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二七


  部隊二占遵義,經過短時間的體整,士氣十分高漲。他們懷著勝利的信心,走在初春的高原上。田野裡油菜花一片金黃,剛插到田裡的水稻開始泛綠,山間一道道溪水淙淙有聲。隊伍再次向赤水河挺進,3月16日到達世界聞名的酒鄉茅臺。聶榮臻騎在馬上,看到了一處處釀酒作坊,聞到了撲鼻而來的酒香。聶榮臻叫警衛員去買酒。可是,他卻沒有喝上已經到嘴邊的美酒。

  飛機轟炸,他們馬上又轉移了。

  為了迷惑蔣介石,紅軍在茅臺附近三渡赤水,再次向古藺方向前進。毛澤東要使蔣介石相信,紅軍仍要北渡長江,使他調兵向西。這個目的達到了,3月21日晚和22日拂曉,紅軍又折回赤水河,從二郎灘、太平渡一線四渡赤水,向東直插烏江邊,紅一軍團的先頭部隊在暴雨中乘竹筏渡江,架起浮橋,紅軍跨過烏江,前鋒直逼貴陽。當時蔣介石在貴陽,但摸不清紅軍意圖,緊閉四門,未敢妄動,從而向紅軍敞開了開赴金沙江的道路。4月8日,一軍團在貴陽城郊掩護全軍通過,向西疾進。

  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聶榮臻作為軍團政治委員,也還是極其認真地抓部隊的組織紀律。一次宿營,軍團部的幾個警衛員殺了土豪的一頭毛驢,炸辣子驢肉,炸好了,給軍團的幾個領導人都送去一塊。聶榮臻對幾個警衛員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他說:「你們吃驢肉,知不知道這是違犯政策的?」

  警衛員不大服氣,說這是土豪的。他說,「雖然是土豪的,也不能殺著吃,應該分給老百姓。」當年參加殺驢的警衛員、後來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黃榮海,對於聶榮臻的那次批評至今記憶猶新。正是鐵的紀律,使紅軍在那樣的艱難險阻下形成一股鐵流,而不致潰散。

  4月25日,林彪、聶榮臻致電中革軍委:建議「野戰軍應立即變更原定戰略,而應迅速脫離此不利形勢,先敵佔領東川,應經東川渡過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進,準備與四方面軍匯合。」

  4月29日,中共政治局接受了這個意見,並由中革軍委發佈命令:「我野戰軍應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爭取迅速渡過金沙江,轉入川西消滅敵人,建立起蘇區根據地。」林、聶接到軍委命令後,於4月30日指揮紅一軍團向昆明虛張聲勢,掩護全軍搶渡金沙江,北上四川。完成佯攻昆明的任務後,紅一軍團向北挺進,5月4日來到金沙江畔的元謀、龍街。

  林、聶站在江邊,看到江流湍急,江面又寬。這樣大的流速是無法架橋的,又沒有船隻,再加上敵機襲擾,整個軍團處境困難。5月4日,在劉伯承指揮下,中央縱隊在皎平渡成功地巧渡金沙江。5月5日,朱德總司令電令林、聶:「軍委縱隊在本日己渡江完畢,三軍團7號上午可渡畢,五軍團在皎西以南任掩護,定於8號下午渡江,敵人8號晚有到皎西的可能。我一軍團務必不顧疲勞,於7號兼程趕到皎乎渡,8號黃昏前渡江完畢,否則有被隔斷的危險。」

  接到電報,他們便命令部隊向皎平渡進軍了。這一夜,部隊翻山越嶺,越過48次急流,急行軍120裡,終於趕到皎平渡,靠幾條船,渡過了金沙江。

  過了金沙江,蔣介石的10萬重兵就被紅軍甩在身後了。

  紅一軍團過了金沙江,毛澤東在江北岸的一個崖洞裡對林彪、聶榮臻說:我一直在這裡等你們。聶榮臻深感毛澤東對紅一軍團這支英雄部隊的高度信任和關心,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握軍權,他以過人的膽略,不同凡響的指揮藝術,虛虛實實,聲東擊西,極大地調動了敵人,使一支只有3萬人的紅軍縱橫於幾十萬敵軍之間,最終爭得了主動。

