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成功地實現贖買政策(4) |
|
總路線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方針傳開以後,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在廣大工商業者中間引起了波動,普遍感到震動和不安。一部分人存在嚴重抵觸,說「上了賊船」。有的大資本家在大勢所趨下,為了保持其資本主義陣地,寧願拿出一個企業抵債,而不願實行合營,說「寧砍一指,勿傷九指」。少數人則以「三停」(停工、停夥、停薪)、抽逃資金、破壞生產等手段抗拒社會主義改造。 針對這種情況,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一九五三年十月至十一月召開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會員代表大會。李維漢講話,闡述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內容、意義和步驟。這次大會開得比較及時,收到顯著的成效。經過學習和討論,大多數人受到教育,程度不同地、勉強或不勉強地接受了總路線和國家資本主義的方針。許多人感到「社會主義是大勢所趨,不走也得走」。有的提出要「積極經營,爭取利用,不犯五毒,接受限制,加強學習,歡迎改造」。黃炎培在大會發言中說:在過渡時期,資產階級只要接受改造,將是「風又平,浪又靜,平平安安到達黃鶴樓」,「到社會主義都有一份工作,有飯吃」。黃炎培的發言,博得許多代表的贊同。代表們開始認識到,只要遵循國家的總路線,將來可以穩步進入社會主義。許多人的情緒由原來的疑懼、怕挨整而轉變為比較開朗。會議閉幕時,李燭塵致閉幕詞歡呼「毛主席萬歲」,會場情緒很高。經過這次會議和會後的集中學習討論,資產階級中間湧現出一批擁護總路線的進步骨幹,並在以後幾年中日益增多,成為協助中國共產黨順利推進國家資本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 會議期間,李維漢向毛澤東講了開會的情況。毛澤東肯定會議是成功的,並說要使各級黨委和統戰部門有意識地懂得,半年之內是大喊大叫的半年。根據這一意見,有關部門在工商界中同,有領導有準備地、大張旗鼓地進行總路線和國家資本主義方針的宣傳教育,為國家資本主義的健全發展,作了必要的思想輿論準備。①(①以上參見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4月版,第750—752頁。) 一九五四年,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和有計劃地擴展公私合營工業的第一年。 一九五三年底,在私營和公私合營的工業總產值中,公私合營的產值只占百分之十三點三。為了發展公私合營企業,中財委第六辦公廳在一九五三年底擬訂了《關於有步驟地將有十個工人以上的資本主義工業基本上改造為公私合營企業的意見(草稿)》,並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六日至十六日召開擴展公私合營工業計劃會議,著重討論了這個草案。雇用十個工人以上的私營工廠,在當時被稱作大工廠。 《意見》要求在今後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對雇傭十個工人以上的私營工廠,基本上納入公私合營軌道。然後在條件成熟時,將公私合營企業改造為社會主義企業。 毛澤東基本贊成這個計劃。他說:「十年搞掉十人以上的私營工廠,這沒有什麼急躁冒進。已過了四年,天下小變;再過四年,天下大變。改造十人以上的私營工廠,可能不要十年,也許只要七年。明年一定要比較穩,後年大進一步,突飛猛進還在後兩年。『撐著石頭打泡泅(指游水),淹不死人』。」②(②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53年12月9日。見《黨的文獻》2003年第4期。) 一九五四年三月四日,中共中央批准下發《關於有步驟地將有十個工人以上的資本主義工業基本上改造為公私合營企業的意見》。 與此同時,對私營商業的改造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了比較完整而明確的辦法。 國家對私商的改造,首先是從批發商開始的。私營批發商,特別是大的批發商,有很大投機性,往往同國家爭奪貨源,操縱物價,擾亂市場,危害國計民生。為了保持市場穩定,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家對私營批發商採取了排除代替的方針,從而使市場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到一九五三年底,國營批發的比重已經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私營零售商的主要部分,已不能像過去那樣依靠從私營批發商或從生產者方面進貨,而必須依靠從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方面進貨,來維持它們的營業。 這樣,需要有一套比較系統的、適應新情況的改造私商的政策和辦法。中共中央於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三日發出《加強市場管理和改造私營商業》的指示,這個指示是陳雲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後起草的。 指示根據市場關係的變化,確定改造私營商業的方針是:「充分利用市場關係變化和改組的有利條件,對私營商業積極地穩步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一面前進、一面安排和前進一行、安排一行的辦法,把現存的私營小批發商和私營零售商逐步改造成為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商業」。