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糾「左」的努力(15)


  在全國出現了如此普遍的春荒,不難想像,對毛澤東會有多大的觸動。這時,全國從南到北已陸續進入春耕大忙季節。在此重要時刻,如何真正調動農民和基層幹部的積極性,解決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的幾個關鍵問題,以達到增產的目的,實在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四月二十九日,他又提筆寫了一封《黨內通信》。這封信很特別,寫給省、地、縣、社、隊、小隊六級幹部,一直通到最基層。信寫好後,先徵求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陳雲、林彪、朱德、譚震林、彭真的意見,又徵求了在北京參加人代會的幾位地方負責人柯慶施、曾希聖、周林、劉仁的意見。他在信裡提出了六個問題:第一,包產問題;第二,密植問題;第三,節約糧食問題;第四,播種面積要多的問題;第五,機械化問題;第六,講真話問題。

  這六個問題,看起來不是什麼大的理論問題,卻是當時影響農業生產的幾個關鍵問題、要害問題,是針對「大躍進」以來在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一些錯誤做法提出來的,貫穿著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要實事求是。

  關於包產問題,他說:「根本不要管上級規定的那一套指標。不管這些,只管現實可能性。例如,去年畝產實際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產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實在辦不到,有何益處呢?」可以看出,毛澤東已經不怎麼相信那些浮誇數字了。

  關於密植問題,他說:「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許多青年幹部和某些上級機關缺少經驗,一個勁兒要密。有些人竟說愈密愈好。不對。」「既然要包產,密植問題就得由生產隊、生產小隊商量決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無用,而且害人不淺。因此,根本不要下這種死硬的命令。」密植問題,是當時幹部、群眾中爭論很大的一件事。越密越好的觀點,那個時候相當流行,還很頑固,是生產瞎指揮的重要一條,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

  對糧食問題,毛澤東曾經過分樂觀。經過「大躍進」錯誤的教訓,他的頭腦清醒多了。他說:「經過十年八年奮鬥,糧食問題可能解決。在十年內,一切大話、高調,切不可講,講就是十分危險的。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

  關於播種面積要多的問題。「少種、高產、多收」,是毛澤東曾經倡導的口號,實踐證明這是不現實的。在這封信中,他改而提出「播種面積要多」,確定「目前幾年的方針是:廣種薄收與少種多收(高額豐產田)同時實行」。

  關於機械化問題,他提出一個重要論點:「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這件事要用十年時間來做。他要求每省每地每縣都要設一個農具研究所,試製新式農具。還說:用機械製造化學肥料這件事,也包括在機械化之內,「逐年增加化學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黨內通信》中的最後一個問題,是講真話問題。這是全篇的點睛之筆。他說:「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而又勉強講做得到的假話。收穫多少,就講多少,不可以講不合實際情況的假話。對各項增產措施,對實行八字憲法,每項都不可講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于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面壓出來的。上面『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面很難辦。因此,幹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

  毛澤東最後寫道:「同現在流行的一些高調比較起來,我在這裡唱的是低調,意在真正調動積極性,達到增產的目的。」①

  毛澤東這封通信,以其特有的風格和通俗生動的語言寫出來,就像是跟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談心似的。他講的也就是他們所想的,個個問題切中時弊。這封信一傳播開來,立刻在全國農村中引起強烈反響。儘管在某些地方,受到過某些領導人或領導機關一時的封鎖,但終究是封鎖不住的。這封信來的時機也很好,南方正在插秧(不少地方還在那裡就密植問題爭吵不休),北方也正在春播。毛澤東見事早,抓得也早。這封信把許多人從盲目性中解放出來,對當時的農業生產起了明顯的積極作用。

  繼毛澤東的《黨內通信》之後,五月七日,中共中央發出兩個重要文件,一是《關於農業的五條緊急指示》,一是《關於分配私人自留地以利發展豬雞鵝鴨問題的指示》。兩個文件出臺了兩項重要政策:明確家畜家禽「實行公養私養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恢復了社員的自留地,規定「仍然按照原高級合作社章程的規定,自留地不超過也不少於每人平均佔有土地的百分之五」。毛澤東在審定《關於農業的五條緊急指示》稿時,加寫了一句話,強調恢復自留地的必要性:「沒有自留地不能大量發展私人餵養的豬雞鵝鴨,不能實行公養私養兩條腿走路的方針。」②

  這樣,在人民公社方面,不僅在實際上恢復了高級社的規模(就作為基本核算單位而言),也部分地恢復了高級社的某些政策,並且開始注意解決如何發揮集體和社員個人兩個積極性的問題。這些政策的恢復,對幫助農民渡過糧荒、發展農村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在農業出現春荒的同時,工業方面的問題也突出起來。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一九五九年的計劃指標,毛澤東曾一度認為,「比較恰當,比較合乎實際」。③然而,他很快就發現,仍是高指標,問題並沒有解決。從四月份的生產情況看,上海會議擬定的第二季度分配鋼材二百五十萬噸的方案,肯定要落空。毛澤東便委託陳雲進一步研究鋼產指標問題。與此同時,四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也責成中央財經小組研究一下鋼產指標和鋼材分配問題。總的精神是「穩住陣地再前進,免得繼續被動」。④

  中央財經小組在陳雲主持下,連續聽取冶金部的六次彙報,從鋼鐵生產的總的情況到各個環節,從礦石、焦炭、耐火材料到鋼鐵冶煉、鋼材品種等,逐一詳細瞭解情況。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鋼材的可靠指標可以初步定為九百萬噸,鋼的生產指標就是一千三百萬噸」。⑤五月十一日下午,劉少奇在中南海西樓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了陳雲關於這次調查情況的彙報。

