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籌建新中國(2) |
|
在八月十二日新華社評論《無可奈何的供狀——評美國關於中國問題的白皮書》發表的第二天,毛澤東寫信給新華社社長胡喬木說:「應利用白皮書做揭露帝國主義陰謀的宣傳。應將各國評論中摘要評介。」⑨二十四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國民主建國會發言人發表的題為《加強內部團結和警惕,答告美帝好夢做不成》的聲明。⑩毛澤東看到後,又函告胡喬木:「民建發言人對白皮書的聲明寫得極好,請予全文廣播、口播,並播記錄新聞,當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教育起很大作用。」⑾他還接連給民主建國會領導人黃炎培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中說:「民建的這一類文件(生動的、積極的、有原則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當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動性,而這種主動性是一個政黨必不可少的。」在第二封信中說:「民建此次聲明,不但是對白皮書的,而且說清了民族資產階級所以存在發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論,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動性,極有利於今後的合作。民建辦事採用民主方式,亦是很好的,很必要的。此種方式,看似緩慢,實則迅速,大家思想弄通了,一致了,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⑿ 毛澤東自己從八月十四日到九月十六日,連續寫了《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麼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和《唯心歷史觀的破產》等五篇評論。評論中指出: 自從一八四〇年英國人侵略中國以來,「一切侵略戰爭,加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壓迫,造成了中國人對於帝國主義的仇恨,使中國人想一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迫使中國人的革命精神發揚起來,從鬥爭中團結起來。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積一百零九年的經驗,積幾百次大小鬥爭的經驗,軍事的和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經驗,方才獲得今天這樣的基本上的成功。」⒀ 「在這個反抗運動中,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即從一八四〇年的鴉片戰爭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的前夜,共計七十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麼思想武器可以抗禦帝國主義。舊的頑固的封建主義的思想打了敗仗了,抵不住,宣告破產了。不得已,中國人被迫從帝國主義的老家即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武器庫中學來了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等項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組織過政黨,舉行過革命,以為可以外禦列強,內建民國。但是這些東西也和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一樣,軟弱得很,又是抵不住,敗下陣來,宣告破產了。 「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孫中山也提倡『以俄為師』,主張『聯俄聯共』。總之是從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 「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繫,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繫,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我們是反對歷史唯心論的歷史唯物論者。」 「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並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⒁ 毛澤東的這些話,是對一百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經驗的總結,把一個世紀以來中華民族奮起的歷程說清楚了。 新政協籌備會在以毛澤東為主席的常務委員會之下,設立了六個小組,分別完成以下任務:(一)擬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二)起草新政協組織條例;(三)起草共同綱領;(四)起草宣言;(五)擬定中央人民政府大綱;(六)擬定國旗、國徽及國歌方案。 毛澤東就新政協所要討論的各項問題,繼續同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進行交談。先後會見了張瀾、李濟深、沈鈞儒、陳叔通、何香凝、馬敘倫、柳亞子等。 他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道:「毛澤東對這些民主人士很尊敬,十分親切有禮,一聽說哪位老先生到了,馬上出門到汽車跟前迎接,親自攙扶下車、上臺階。一些民主人士見到毛澤東總要先豎起大拇指,連聲誇耀『毛主席偉大』。對於這種情況,毛澤東十分不安。一次,毛澤東出門迎接李濟深,李老先生一見面就誇毛澤東了不起,毛澤東扶他進門坐下後說:『李老先生,我們都是老朋友了,互相都瞭解,不要多誇獎,那樣我們就不好相處了。』」「有一天,毛澤東準備會見張瀾先生,事前他吩咐我:『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們要尊敬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我在他僅有的幾件衣服裡選了半天也沒找到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對他訴苦道:『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說:『歷來紈絝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我說:『現在做衣服也來不及了,要不先找人借一件穿?』毛澤東不同意:『不要借,有補丁不要緊,整齊乾淨就行。張老先生是賢達之士,不會怪我們的。』毛澤東就是穿著補丁衣服會見張瀾,會見過許多民主人士。」⒂ 對新中國的政體問題,毛澤東一直在思考中。他在《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中已經說得很明確。他認為,在中國,政權組織形式既不能照搬蘇聯的蘇維埃,也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議會制,而是在一個短時間內在新解放地區先建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作為準備,然後通過普選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他特別重視這種制度應有利於加強人民政權同群眾的聯繫,發揚人民民主。一九四九年一月,他就批示:「各地新區外均應建立人民代表會議制度,首先是區、村人民代表會議,方能防止命令主義與官僚主義。」⒃八月初,他又為中共中央起草致華東局的電報,稱:「你們已召開上海各界代表會議,甚好。此種會議有很大用,可以依靠它去聯繫群眾,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華東所屬各城市均應舉行,並應看重此種會議。」⒄ 八月十三日,毛澤東參加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並在會上講了話。他說:「希望全國各城市都能迅速召集同樣的會議,加強政府與人民的聯繫,協助政府進行各項建設工作,克服困難,並從而為召集普選的人民代表大會準備條件。」並說:「一俟條件成熟,現在方式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即可執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成為全市的最高權力機關,選舉市政府。」⒅講話時,毛澤東從衣袋裡取出一封市民的來信,說:這封信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物價高漲;二是捐稅多,失業多;三是共產黨員吃苦耐勞,工作勤奮,軍紀嚴明,這是好的地方。」要代表會議處理。會議當即決定延長時間,對前兩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十九日,毛澤東又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分局的電報說:「太原解放至今,不到三個月,開了五次各界代表會議,成績很好。各地除石家莊、上海、北平已報告開會外,尚未據報開會,這是很不好的。」並且規定:「三萬以上人口城市均須開各界代表會。」「你們應重視此事,總結經驗,報告中央為要。」⒆ 八月二十七日,毛澤東出席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就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問題作了發言。他說:歷來的中央集權地方分權問題,只有我們能解釋。「對於必須集中的儘量集中,必須抓緊的要抓緊,例如對司徒雷登的外交問題。有人說我們只管政策不管事務。事務是管不勝管,政策問題是關乎幾十萬、幾百萬人民的政治經濟生活的。」「我們是抓緊大的人事、大的政策。我們要有些集中有些不集中,才能搞好,所以有些地方要給地方以監督之權。鑒於蔣介石的集權,我們是又集中又不集中,需要集中的集中。」⒇對於有著數億人口的大國政府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領導原則。 八月二十八日,新政協特邀代表宋慶齡在鄧穎超陪同下,從上海抵達北平。九月七日,特邀代表、湖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程潛由湖南到達北平。毛澤東都到車站迎接。 宋慶齡到北京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黨中央領導人早已在前門車站站台上迎候她。當晚,毛澤東設宴為宋慶齡洗塵,熱烈歡迎她前來共商國家大事。」(21) ⑨ 毛澤東給胡喬木的信,1949年8月13日。 ⑩ 孫起孟:《關於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籌備和參加人民政協的二三事》,《迎來曙光的盛會》,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89、90頁。 ⑾毛澤東給胡喬木的信,1949年8月24日。 ⑿《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33、335頁。 ⒀《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84頁。 ⒁《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513、1514、1515、1516頁。 ⒂李銀橋:《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中共中央在香山》,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243、344頁。 ⒃毛澤東在晉綏分局關於黨代會以後綜合報告上寫的批註,1949年1月10日。 ⒄中共中央致華東局電,1949年8月7日。 ⒅《人民日報》,1949年8月14日。 ⒆中共中央致中央局、分局電,1949年8月19日。 ⒇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第四次常務委員會上的發言記錄,1949年8月27日。 (21)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3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