①(①《陳雲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249頁。) 指示發出後,推動了整個私營工商業改造穩步而又協調一致地進行。 一九五四年,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總的說是穩中求進,但公私合營的步子卻邁得很大,大大超過了年初預定的發展指標。 這一年,採取所謂吃「蘋果」即逐個企業合營的方式,合營了七百九十三戶規模較大的、有關國計民生的工業企業,當年產值達二十五點六億元,超過過去幾年全部合營企業產值的總和,私營工業產值的比重降到百分之二十四點九。 吃「蘋果」的方式,產生了新的矛盾。大的「蘋果」吃掉了,剩下大量分散落後的中小私營工業企業,生產遇到嚴重困難。加上國營部門在加工訂貨的分配上,往往只照顧國營和合營企業,沒有照顧那些中小私人企業,更使這些企業生產難以為繼。部分私營企業停工、停薪、停夥,甚至關門,工人失業。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五日到一九五五年一月八日,國務院第八辦公室和中央書記處地方工業部召開第二次全國擴展公私合營計劃會議。原定議題是研究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發展公私合營工業的發展計劃,但是面對各地暴露出來的這些嚴重問題,不得不臨時改變部署,首先研究對私營工業的生產安排問題。主管八辦工作的陳毅對此提出批評:「改造速度太猛,孤軍獨進」。 會議中間,從十二月三十日至一九五五年一月五日,由陳毅主持,邀請剛參加過全國政協會議的六十三位工商界委員,舉行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陳雲到會講話,提出對國營的、合作社營的、公私合營的和私營的工業生產要實行「統籌兼顧、各得其所」的方針,進行合理安排。他說:我國是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國家,對各種經濟成分要統籌安排。只管國營不管其他,是會出毛病的。為了維持私營生產,國營企業要讓出一部分原料和生產任務給私營企業。如果我們安排了私營生產,使私營工業比重下降較慢,能夠維持下去,工人滿意,他們就會督促資本家和我們搞合營。這就可以造成更便利、更快、更大量的搞公私合營的條件。①(①《陳雲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267、268頁。) 一九五五年一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批准了統籌兼顧的方針。毛澤東說,這才對,不看僧面看佛面嘛。此前不久,毛澤東就曾指出:在工業中,原料和訂單分配不公,給私營太少,是不對的。私營有困難,要照顧他們,要統籌兼顧,要調整公私關係。②(②陳毅傳達毛澤東在1954年12月19日召集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的記錄。) 由於及時調整公私關係,私營工業再次渡過困難,穩住了人心,公私合營又得到穩步發展。 然而,從一九五五年七月毛澤東作《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特別是十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作出加快農業合作化的決議以後,在農業合作化高潮的巨大影響下,私營工商業改造再也不可能照以前的步伐穩中求進了。 毛澤東在七屆六中全會上作的結論報告裡,第一個問題就是講農業合作化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關係。 他說:「只有在農業徹底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逐步地鞏固起來,才能夠徹底地割斷城市資產階級和農民的聯繫,才能夠徹底地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才便於我們徹底地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①(①《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7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07頁) 七屆六中全會最後解決了加速實現農業合作化的問題以後,毛澤東立即著手解決加快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問題。 這時從客觀條件來說,適當加快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步伐,已有可能。在工業方面,到一九五五年底,公私合營企業的產值總和,已占到合營企業和非合營企業總產值的一半(百分之四十九點六),其餘一半的產值是十二萬多戶的中小企業,也大多納入了加工訂貨等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結合私營企業的改組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成功經驗。在上海,已有棉紡、毛紡、麻紡、麵粉、碾米、造紙、捲煙、搪瓷八個行業,在北京,也有麵粉、機電、棉布三個行業,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在商業方面,私營商業在批發行業中的轉業改組已基本完成,在零售行業中只占全國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