  敵人被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搞糊塗了。就是紅軍內部也有些人很不理解,對令人暈頭轉向的迂回行軍不滿意。林彪就有這種意見,他埋怨說:「我們走的盡是『弓背』路,應該走『弓弦』,走捷徑。這會把部隊搞垮的,像這樣領導指揮還行?!」聶榮臻不同意他的看法,說:「這個階段,我們是聲東擊西,大踏步地機動作戰,不斷地調動敵人。這樣打法,部隊自然要多走一點路,疲勞一點。可是敵人卻對我們捉摸不透,便於我們隱蔽企圖,使我軍由被動變為主動。」林彪不服氣,寫信給中革軍委。關於這封信的內容,聶榮臻在後來回憶說:「大意是要求朱、毛下臺,請彭德懷出來指揮,迅速北進與四方面軍會合。」這封信寫好後,林彪曾要求聶榮臻簽字,聶拒絕了,說:「革命到了這樣緊急關頭,你不要毛主席領導,誰來領導?你剛參加了遵義會議,你現在又來反對遵義會議。你這個態度是不對的……你應該相信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危局。現在,你要我在你寫的信上簽字,我不僅不簽,我還反對你簽字上送。我今天沒有把你說服了,你可以上送,但你自己負責。」①林彪固執己見,還是把他的信上送了。

  ①《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259頁。

  1935年5月12日,毛澤東在會理城郊外鐵廠村主持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周恩來批評了林彪,指出毛澤東採用了聲東擊西、與敵人兜大圈子的辦法,甩掉了敵人,是完全正確的。毛澤東則批評林彪說:「你是個娃娃,你懂得什麼?!」

  在危急的日子裡,聶榮臻表現出高度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組織紀律性,堅定不移地支持了毛澤東。

  ※第十八章 譜寫英雄史詩

  會理會議以後紅軍繼續北上,一路攻佔德昌、冕寧等地。現在,在他們前面的是大涼山彝族同胞聚居區和天險大渡河。

  尾追的國民黨軍隊進至金沙江一線,川軍則迎頭向大渡河急進,以堵截紅軍。紅軍要擺脫前後夾擊,必須迅速搶渡大渡河。為此,中革軍委組織了紅軍先遣隊,劉伯承兼任司令員,聶榮臻兼代政治委員,率領第一師第一團、一個工作隊、一個工兵排,配備了電臺,北上開路,直指安順場渡口。

  從冕寧到安順場中間隔著大涼山彝族區。歷代統治者對彝民欺壓、盤剝,使彝族、漢族之間形成了尖銳的民族矛盾。如何通過大涼山成了先遣隊的第一個難題。

  5月21日,先遣隊在佔領冕寧後立即打開監獄,放出了作為國民黨統治者的人質而被關押的彝族首領,從而為紅軍通過彝族區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氣氛。

  5月22日,先遣隊開進大涼山。聶榮臻很快領略到大涼山的風光——山峰高聳,道路崎嶇,林木蔥蘢,天氣多變。忽然走在前面的工作隊派人報告,在谷麻子附近,彝民攔住了去路。聶榮臻和劉伯承一起拍馬向前,只見彝民們揮刀舞棒,高喊著「不許走」,「要買路錢」,還聽到前面響著土炮聲。

  正亂著,忽見穀口揚起煙塵,幾匹馬飛馳而來,為首的是當地彝民首領小葉丹的四叔。工作隊向這個頭人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表明了紅軍借路北上的意思。從頭人的話裡得知,當地的兩個大部落沽基家和羅洪族正在「打冤家」。小葉丹便是沽基家的首領。沽基家想要紅軍幫助他們打羅洪族,表示友好。劉伯承、聶榮臻決定不介入他們的矛盾,宣傳彝、漢一家,一起打反動派的思想,然後與小葉丹談判。

  劉伯承與小時丹談判是在一泓清水——袁居子海邊離湖水50來米遠的地方。一塊大石頭是現場的標記物,劉伯承曾在那塊石頭上坐過,直到今天它還屹立在那裡。劉伯承是個老四川,在川西也活動過,對當地的地理、風俗人情、語言比較熟悉。他操著當地方言,與小葉丹談得很投機。談判時,聶榮臻坐在一旁,他雖然也是四川人,卻不懂這裡的話。小時丹提出歃血為盟,跟隨他的彝民提了一隻公雞來,用刀尖從雞嘴裡捅進去,割斷雞脖子,把殷紅的血滴在水碗裡。劉伯承與小葉丹喝了雞血酒,對天宣誓:誰要是毀盟、背盟就要像這只雞一樣死掉。最後達成協議,沽基家願意護送紅軍通過彝族區。這便是被後人所傳頌的彝海結盟的故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