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第二次訪蘇(3)


  這次會談,很友好,很坦率,討論問題是認真的、嚴肅的,氣氛又是和諧的、輕鬆的,體現了黨與黨之間的平等關係。

  隨後,毛澤東接連同意大利共產黨、法國共產黨和英國共產黨領導人談話,而且都不止一次。這三個黨都是西歐資本主義國家中影響較大的工人階級政黨。它們所處的地位,和社會主義國家中執政的共產黨和工人党有很大不同。這時,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下,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戰後恢復期,進入平穩發展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的工人階級政黨應當採取什麼樣的鬥爭策略和鬥爭方式,就成為這次莫斯科會議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毛澤東同西歐幾個國家共產黨領導人會談的重要內容。毛澤東還想通過這些接觸,更多地瞭解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互相交換對國際形勢的看法。

  十一月七日,毛澤東同意大利共產黨總書記陶裡亞蒂舉行第一次會談。

  按照蘇共起草會議宣言時的設想,是要社會主義各國共產黨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意兩國的共產黨共同在宣言上簽字。會談中,陶裡亞蒂提出,這樣會造成一個印象,在資本主義世界裡從事共產主義運動的只有這兩個國家的黨。他表示不願在宣言上簽字,但是可以單獨發表聲明,對宣言表示原則上贊同。

  毛澤東本來就不贊成資本主義國家的黨,不論兩個黨還是三個黨,在宣言上簽字。十一月三日同赫魯曉夫會談時,他就提過:「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黨,可否在文件的適當地方或者在末尾提這麼一段話:文件中的各點,對十二個執政黨(不包括南斯拉夫)來說,是必須執行的,它們對文件負有責任。而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兄弟黨來講,所提到的事情只作為建議提出,因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情況很複雜。這樣提一句,會使這些國家的黨能機動一些,更多地讓它們自己去考慮自己的問題。」①(①毛澤東同赫魯曉夫等會談記錄,1957年11月3日。)在這個問題上,陶裡亞蒂和毛澤東的意見不謀而合。

  關於和平過渡問題,是毛澤東和陶裡亞蒂會談的主要內容。毛澤東說:「關於在資本主義國家裡進行革命的問題,原來的文件比較強調和平過渡。我們和蘇聯交換了意見,最好兩個可能性並提:一個是和平過渡的可能性,一個是用戰爭的方法。」「我很關心這個問題。一年以來,我們沒有表示態度,因為沒有機會與蘇共中央交換意見。」

  毛澤東認為,在革命道路問題上,是否堅持俄國十月革命的普遍原則,是否堅持和平過渡與革命戰爭兩種可能性,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同社會民主黨的根本區別。他說:「和平過渡包括激烈的階級鬥爭。或許到一定的國內和國際條件下,可以通過群眾鬥爭逼得資產階級無法使用暴力。但是,我們不大相信。現在的資產階級都是武裝起來的。還是兩個並提:我們要和平,被迫的時候也要使用暴力。關於後者談上幾句,不會解除我們武裝,我們就有兩隻手。要用戰爭的一隻手,是從防禦出發的。」陶裡亞蒂表示基本同意毛澤東的意見。

  與和平過渡問題同時提出來的,還有對國際形勢的基本估計問題,即整個形勢究竟對社會主義陣營還是對帝國主義陣營更有利。毛澤東再次強調他對國際形勢作出的「東風壓倒西風」的判斷。他說:「現在的形勢正處在轉折點。社會主義力量走在前面了,資本主義力量後退了。這包括亞非國家反對殖民主義的因素,也包括法、意、英、美等西方國家的人民與政府、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因素,還包括資本主義世界不一致的因素,這些因素是有利於社會主義陣營的。」他說:「我從一九四六年就注意這個問題。社會主義力量與資本主義力量是彼此都怕,我怕你,你怕我,問題是誰怕誰多一點。我覺得是資本主義怕社會主義多一點。」

