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論十大關係》到八大(11) |
|
從八月上旬到九月十四日,在這一個多月裡,毛澤東對政治報告的起草工作,傾注了極大心血,逐字逐句地推敲和修改。在保存下來的八十多份修改稿中,經過毛澤東修改的就有二十一份。 八大政治報告的整個修改定稿過程,洋溢著民主商量的和諧氣氛。工作的節奏是緊張的,又是有條不紊的,高效率的。毛澤東在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談到八大文件的修改過程時說:「第一次推翻你的,第二次推翻他的,推翻過來,推翻過去,這也說明我們是有民主的。不管什麼人寫的文件,你的道理對就寫你的,完全是講道理的,不講什麼人,對事不對人。」① 毛澤東同劉少奇、周恩來、陳雲等人的通信以及他所寫的批語,就生動地體現出這種民主商量的和諧氣氛。 八月二十四日,劉少奇寫信給毛澤東。信中說:「這是我寫的關於無產階級專政和統一戰線的一段,下面還有民族問題和國家工作中的若干問題在繼續寫。特先送上這一部分,請審閱,看是否可以這樣寫?這一段的題目還沒有想好。」② 毛澤東當天就看完了劉少奇送來的這兩部分草稿,寫了一段批語:「此件已經看了一遍,改得很好。我又作了一些小的修改,請酌定。覺得文中還有一些重複拖累的地方,還可以刪節一些,可待下月上旬去改。」還補充了一句:「這裡已經講了統一戰線,李維漢寫的關於統一戰線那部分,似乎可以不要了。」③ 五天以後,八月二十九日淩晨三時,劉少奇又把修改後的關於民族問題、共產黨、國際支援三部分送給毛澤東。在附信中說:「昨天早起把以前寫的稿子推翻了,所以這段稿子今天才寫好。有四千七百多字。請審閱,看是否可以這樣寫?請看完後要高智④通知我到主席處談一談如何修改這一大段的問題。前面統一戰線部分有些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有些原則性的問題,要請示後才好修改。」⑤ 毛澤東對這三部分很滿意,當天覆信:「這一部分改得很好,字數不多,清爽好看。前一部分盼能迅速加以修改。今天晚上十時左右準備開書記處會議談一些事。」⑥信中提到的「前一部分」,指的是二十四日毛澤東看過的關於人民民主專政和統一戰線部分,也就是劉少奇在信中提到的「前面統一戰線部分」。 八月三十日,劉少奇又送來政治報告的序言、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三部分的修改稿,以及政治報告各部分的編排順序。他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這一段已加修改。按實際計算不到一萬二千字,按版面計算有一萬三千多字。請再加審閱。在各節的編排上是否這樣作?請考慮。其中國防問題排在華僑問題後面,似不大妥,但不這樣,華僑問題又不好放在其他地方。似還可以考慮把華僑問題同民族問題合成一節,它們聯繫雖不多,但可以擺下。請酌定」。⑦ 同日,毛澤東覆信表示贊同:「可以這樣編排,將來再考慮是否變動。」還建議:「在國際問題上還可以講幾句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鬥的鼓勵話。」⑧ 八月三十一日淩晨三時,毛澤東看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兩部分修改稿,寫信給陳伯達並劉少奇:「此部分修改得很好,可以作為定稿了。我只作了一些小的修改,請酌定。請伯達即行著手對『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修改,在九月五日以前改好,打清樣於九月五日晚上送閱為盼!」⑨ 同日晨六時,毛澤東又致信胡喬木並劉少奇,對政治報告稿提出壓縮的要求:「請你利用今天上午的時間,將報告的頭幾部分——導言,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總路線,過細修改一下,縮小到8000字左右就好。改好後,即送少奇同志匯總看過,送我一看,以便下午或晚上會談時和其他部分編輯付印。」⑩ ①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6年9月13日。 ②劉少奇給毛澤東的信,手稿,1956年8月24日。 ③毛澤東寫給劉少奇的批語,手稿,1956年8月24日。 ④高智,當時是毛澤東的機要秘書。 ⑤劉少奇給毛澤東的信,手稿,1956年8月29日。 ⑥毛澤東給劉少奇的信,手稿,1956年8月29日。 ⑦劉少奇給毛澤東的信,手稿,1956年8月30日。 ⑧毛澤東給劉少奇的信,手稿,1956年8月30日。 ⑨毛澤東給陳伯達並劉少奇的信,手稿,1956年8月31日。 ⑩毛澤東給胡喬木並劉少奇的信,手稿,1956年8月31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