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林彪事件(18)


  在毛澤東一再指責下,黃永勝等不得不在二月二十二日召開的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及有關軍事部門負責人的會議上,對廬山會議和「批陳」問題上所犯錯誤進行「自我批評」。隨後,黃永勝、李作鵬、邱會作三人也分別交出了書面檢討,毛澤東在批語中寫道:「以後是實踐這些申明的問題。」①

  然而,一直留在外地的林彪對「批陳」問題仍不作一字表示。

  三月十五日,毛澤東審改「兩報一刊」編輯部文章《無產階級專政勝利萬歲》時寫下批語:「我黨多年來不讀馬、列,不突出馬、列,竟讓一些騙子騙了多年,使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唯物論,什麼是唯心論,在廬山鬧出大笑話。這個教訓非常嚴重,這幾年應當特別注意宣傳馬、列。②」三月三十日,他又對河北省一位負責人在「批陳整風」會議上所作檢查寫了批示:「上了陳伯達賊船,年深日久,雖有廬山以來半年的時間,經過各種批判會議,到三月十九才講出幾句真話,真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人一輸了理(就是走錯了路線),就怕揭,廬山會議上的那種猖狂進攻的勇氣,不知跑到哪裡去了。」③

  毛澤東的這些話,特別是「人一輸了理(就是走錯了路線),就怕揭」,其實是針對林彪以及黃永勝等的表現講的。儘管如此,毛澤東還沒有放棄對他們的最後希望。

  三月二十九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同黃永勝等軍委辦事組成員前往北戴河,向在那裡的林彪彙報毛澤東有關揭批陳伯達的一系列指示,以及中央準備在最近召開批陳整風彙報會等問題。用周恩來的話說,「此行的目的,是毛主席要林彪出來參加一下即將召開的批陳整風彙報會,講幾句話,給他個臺階下。」④

  在北戴河的兩天裡,周恩來等連續同林彪談話。林彪口頭上表示「完全擁護」廬山會議以來毛澤東關於批陳問題的歷次指示,對最近黃永勝、李作鵬、邱會作三人的檢討也表示「很高興」,並要求吳法憲、葉群重寫一次書面檢討。他還說「完全同意」中央召開批陳整風彙報會,把批陳引向深入。但是,他對自己的問題始終避而不談,毫無認錯悔改之意,也沒有表示他將出席中央批陳整風彙報會。⑤

  周恩來等回到北京後,向毛澤東彙報北戴河之行的情況。毛澤東對林彪的態度非常不滿。他指著在場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嚴厲斥責:「你們已經到了懸崖的邊沿了!是跳下去?還是推下去?還是拉回來的問題。能不能拉回來全看你們自己了!」⑥

  四月上旬,吳法憲、葉群按照林彪「要求」,分別向毛澤東交上他們重寫的檢討,其中不過是重複過去的一些觀點,又拼湊一些揭發陳伯達的材料,沒有也不可能觸及他們的後臺林彪。十一日,對林彪等已不抱多少希望的毛澤東批告周恩來:吳、葉的檢討「我已看過,可以了。」他要求把吳、葉的檢討連同黃、李、邱三人的檢討「向政治局會議報告,作適當處理。」⑦

  四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批陳整風彙報會,中央和各地黨政軍負責人共九十九人到會。毛澤東在審閱上報的與會名單時提出,要增加中央軍委副主席陳毅、徐向前、聶榮臻三人。除陳毅因病住院外,徐向前、聶榮臻都出席了會議。會議聽取了軍委辦事組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五人的檢討。受中央政治局委託,周恩來在會議結束時作了總結,指出黃永勝等在政治上犯了方向路線的錯誤,在組織上犯了宗派主義的錯誤;犯錯誤的根本原因是不聽毛主席的話,站錯了立場,走錯了路線。會議期間,周恩來曾給十九日回京的林彪送去會議文件和毛澤東有關批示,並示意林彪到會講話,但林卻表示「堅決不講」,也沒有要出席會議的意思。⑧

  實際上,林彪對廬山會議以來開展的批陳整風,特別是毛澤東對黃永勝等抓得很緊的批評,越來越懷恨在心,甚至在公開場合明顯地表露出來。中央批陳整風彙報會結束時,恰逢「五一」節。這天晚上,勉強來到天安門城樓觀看焰火的林彪一臉沮喪,始終不同毛澤東說話。在城樓上,他坐在毛澤東對面,幾分鐘後便不辭而別。林彪這一舉動,引起在場目擊者的議論和猜測。⑨

  但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在內的人們根本不知道,也沒有料想到在這以前,一份殺氣騰騰的武裝政變計劃——《「五七一工程」紀要》,已經由林彪的兒子林立果等炮製完成了。

  林立果原是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一九六七年入伍,被安排在空軍司令部黨委辦公室任秘書,後經吳法憲介紹入黨。一九六九年十月,吳法憲任命林立果為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兼作戰部副部長,並把空軍的指揮大權交給林立果。不久,林立果夥同周宇馳、王飛等人在空軍司令部組成「調研小組」,受到林彪的接見。一九七〇年廬山會議後,林立果將「調研小組」改稱「聯合艦隊」,葉群還為周宇馳、王飛等人規定了代號。一九七一年二月,林立果同在蘇州的林彪、葉群密謀後,又到杭州、上海一帶活動。同年三月,林彪擺出要「先搞一個計劃」,林立果在上海同「聯合艦隊」主要成員周宇馳、於新野等分析形勢、研究對策,於三月下旬擬出《「五七一工程」紀要》(「五七一」是「武起義」的諧音,即武裝起義。「五七一工程」的名稱為林立果所確定)的草稿。《紀要》定稿後,曾由林立果連同有關政變資料帶往並「留在」已到北戴河的林彪、葉群處。⑩

  ①毛澤東在黃永勝、邱會作、李作鵬書面檢討上寫的批語,手稿,1971年3月24日。
  ②毛澤東對「兩報一刊」編輯部文章《無產階級專政勝利萬歲--紀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送審稿的批示,手稿,1971年3月15日。
  ③毛澤東對劉子厚在河北省「批陳整風」會議上的檢討稿的批示,手稿,1971年3月30日。
  ④李德生:《從廬山會議到「九一三」事件的若干回憶》。見《緬懷毛澤東》(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26頁。
  ⑤周恩來等七人在北戴河林彪處談話記錄,1971年3月30-31日。
  ⑥李德生:《從廬山會議到「九一三」事件的若干回憶》。見《緬懷毛澤東》(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26頁。
  ⑦毛澤東就黃永勝等人檢討問題寫給周恩來的信,手稿,1971年4月11日。
  ⑧訪問吳法憲談話記錄,1983年11月18日-25日。
  ⑨杜修賢:《林彪對毛澤東的「不辭而別」》。見《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紀實》,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57-76頁。
  ⑩據李偉信1971年10月13日交代材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