民兵工作的研究,他要盡一個老兵的責任。

  在聶榮臻的臥室裡,有一幅巨型地圖。那位由於事改任的秘書,很會動腦子。他把邯鄲地區25個民兵點,都插上小紅旗,標上有多少人口。70歲的聶榮臻眼睛雖然有些花,但他經常站在異常醒目的插滿紅旗的大地圖前,思考著民兵的戰備工作。在平常的閒談中,聶榮臻常跟秘書談起到南京、濟南參觀民兵大比武時的情況。當聊起邯鄲民兵能夠徒手攀登高大障礙物時,聶榮臻興奮他說:「民兵搞好了,力量很大哩。」

  聶榮臻在邯鄲的居住情況,與那些被疏散出北京的其他人相比,還算是好的。邯鄲有不少幹部是聶榮臻的老部下,對他自然較為客氣。聶榮臻被安排在邯鄲行署賓館的二樓。房間裡,紅色的地毯由於天長日久而變成紫黑色,看得出是臨時從哪裡挪來的。12月的邯鄲已經很冷了,而屋裡卻沒有暖氣。

  工作人員想方設法,從燒開水的鍋爐上接了一根管子鋪到聶榮臻的屋裡,這樣才算勉強有點暖意。工作人員把準備打仗露營時用的鴨絨被子找了出來給聶榮臻用,這才勉強解決了寒冷中睡覺的問題,面對這一切,聶榮臻一聲不吭。

  聶榮臻住在邯鄲,除了軍分區領導人時常來問候外,那裡幾乎是個被遺忘的角落。1969年的春節,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送來了一個小紙箱,裡面裝著10多斤花生。於是,在聶榮臻每天吃的米飯裡,多了幾粒紅紅的花生豆。

  平時,聶榮臻吃飯很簡單,賓館供應什麼就吃什麼,從來不提特殊要求。

  主食經常搭配一些玉米、小米等粗糧。儘管生活條件是簡陋的,但聶榮臻仍感到滿足。他說,這比起戰爭年代來要好得多了。然而,最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是失去了工作的機會。聶榮臻一到邯鄲,就主動要求出去看看,叫秘書幫助聯繫到工廠、農村搞些社會調查。經過多次磋商,有關部門終於撥給聶榮臻一輛快要報廢的舊吉姆車。於是,他每隔半個月,跑一個工廠。在那段時間裡,他先後去了邯鄲制氧廠、鋼廠、鍋爐廠、化工廠等10家工廠和5處農村。

  聶榮臻曾去過峰峰煤礦。這是劉少奇當年開展白區工作時呆過的地方,位於邯鄲西南45公里處。當時工作人員考慮到路太遠,天太冷,車又不太好,提議為了安全就別去了。可聶榮臻堅持要去。在峰峰煤礦,他不僅看了採煤坑道口,還看望了當年他的警衛員。中午,在劉少奇曾經住過的平房裡休息時,礦區領導人勸他,這裡久未住人,又髒又破,不要呆在這裡。聶榮臻聽後笑著說道:「這裡挺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