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九〇 |
|
面對淩厲攻勢,閻錫山急派第三十三軍七十一師,暫編第四十六師增援陽泉。為殲滅敵人有生力量,聶榮臻下令所部放手讓閻錫山援軍進入陽泉,使陽泉總兵力達1.1萬多人,而陽泉以西的壽陽附近閻錫山還集結了七十一師1個團,暫編四十九師等部1.2萬人。二、三縱隊實施正面進攻和斷敵退路,第四縱隊從井陘地區西進加入戰鬥,3個縱隊密切配合,於5月2日、3日把陽泉、壽陽之敵大部殲滅。至此,正太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3.5萬多人,控制東自獲鹿西迄榆次約180公里的正太路,解放沿線7座城鎮,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孤立了石家莊敵人,達到了戰役預期目的。 進攻大清河北的敵人,在冀中軍區部隊和民兵的阻擊下,除十六軍一個團空運至石家莊外,其餘部隊還在保定附近徘徊,妄圖調動聶榮臻主力北援根據地的計劃全部落空。 正當正大戰役展開的時候,4月26日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央工作委員會來到晉察冀阜平城南莊。聶榮臻因為前方戰事正酣,沒有能親自迎接中央工委的領導人。直到5月3日,正大戰役行將結束,他才趕到平山縣封城,會見了劉少奇、朱德。中央工委的到來,加強了對晉察冀各項工作的領導和支持。聶榮臻向劉少奇、朱德等彙報了工作,並分別在封城召開縱隊、旅、團級幹部會議,聽取大家意見,研究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以後又開了幾次中央局會議,聶榮臻對軍區過去工作中的失誤,再次作了檢討總結,然後在會上表示,依據「先打弱的,後打強的」原則,並遵照中央指示,配合東北解放軍的夏季攻勢,拖住關內敵人,決定先取青(縣)滄(縣),再戰保(定)北。 隨後,在朱德指導下,聶榮臻與軍區其他領導人一起,擬定了青滄、保北兩個戰役的作戰方案,部隊就向東挺進了。聶榮臻陪同朱德到冀中前線指揮作戰。 6月1日,朱德、聶榮臻從封城去冀中,隨行的有耿飆以及作戰處長唐永健等人。他們一行人開頭住在任丘的一個村子,後來住到白洋澱西南的同口鎮,指揮青滄以及保北戰役。 在去冀中的一個多月中,聶榮臻與朱德多次促膝長談,從全國的解放戰爭形勢到晉察冀解放戰爭初期作戰的經驗教訓。朱德還專門講了新成立的野戰軍領導機構,力求精簡,只管帶兵作戰和部隊訓練工作;另外組建後勤司令部,專管後勤保障,這樣能提高效率。聶榮臻完全同意朱德的意見。朱德長期擔任人民軍隊的總司令,軍事上有豐富經驗和真知灼見,為人熱情寬厚,又比聶榮臻大13歲,聶榮臻把朱德看作是尊敬的領導、長者和良師益友。在冀中軍區幹部會議上,朱德講了打殲滅戰的原則:(1)集中兵力,主動作戰。所謂主動就是讓敵就我,而我不就敵。我能調動敵人,而不受敵人調動;(2)打敵之側背,包圍殲滅敵人。打側背須要膽大,要練出「欲打」敵人跑不了,「欲退」敵人追不上的本領。要發揚迅速、秘密、堅決的紅軍傳統;(3)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消滅掉。這些原則,恰恰是晉察冀在正太路戰役以前,許多重要的戰役、戰鬥沒有能打成殲滅戰的重要原因。聶榮臻聽後深受教育,感到很親切,決心在今後指揮作戰中努力貫徹。 完成正太戰役後,聶榮臻心情比較舒暢。一段時間以來,他實在太緊張了。集寧失利,撤離張家口,他的壓力很大。保定南北頻繁的戰鬥,他枕戈待旦。此刻,他終於從被動的局面中掙脫出來了。在指揮作戰間隙,他還陪同朱德遊覽美麗的白洋澱,有時還乘興打打獵。 