  陶裡亞蒂贊同毛澤東關於國際形勢正處在轉折點的判斷。但又認為,不能低估帝國主義國家克服自己一部分失敗的努力。①(①毛澤東同陶裡亞蒂第一次會談記錄,1957年11月7日。)

  毛澤東和陶裡亞蒂雖然沒有在全部問題上達成一致,但在主要問題上得到了共識。

  十一月八日,毛澤東和法國共產黨總書記多列士舉行會談。談的主要問題,跟同陶裡亞蒂談的差不多。會談進行得很順利,雙方在主要問題上達成一致。毛澤東最後說:「我們的心是一致的,我們和蘇聯、你們的心是一致的,現在和意大利也一致了。」②(②毛澤東同多列士會談記錄,1957年11月8日。)

  十一月八日和九日,毛澤東同英國共產黨主席波立特、總書記高蘭兩次會談。毛澤東詳細闡述了國際形勢轉折點問題,和平過渡問題。當時毛澤東正在考慮十五年後中國在鋼產量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超過英國的問題,他非常仔細地向對方瞭解英國的經濟情況。他說:「蘇聯在十五年後,將會在總產量方面和按人口平均的產量方面超過美國。中國在十五年後將超過英國。我們今年的鋼產量是五百二十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之後將是一千二百萬噸,第三個五年計劃之後將是二千到二千五百萬噸,第四個五年計劃之後,也就是十五年之後,將是四千到四千五百萬噸。」他問波立特:「英國現在的鋼產量是二千萬噸。你們看,十五年後能增加到多少?頂多三千五百萬噸吧!」高蘭回答說:「十五年後,頂多增加到三千萬噸。」①(①毛澤東同波立特、高蘭第二次會談記錄,1957年11月9日。)這樣,毛澤東對十五年趕上和超過英國的目標,覺得有把握了。

  宣言的起草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原先蘇共提出的那個草案,中國代表團不很滿意,到莫斯科以後,在毛澤東主持下,用了三天時間(三日至五日),重新起草了一個。

  從六日開始,中蘇雙方就宣言交換意見,最後基本上採用了中方的草案。十日,雙方達成對全部草案的共同意見,作為蘇中兩黨共同提出的草案,于十一日印發各代表團徵求意見。十三日,中國代表團研究各黨的意見,著重研究了波蘭方面提出的意見。然後,中方會同蘇方討論修改後的稿子。關於這天討論文件的情況,楊尚昆日記有一段記述:「五時,小平、伯達、喬木、我去蘇共中央大樓會商,蘇方出席的以蘇斯洛夫為首,其餘人員與十日會議相同。大家態度都很認真,每頁每頁地討論。到九時左右,主席來電話,要我與伯達回去。」「與主席談話後,再返會場,開到十時,因有些問題需與主席商量,我方提出休會一小時,經蘇方同意後,我們大家返回。」「十一時再到會場,開到十二時半才散。」「回來後向主席彙報。」①(①《楊尚昆日記》(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292頁。)這時,離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開幕只有十多個小時了。

  十一月十四日,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開幕。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越南、民主德國、中國、朝鮮、蒙古、波蘭、羅馬尼亞、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十二國黨的代表團出席了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發言,專門講「以蘇聯為首」的問題。他說:「我們這裡這麼多人,這麼多黨,總要有一個首。就我們陣營的內部事務說,互相調節,合作互助,召集會議,需要一個首。就我們陣營的外部情況說,更需要一個首。我們面前有相當強大的帝國主義陣營,它們是有一個首的。如果我們是散的,我們就沒有力量。"「我們面前擺著強大的敵人。世界範圍內的誰勝誰負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嚴重的鬥爭,還有戰爭的危險。要防備瘋子。當然,世界上常人多,瘋子少,但是有瘋子。偶然出那麼一個瘋子,他用原子彈打來了你怎麼辦?所以,我們必須有那麼一個國家,有那麼一個党,它隨時可以召集會議。為首同召集會議差不多是一件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