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成功地實現贖買政策(10)


  儘管如此,中國終究成功地走出一條獨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進一步實現國家工業化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的社會變革。

  中國成功而又順利地用和平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這是國際共產主義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中國之所以能夠做得到,這是由中國的歷史特點所決定的。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相對說來比較弱小,未曾得到過充分的、長足的發展;從新中國成立起,就逐步被納入國家經濟管理的軌道,在原料供應、市場銷售等方面依賴於國營經濟。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歷史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進步性的一面,在中國革命中總的說來處於中立者或者參加者的地位,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係。中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功,還決定於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採取了一整套正確的方針和政策。以上兩個方面,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能成功的。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國際和國內的其他因素。

  一九五五年底,毛澤東在解決了加速農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問題以後,又著手推動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毛澤東曾把廣大農民和城市手工業者比作兩個大海①(①見《周恩來經濟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123頁。),他認為實現農業和手工業的合作化,要比改造私營工商業困難得多。當農業改造和工商業改造相繼出現高潮並在迅速發展的時候,毛澤東又把關注點轉到手工業方面,提出加速進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九五六年三月四日,毛澤東在聽取國務院有關部門彙報手工業工作情況時說:「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我覺得慢了一點。今年一月省市委書記會議的時候,我就說過有點慢。」①(①《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1頁。)

  手工業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很發達,以後時盛時衰。近代以來,又和民族工商業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無論怎樣變化,除少數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工場手工業,絕大多數手工業一直保持手工勞作、分散經營的狀態,在生產力結構和組織形式上,都同現代社會的要求有很大距離。引導個體手工業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方向發展,這是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確定的方針。從建國初到一九五三年底,全國共組織起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四千八百零六個,社員二十九萬八千餘人。根據不完全的材料估算,在當時,如果說個體手工業每人平均年徵稅總值四百九十萬元(舊人民幣),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社員每人年平均生產總值為一百七十萬元。②(②《程子華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339、340、364頁。)初步顯示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

  在手工業改造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合作形式。據當時負責這方面工作的程子華回憶,蘇聯專家根據蘇聯的經驗,只承認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不承認手工業生產小組和供銷生產合作社,說這是資本主義的。程子華向中央作了彙報,在毛澤東主持下,經過中央討論,認為還是應當按照我們改造手工業的三種形式,即由手工業生產小組到供銷生產合作社,再到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逐步發展。③(③《程子華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339、340、364頁。)

  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以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比較快的。到一九五五年底,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人數達到百分之二十五點四。但在農業合作化高潮急速到來的情況下,這樣的速度卻顯得滯後了。

  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中央手工業管理局和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在北京召開第五次全國手工業生產合作會議,著重批判「右傾保守」思想,提出要更迅速地把個體手工業者組織起來。會後,迅速掀起手工業改造高潮。到一九五六年六月,組織起來的手工業者已占手工業者總數的百分之九十。

  手工業改造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盲目集中,一律合作,造成許多新的不便。一些傳統手工藝品質量下降,有的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

  毛澤東聽到這些反映後,指出:「在手工業改造高潮中,修理和服務行業集中生產,撤點過多,群眾不滿意。這就糟糕!現在怎麼辦?『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還說:「提醒你們,手工業中許多好東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張小泉的刀剪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好的東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來一個恢復,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①(①毛澤東《加快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1月25日。見《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1、12頁。)

  毛澤東關於手工業改造的目標是:在生產上,從手工勞動發展成為半機械化、機械化勞動;在所有制上,從個體所有制到集體所有制,最後轉變為全民所有制。這個目標,後來基本上實現了。五十年代中期成立的手工業合作社後來基本上成為地方國營企業,有不少發展成為擁有先進技術設備的大企業,形成新的生產力和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一九五五年下半年起,作為過渡時期總路線兩翼的三大改造,高潮迭起,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就基本完成了。毛澤東的心情格外舒暢。當時,他向一位外國人說:「現在,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從前我是睡不著覺的。一切都還不上軌道,窮得很。人總是不高興。去年下半年以來,我開始高興了。工作比較上軌道了,黨內問題,也比較上軌道了。」①(①毛澤東同米高揚談話記錄,1956年9月23日。)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在頤年堂召開最高國務會議,討論《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參加會議的,除了最高國務會議成員以外,還有各方面的負責人,部分政協委員,一些科學家和文化界、教育界、工商界人士。毛澤東在會上講話。他說: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

  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

  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

  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

  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

  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

  對於這種方法,過去在共產黨內和共產黨外,都有許多

  人表示懷疑。但是從去年夏季以來,由於農村中合作化

  運動的高潮和最近幾個月以來城市中社會主義改造的高

  潮,他們的疑問已經大體解決了。在我國的條件下,用

  和平的方法,即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

  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

  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過去幾個月來社會主義

  改造的速度大大超過了人們的意料。過去有些人怕社會

  主義這一關難過,現在看來,這一關也還是容易過

  的。」②(②《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月版,第1、2頁。)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這是毛澤東對中國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最基本的結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