正太戰役以後,經中央工委提議,中央軍委批准,於5月下旬,晉察冀部隊再次進行整編,成立了晉察冀野戰軍領導機關。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楊成武分別任第一、第二政委,耿飆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 下轄第二縱隊(陳正湘、李志民)、第三縱隊(鄭維山、胡耀邦)、第四縱隊(曾思玉、王昭),成立了炮兵旅(高存信),地方軍區有冀中軍區(孫毅、林鐵)、冀晉軍區(唐延傑、王平)、察哈爾軍區(蕭文玖任副司令員、劉傑任政委)。朱德分別與野戰軍主要領導人談了話,要求在保北戰役後野戰軍全部領導人到職。還成立了晉察冀軍區後勤司令部,趙爾陸任司令員,黃敬任政治委員。 青滄戰役是在6月12日夜間打響的。按預定計劃,在新成立的野戰軍領導人的直接指揮下,二縱隊和渤海軍區的部隊攻擊滄縣,三縱隊攻擊青縣、唐官屯,四縱隊攻擊興濟、姚官屯等地。戰役僅進行了4天,在冀中軍區、察哈爾軍區和渤海軍區地方部隊的配合下,殲滅河北省保安第六、第八總隊全部,第三總隊大部,共1.3萬余人,解放滄縣、青縣、永清三座縣城,控制津浦鐵路陳官屯車站以南80公里,從而威懾天津,震動北平,迫使原擬增援東北的平洋之敵不敢出關,支援了東北解放軍。 緊接著的保北戰役,於6月25日晚打響:第二縱隊包圍徐水,第三縱隊包圍固城。二縱隊僅用一晝夜攻克徐水,全殲十六軍的三二五團,接著三縱隊拿下固城,全殲九十四軍一二一師的主力三六二團,並殲滅敵援兵200多人,是役,12天內共殲敵8270名。 聶榮臻實行大踏步進退、自己選擇戰場迫敵就範,改變了過去那種被動的局面,從而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正太、青滄、保北三戰三捷,就是戰局轉變的明顯標誌。 打完保北戰役,聶榮臻回到阜平。 ※第五十章 清風店殲滅戰 聶榮臻返回冀西,到上碑鎮再次見到了劉少奇。當時,劉少奇在上碑鎮養玻他們交談了關於土改工作的意見。這個談話是應聶榮臻的要求安排的。 在這次談話以後,晉察冀地區土改工作中糾正了一些「左」的做法。 還是中央工委初到晉察冀時,有人對晉察冀的土改工作進行了批評,認為手軟,對地主打擊不力,後來在土改會議上又批評聶榮臻右傾。從此以後,就搞所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肉體上消滅地主,經濟上消滅富農,到處「搬石頭」、挖浮財等等。這種「左」的傾向雖然時間不長,但在晉察冀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聶榮臻就這個問題,向劉少奇談了自己的意見。 聶榮臻一向注意防止土改工作中「左」的傾向。日本投降後不久,在張家口搞土改,由晉察冀中央局秘書長姚依林分管這項工作。那時聶榮臻就在一次會議上說過:這個問題我們從反面有很多教訓,吃了虧的,是「左」的問題。聶榮臻所說的「左」的問題,是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王明路線時期,在蘇區一度發生的土地政策「左」的傾向。聶榮臻主張在根據地平分土地,然後經過複查,根據情況「抽肥補瘦,抽多補少」,使廣大貧下中農得到實惠,以調動他們支援革命戰爭的積極性。他說,解放戰爭時期搞土地改革,目的是消滅地主階級,消滅它什麼?消滅它的剝削,不是消滅肉體。平分土地,地主、富農都一樣,該分多少就分多少。使他們都變成勞動者,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把地主、富農都趕到國民黨那邊去呢?肉體上消滅地主,經濟上消滅富農,這是絕對錯誤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