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六 |
|
聶榮臻認為,應該嚴密注意蘇聯方面的這種動向,他指示秘書把各個方面的情況搜集一下。很快,工業、科研、國防等有蘇聯援助項目的單位,都把情況報了上來。這樣從全域看,形勢更為明顯了。聶榮臻由此已經判明,赫魯曉夫領導集團撕毀所有協定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他認為事關重大,必須儘早報告中央,以便採取相應措施。 在歷史重大轉折的前夜,能夠預見並指出這種轉折變化的來臨,不但需要深刻的洞察力,而且還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縝密的思維。如何做好準備,妥善處理這種轉折帶來的困難局面,則需要戰略家的膽識和勇氣。 1960年1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聶榮臻將中蘇經濟援助與科學技術協作方面的變化和趨勢,先報告了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以後又在會上就此作了發言。他在發言中提出,蘇聯很有可能在不長的時間內終止與中國的協議。他說:米格-21飛機和導彈的技術資料,蘇聯都卡住不給了。看來,靠蘇聯援助肯定靠不住了。蘇聯為了保持領先地位,加上對中國不放心,所以在國防新技術方面加緊限制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明顯。我們已經摸清了他們的基本意圖,就是在尖端武器裝備的科學研究上,使中國與它保持相當的距離,只同意我們仿製蘇聯即將停產甚至已經停產了的裝備。總之,他們是想長期使中國停留在仿製階段,處於依附地位。周恩來對聶榮臻的報告,仔細看了幾遍。然後,他又在這份報告上,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批語,把報告轉給外交部,以引起外交部的警覺。隨著中蘇關係的變化,1960年7月3日,聶榮臻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了份報告,提出了三點建議:1.蘇聯在重要的關鍵技術上卡我們,令人氣憤,但氣憤並沒有用。 事情有可能這麼一逼,反而會成為發展中國國防科學技術的動力,更加堅決地貫徹自力更生的方針,而不是指望外援。2.今後科技往來應採取新的做法。 協議上有的仍然要,不給就掛筆帳,協議以外的新要求就不提了。3.獨立自主,立足國內,絕不意味著自己封鎖自己。毛澤東、周恩來很快批准了這個建議。 所以,應該說,中國對於蘇聯全面終止國防新技術的援助,是有準備的。 1960年7月,事實完全證明了聶榮臻的預見。蘇聯全面撕毀了同中國的協議,從7月28日到8月下旬,撤走了他們尖端技術領域裡在華的全部技術專家。 蘇聯這一背信棄義的行動,發生在中國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主要由於政策上的失誤,加上自然災害,危及到中國每個人的生活。在這樣的時刻,中國的國防科技究竟怎樣才能發展?它要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這些問題縈繞在聶榮臻的腦海裡,使他在夜色中漫步北海公園的時間格外長了。當蘇聯撤走全部技術專家的消息傳到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上時,毛澤東以他特有的氣魄說:「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帳是很難還的。」①聶榮臻深刻領會了毛澤東的意圖,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更加致力於中國研製導彈、原子彈的事業。 赫魯曉夫的背信棄義行為,促成了中國自行研製「兩彈」的歷史性轉折。 ①《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上卷,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5頁。 ※第六十七章 主持「兩彈」攻關(一) 儘管蘇聯領導集團的決定是這樣的不講信義、不留餘地,中國政府還是從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出發,對蘇聯的做法採取了克制態度。在蘇聯撤走專家前,聶榮臻指示各有關單位,抓緊一切機會,虛心請教,盡可能向態度友好的蘇聯專家多學點東西;專家撤走時要以禮相待。據此,各單位對即將歸國的蘇聯專家和他們的家屬子女,普遍舉行了歡送會,並對他們的幫助表示了感謝。蘇聯專家臨走時,大多數表現了依依不捨的留戀之情。 蘇聯專家撤走時,還按上級指示,帶走了全部技術資料。中國派往蘇聯留學的大學生、研究生的學習,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學習導彈、原子、航空、電子等專業的學生,處境更為困難。 在蘇聯專家全部撤走的困難關頭,五院領導人專程趕到北戴河向聶榮臻彙報。他們表示:蘇聯專家在的時候,也從不幫助我們搞研究設計,由於有自力更生的方針,研究設計工作都是五院科研人員自己進行的。現在他們撤走,對我們影響並不大。設備資料方面的某些困難,根據五院已有的基礎,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現在最困難的是原材料問題。話是這麼說,但還是掩飾不住他們焦急的心情。聶榮臻對他們說:大家不要著急,這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是暫時的。希望五院堅決貫徹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奮發圖強,埋頭苦幹,下決心依靠自己的專家,把導彈和試驗設備研製出來。原材料方面,也是如此。完成了近程地地導彈的仿製以後,要集中力量迅速研製自己的中近程、中遠程導彈,為國家民族爭氣。3天后,聶榮臻又把國防科委秘書長安東找來,對他說:「國防科研要縮短戰線抓重點。地地導彈是戰略任務,人力、財力、物力,要確保首先用於五院。其它的國防科研項目也要排排隊。」 聶榮臻把軍事上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重要思想,運用到了「兩彈」研製方面。以後,錢學森對這種領導方法,多次予以肯定和推崇。 在核武器方面,自1959年6月蘇聯拒絕提供援助以後,7月,周恩來向宋任窮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①12月,二機部制定了核武器研製規劃。12月17日,聶榮臻與陳毅、羅瑞卿等一起,聽取了宋任窮、劉傑關於規劃情況的彙報。聶榮臻在會上表示,完全同意二機部關於力爭「3年突破,5年掌握,8年有所儲備」的規劃設想。會後,聶榮臻要國防科委提出加強核武器研究機構建設的意見。 ①《當代中國的核工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第565頁。 12月30日,在賀龍、聶榮臻等人參加的軍委第9次常委會上,經討論,批准了國防科委的建議。 1960年2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以後,中國再次派宋任窮去蘇聯談判,希望蘇方能履行國防新技術協定。但蘇方仍然堅決拒絕中國的要求。4月5日,聶榮臻與軍委其他領導人一起,聽取了宋任窮赴蘇聯談判情況的彙報。聶榮臻在會上表示:完全同意中央自力更生研製核武器的方針,鑒於蘇方拒不執行「國防新技術協定」,堅決不給原子彈教學模型、資料、關鍵原材料和設備,決心自己幹,這樣時間可能長些,但總是可以幹得出來的。 1960年7月6日至8月23日,蘇聯撤走了在中國核工業系統工作的全部233名專家。 從1959年起,為貫徹中央和軍委關於自力更生進行原子彈攻關的方針,二機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調集人力物力,加速西北核工業基地的建設,同時縮短戰線,力求儘快建成鈾235生產線獲得合格的產品。調集科技力量,加強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的建設,積極探索原子彈的設計、引爆和爆轟試驗等的研究設計工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步伐在自力更生的基點上加快了。 「以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為輔」,這個經中央批准的發展尖端武器的方針,聶榮臻時刻銘記在心。現在外援沒有了,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這一條,他要各有關單位作出更大的努力,爭取獲得更多的成效。聶榮臻指出:應該廣泛收集外國各種書報雜誌等資料,參觀各種技術展覽,購買技術專利和各種先進設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