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五八


  白求恩是在10月初,為一分區甘河淨後方醫院一名患頭部蜂窩組織炎的傷員動手術時,由於掏取碎骨,左手中指被碎骨刺破,受到了致命的感染。

  緊接著他又參加了雁宿崖殲滅戰和黃土嶺圍攻戰,在炮火中為大量傷員做手術。病情發作後,他帶著高燒和疼痛,冒著增援日軍步步逼近的危險,仍然奮不顧身地搶救著剛剛負重傷的傷員,直到戰鬥結束,他才下了戰常當他的陪同人員發現他的病情嚴重,用擔架抬著他向軍區急送時,已經來不及了。

  這位加拿大人民的優秀兒子,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朋友,在送往軍區的途中,於1939年11月12日淩晨5時20分,在唐縣黃石口村停止了呼吸。噩耗傳開,邊區軍民,特別是他救治過的傷病員都失聲痛哭。

  日軍在黃土嶺遭到慘敗後,更加瘋狂地對邊區進行「掃蕩」,情況非常緊張。儘管這樣,聶榮臻仍然決定為白求恩舉行殯殮典禮。11月17日,寒風哀號,聶榮臻趕到黃石口村,跳下馬,便走向停放在打麥場中間一個蒙著白布的檯子上的白求恩遺體。當他一眼看到那張原先非常熟悉,現在卻因顴骨高聳、兩腮下陷、臉無血色、鬍鬚雜亂而略顯陌生的臉時,他的心不由得一陣陣發疼。他用手輕輕摘下軍帽,露出滿頭短髮,滿臉哀痛地在白求恩大夫的遺體旁肅立默哀。攝影記者拍了一張聶榮臻肅立在白求恩那顆偉大的頭顱旁邊的照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鏡頭。邊區軍民的代表排著長隊,邁著沉重的腳步從白求恩大夫的遺體旁邊走過,向他作最後的告別。日軍向軍區司令部駐地一帶進逼的情報不斷報來。殯殮典禮結束後,當晚8時,白求恩的遺體被秘密掩埋在曲陽縣於家寨西南的狼山溝門。為了防止前來「掃蕩」的敵人破壞,鄉親們特地用犁將那塊地犁了一遍,進行了偽裝。

  為了反「掃蕩」、防空襲,聶榮臻率軍區機關直屬隊離開和家莊向西轉移。在轉移途中,他收到了中共中央悼念白求恩的唁電。唁電在高度評價了白求恩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之後,發出號召:「白求恩同志這種國際主義的精神值得中國共產黨全體黨員學習,值得中華民國全國人民的尊敬,今聞逝世,謹致哀誠。」聶榮臻還得知,八路軍總部分別致電加拿大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加拿大和美國援華委員會慰問白求恩大夫家屬,同時通令全軍沉痛哀悼白求恩。延安各界還於12月1日召開了追悼白求恩的大會,毛澤東為白求恩寫了挽聯,數日後還寫了著名的《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1940年1月5日,聶榮臻出席了在唐縣軍城召開的悼念白求恩大夫的萬人大會。白求恩大夫的遺體被移至軍城厚葬。在悼念大會上,聶榮臻用略帶哽咽的聲音,宣讀了將白求恩大夫稱為「伯琴」的祭文:聶榮臻謹率晉察冀軍區全體指戰員悼於加拿大醫學家伯琴同志之靈前,曰:嗚呼!伯琴,以天賦之英才,造醫學之極峰,抱高尚遠大之理想,獻身革命。高爵不足羈其鴻志,厚祿不足系其雄心,誓討佛朗哥之不義,投身西班牙之戰爭。地中海邊,波濤未平;太平洋上,烽火方殷。君不辭勞,萬里長征,深入敵後,贊助吾軍。寒衣土市之服,饑餐粗糲之糧,救死槍林之下,扶傷炮火之場,運斧神於輪匠,奏刀妙於皰叮無輕傷不速愈,雖重創而皆生。日勞病榻之間,夜書膏火之旁。行遇路人之疾,止予治療之方。醫術精于華佗,精神比于墨翟。非熱愛乎人類,誰曾至於此極。革命未竟,英雄先亡,噩耗傳來,雲胡不傷。為君執綿,送葬軍城,臨穴涕泣,不知所云。①

  ①《白求恩在唐縣》,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170頁。

  宣讀完這字字泣血、句句含情的祭文,聶榮臻號召邊區醫務工作者向白求恩學習,宣佈將軍區衛生學校改名為白求恩學校,附屬醫院改名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並為修建白求恩墓和紀念碑奠基。

  6月21日,剛從晉東南回到晉察冀的聶榮臻,又直奔唐縣軍城,為白求恩陵墓落成典禮揭幕。所有這一切,無不寄託著聶榮臻對一位偉大共產主義戰士的無限哀思。

  白求恩逝世後不久,又一位崇高的國際主義戰士、印度援華醫療隊的柯棣華大夫,于1940年4月來到了晉察冀邊區。他處處以白求恩為榜樣,在晉察冀大地上戰鬥了2年零8個月,並在邊區最困難的日子——1942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聶榮臻對柯棣華也關懷備至。同年8月,柯棣華的妻子郭慶蘭生下了一個兒子,夫妻倆要求聶榮臻為孩子命名。聶榮臻略加思索後說:「為了紀念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就取名叫『印華』吧。」柯棣華夫婦非常高興。黎明前的黑夜即將逝去。晉察冀軍民即將渡過最困難的1942年。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的捷報頻傳,聶榮臻心情格外舒暢。然而,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的一個緊急報告,使他的滿心喜悅,頓時蕩然無存……白求恩衛生學校附設的國際和平醫院院長柯棣華大夫,于1942年12月9日早晨6時15分癲癇病再次發作,心臟停止跳動,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聶榮臻將柯棣華不幸逝世的噩耗報告給中共中央。

  柯棣華逝世以後,聶榮臻寫了《哀悼柯棣華大夫》的署名文章。他說:白求恩大夫逝世後,正當大家盼望後繼有人時,柯棣華大夫來了,「全軍上下無不以得見白求恩第二為極大之欣慰……然而現在柯棣華大夫竟又不幸突罹癲癇之症,棄我們而長逝!嗟乎!天下竟有如此偶然重疊之慘痛!……他完全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看成和印度人民的解放事業一樣,而貢獻了他的全部心力。他和我們過著一樣的簡單樸素、緊張戰鬥的生活。兩年多的時間,他努力於工作,始終是那樣勤奮而刻苦,他拒絕特殊的待遇,不計較個人的享受,朝夕專心致志的唯有工作和學習……」①12月17日,晉察冀軍區在葛公村召開了追悼大會。

  ①1943年1月10日《晉察冀日報》。

  12月30日,延安也召開了追悼大會,在會上宣讀了毛澤東12月29日為悼念柯棣華而寫的悼詞: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華北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白求恩、柯棣華,是國際友人在晉察冀邊區援助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兩個最光輝的名字。為了永遠紀念這兩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新中國成立以後,聶榮臻報請中共中央同意,在石家莊重新修建了他們的陵墓。用聶榮臻的話來說是:白求恩、柯棣華「用自己的生命和光輝業績所樹起的豐碑,將永遠矗立在中國人民的心頭,萬古長存!」「永志不忘,永為楷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