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五〇


  我也向陳毅同志談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顧慮。陳老總歷來豪爽健談。他在講話中乾脆提出了「脫帽加冕」的口號。他說,就是給你們脫掉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加上勞動人民知識分子之冕。

  恩來同志和陳毅同志的講話,使科學家們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大地啟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他們說:「帽子脫掉了,責任加重了。」「是腦力勞動者,自己人了,不能再作客人了。」

  總而言之,科學家們的主人翁感大大提高。我目睹這一情景,心情也很激動。我們党同知識分子的關係空前地改善了。

  貫徹「科學十四條」和召開廣州會議以後,知識分子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科學事業更加盡心盡力。當時普遍生活困難,但大家還是幹勁十足,中國科學院、國防部五院、二機部九院等許多科研單位,晚上燈火通明,圖書館通宵開放,一片熱氣騰騰,我國真正出現了科學的春天。至今我還認為:如果沒有那幾年的實幹,「兩彈」也就不會那麼快地上天。

  我們常說,中國人民是很聰明的,並不比別的民族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有些科學家的確很有才能,關鍵是怎樣發揮他們的才幹。要有正確的政策,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恩來、小平同志號召我們當科學家的勤務員,這個提法非常好。我本人就願意當科研戰線的勤務員。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科學家們的生活也很困難。有次中央書記處討論關於五院、二機部需要解決的問題,小平同志說,五院、二機部的科技人員,待遇要高些,工資要高些,生活安排要好些,由李富春同志掛帥,統一考慮解決五院、二機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我沒有參加這次會,但當我得知科技人員的生活困難情況,感到很不安,決定用我的名義向海軍、北京、廣州、濟南、瀋陽等軍區的領導同志呼籲,請他們儘快設法給予支援,價撥給國防科研戰線一批豬肉、魚、海帶、黃豆、水果等副食品。各單位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支援的東西,都以中央和軍委的名義分配給每個專家和科技人員。我當時就說:「這也是一項有力的政治工作。」接著,我們又對六、七、十院、各基地科技人員副食品的支援供應問題作了佈置。有一次陳毅同志來醫院看我,我們談到此事,他說,我舉雙手擁護。這些人是我們國家的寶貝,要愛護,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杆硬也得靠這些人,我們不吃,也得保障他們起碼的生活。陳毅同志還說,向各單位「募捐」,也加上我的名字。

  這說明,中央、軍委的領導同志對科學家、科技人員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想不到「文化大革命」中這些都上了所謂「修正主義」的綱了,批什麼「科技肉」、「科技豆」、「科技魚」。對這些奇談怪論,我只有一笑置之。給科學家以最起碼的物質保障是需要的。他們對生活上的困難情況往往不願談,但多數又是五六十歲左右的人了,白天黑夜地辛苦,有些是從國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待遇回到祖國來的,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跑出去的,說明他們是愛國的。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國的科學事業怎麼上得去!關心他們是應該的。後來廣州會議也受到批判了,說是「廣州黑會」,這當然也毫無道理。

  到一九六四年,「科學十四條」已經執行三年了,效果如何,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經驗,我覺得要找些典型,總結一下,以利進一步貫徹落實。一九六三年十月,國防科委報告說,第十研究院南京十四所執行「科學十四條」比較好。我看了材料,在報告上批了一段話:「這個所堅決認真地執行政策,工作比較深入細緻。在抓政治思想,貫徹科學工作政策和業務建設方面有不少值得推廣的地方。」經過進一步瞭解,我發現他們在貫徹「科學十四條」中,的確有不少好的經驗,達到了「出成果,出人才」的要求。為了推廣他們的經驗,決定在十四所召開現場會議。

  會議是一九六四年四月開的,因為當時我身體不好,沒有去參加,由張愛萍同志主持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各科研單位的代表六百三十多人。

  我雖然沒有去,但向會議寫了信,鼓勵他們把「科學十四條」的精神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貫徹「科學十四條」以後,不少科研單位在研究工作秩序和文明生產習慣的保持,業務工作的考核等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工作逐步走上了軌道。十四所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好些。

  十四所現場會議還傳達了鄧小平同志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有關科技工作的指示。小平同志說,在科學研究方面,我們這幾年也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科學技術的政策,十四條起了很好的作用,過去提出了十二年規劃,最近又搞了一個十年規劃,很有希望,同樣也需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我們的科學研究事業是很有希望的,我們有一套具體的正確的政策,但還要做好人的政治思想工作。

  小平同志講得很對。我認為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到一九六四年那個時候,可以說已經具備了比較完整的具體的政策了,已經基本上走上符合我國國情的軌道了。使人高興的是,劉伯承同志還抽時間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南京市委、南京軍區、一機部、四機部的領導同志也參加了會議。這都是對科學事業的支持。

  十四所開現場會議的時候,我在北京同幾位老帥談起科研系統貫徹「科學十四條」取得成績的情況,他們都非常高興。他們說,我們應該集中最大力量把國防科學技術搞上去。只有搞出現代武器,我軍保衛社會主義,保衛世界和平才有保證。我們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不可能也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別人那裡。

  老帥們支持科學研究,對大家鼓舞很大。十四所現場會開得比較成功,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我們一直在抓各單位貫徹「科學十四條」經驗的推廣工作。

  §豐碩的成果和新的起點

  一九六三年,我們對十二年科學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五十七個主要項目已經完成了五十項,可以說基本上完成了。國防科研方面的攻關任務,也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有的導彈已研製成功,大部分項目正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國家科委、國防科委又分別制定了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的十年科學規劃。其中國防方面的規劃隨著工作的進展,又經過了數次修訂。這可以說是我國科研工作的一個新的起點。

  當時制定新的十年科學規劃,總的目標就是要趕上六十年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國防方面在繼續突破尖端武器的同時,強調了常規武器在補缺配套的基礎上,逐步趕上外國同類武器的先進水平。民用方面強調了要使農業、工業現代化,建立自己的先進工業體系,填補重點基礎學科、基礎技術的空白。在這十年中,進一步建立起強大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來。

  由於有了比較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正確政策,有了恰當的規劃和有力的措施,我國科學技術的進展,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是比較順利的,成果也是明顯的。

  軍工方面,到一九六六年我們共爆炸了五顆原子彈,其中一顆是兩彈(導彈、原子彈)結合的試驗。一九六七年氫彈試驗成功。導彈方面已經有了自行設計的中程地地導彈,遠程地地導彈。衛星的研究設計工作也已經打好了基礎。我們還研究設計成功了多種型號的地空、空空、岸艦等導彈,以及許多常規武器裝備。在帝國主義封鎖和赫魯曉夫領導集團卡我們的情況下,我國的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不但沒有被窒息癱瘓,相反,能夠獨立自主地繼續發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