  五月十五日,陳雲給毛澤東寫信,彙報對鋼鐵生產指標的調查情況。他一方面闡述了鋼材生產指標定為九百萬噸的理由,另一方面也如實反映了冶金部負責人的意見,說:「冶金部參加會議的同志,認為鋼材數量定為九百萬噸(即鋼的數量定為一千三百萬噸)太少了,會使下面洩氣」。他向毛澤東提出:「我希望同財經小組的幾個同志,包括鶴壽同志,一起向你彙報一次。請你有空時找我們。」⑥

  經八屆七中全會調低後而確定的一千六百五十萬噸的鋼產指標,也保不住了,下一步究竟應該退到哪裡?中共中央一些主要領導人陸續表示意見。在五月十一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劉少奇說:「定高了,做不到,反而會洩氣。」⑦周恩來表示完全同意陳雲的意見,並說:今年整個經濟計劃由於鋼產指標一變再變,一直落實不了,整個工業生產非常混亂,希望趕快把鋼產指標定下來。五月二十八日,鄧小平主持書記處會議,他也表示:「思想上應從一千八百萬噸鋼中解放出來,注意力放在全域上」。「眼睛只看到一千八百萬噸,就會把全面丟掉,包括丟掉人心。」⑧

  六月十三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工農業生產和市場問題。周恩來、李富春、李先念、廖魯言等在會上彙報了有關情況。這次會議正式決定,將一九五九年的鋼產指標降到一千三百萬噸,對基本建設項目也作了較大幅度的壓縮。毛澤東就高指標等問題講了話。

  他說:「本來是一些好事,因為一些指標那麼一高,每天處於被動。工業指標,農業指標,有一部分主觀主義,對客觀必然性認識不足。」「工業也好,農業也好,指標我們都是同意了的。比如去年十二月武昌會議的兩千萬噸鋼。到了今年一月,有些同志以陳雲同志為代表,提出兩千萬噸難於完成。可是那個時候還難於改變。因為還是一月,人們還想大幹一番。那個時候可以轉一下,轉得比較主動些。但是要轉成上海會議的一千六百五十萬噸的指標不可能,轉成現在的一千三百萬噸也不可能。世界上的人,自己不碰釘子,沒有經驗,總是不轉彎。」

  他說:「今年根本不要理那個一萬零五百億斤⑨,就是按照去年的實際產量,只增一成、二成、三成。聽說包產的結果是六千億斤,但是我看,我們過日子還是放在四千八百億斤。」「那麼高的指標,吹了,不要了。我們自己立一個菩薩,就在那裡迷信這個菩薩。要破除迷信。什麼兩千萬噸鋼,多少萬擔棉花,根本不理。一個時候,我們自己頭腦發昏。」「明年的工業指標切記不可高,我看大體就是今年的指標,低一點也可以。」

  他說:「許多問題是料不到的。誰知道吹『共產風』?根本不管價值法則、等價交換,一辦公社,『共產風』就吹出來了,沒有料到。現在落實到一千三百萬噸鋼,我也沒有料到。許多事情是料不到的。糧食那麼緊張,去年大豐收,今年大緊張,也沒有料到。要隨時注意新問題,發現新問題。雖然出了這麼多亂子,但是最大的成績是自從去年北戴河會議以來,各級黨委注意搞經濟了。」

  他說:「過去就是片面性,只注意高爐、平爐的生產設備能力,煤的賬不算,焦炭的賬不算,礦石的賬不算,容積也不算,運輸也不算。真正一算,從前那麼高的指標就不行。真正一算,是一千三百萬噸鋼、兩千萬噸鐵。」「不曉得講了多少年的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就是不注意,不是綜合平衡。各個工業部門的聯繫,工業部門跟農業部門的聯繫,重、輕、農的聯繫,就沒有顧到」。「今年還可以抓七個月,這七個月就要搞平衡。」

  最後,毛澤東說:「我到井岡山,頭一仗就是打敗仗。這是一個好經驗,吃了虧嘛。」⑩據吳冷西回憶說:「我特別注意到他講到第一次抓工業像秋收起義時那樣,頭一仗打了敗仗。他詳細講到他在秋收起義時在田裡躲了一夜,第二天還不敢到處走動,因為四面都有地主的『民團』,第三天才找到了起義隊伍。他說,當時非常狼狽。因為從來沒有帶過隊伍打仗,沒有經驗。抓工業也沒有經驗,第一仗也是敗仗。據我記憶,從去年十一月鄭州會議到武昌會議到上海會議,毛主席曾多次作過自我批評,但像這次會議上這樣的自我批評還是第一次。這兩天會議開下來,大家心情都比較舒暢,而且開始有一種感覺,認為毛主席已經做了這樣的自我批評,我們自己也得承擔自己那一部分的責任,周總理和富春同志發言時就有這樣的表示。」⑾

  在這次會上,毛澤東還表示,過去的大躍進,使全黨注意抓工業,這是極大的收穫,出現了一些問題,知道了缺點,這就是有成績。現在農村中要解決的問題是食堂如何辦?想摸一下,準備最近出去,中央會議六月不開了。⑿

  ①《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8-50頁。
  ②毛澤東對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的五條指示稿的修改,手稿,1959年5月6日。
  ③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記錄,1959年4月5日。
  ④陳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1959年5月11日。見《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130頁。
  ⑤陳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1959年5月11日。見《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130頁。
  ⑥《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139、140頁。
  ⑦轉引自陳雲關於鋼鐵指標問題給毛澤東的信,1959年5月15日。見《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139頁。
  ⑧轉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864頁。
  ⑨指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定的1959年的糧食計劃產量。
  ⑩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9年6月13日。
  ⑾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135、136頁。
  ⑿《楊尚昆日記》(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398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