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重慶談判(1) |
|
抗日戰爭勝利的到來,是毛澤東早就預料到並作著準備的。但它來得那樣快,卻不是毛澤東完全想到了的。整個局勢在短時間內發生急轉直下的變化,無數新問題一下子湧來,需要迅速地作出決斷。其中最重要的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後怎樣妥善處理迅速上升的國內矛盾。 毛澤東以驚人的精力,日以繼夜地投入工作。為了應付瞬息萬變的形勢,毛澤東乾脆把辦公室搬到棗園的小禮堂,一面處理日常事務,一面接見各地來請示工作的負責人和將領。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多個小時。辦公桌是原來的一張乒乓球臺子,中間擺著筆墨紙硯,別無它物。毛澤東餓了,就啃幾口餡餅或麵包充饑。小禮堂周圍放著一圈長條靠背木椅,來自各地的幹部坐在那裡等候他的指示。 當時的局勢是十分複雜的。抗日戰爭剛一結束,人們還沉浸在勝利歡樂中的時候,中國上空卻已籠罩著一片陰雲:一直在保存實力、坐待勝利、準備內戰的蔣介石,迫不及待地動手爭奪抗戰勝利的果實,把刀鋒指向中國共產黨。 在八月十日日本乞降消息傳出的當晚,朱德總司令已在延安總部向各解放區抗日部隊發佈向日偽軍加緊進攻的命令,要求他們向附近的敵軍送出通牒,限他們在一定時間內繳出全部武器;如果日偽軍隊拒絕投降繳械,應該立即予以消滅,接收他們所占的城鎮和交通要道。十一日,延安總部又連續發佈六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武裝部隊向敵偽所占地區和交通要道展開積極進攻,包括要求冀熱遼解放區等部隊向東北進軍,迫使日偽軍投降。 同一天,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寫了《關於日本投降後我黨任務的決定》,明確地指出: 「蘇聯參戰後,日本已宣佈投降。國民黨積極準備向我解放區收復失地,奪取抗日勝利的果實。這一爭奪戰,將是極猛烈的。」「在此情況下,我黨任務分為兩階段:甲、目前階段,應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敵偽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體情況發動進攻,逐一消滅之,猛力擴大解放區,佔領一切可能與必須佔領的大小城市與交通要道,奪取武器與資源,並放手武裝基本群眾,不應稍存猶豫。」「乙、將來階段,國民黨可能向我大舉進攻,我黨應準備調動兵力,對付內戰,其數量與規模,依情況決定。」① 那時候,華北和華中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都處在八路軍和新四軍包圍中,在東北也只有共產黨領導的一小部分抗日武裝在活動;國民黨軍隊的主力退縮在中國的西南和西北地區。這是國民黨當局長期奉行消極避戰以保存實力政策的結果。蔣介石明白,他的軍隊難以很快開到日本佔領的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受降。當延安總部發佈向敵佔區大舉進軍的命令後,他在十一日發出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一個要求各戰區將士「加緊作戰努力,一切依照既定軍事計劃與命令推進,勿稍鬆懈」;另一個發給第十八集團軍的,卻說:「所有該集團軍所屬部隊,應就原地駐防待命。」他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就是要把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手腳捆起來,讓國民黨獨吞抗日勝利的果實,使抗戰勝利後的中國回到抗戰勝利前的老樣子去。人們從這裡已經可以感覺到一股令人焦慮的內戰的濃烈氣息了。 八月十三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了一篇評論,提醒全國人民:「蔣介石在挑動內戰。」同一天,他在延安幹部會上作了題為《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講演,指出:「對於蔣介石發動內戰的陰謀,我黨所採取的方針是明確的和一貫的,這就是堅決反對內戰,不贊成內戰,要阻止內戰。今後我們還要以極大的努力和耐心領導著人民來制止內戰。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內戰危險是十分嚴重的,因為蔣介石的方針已經定了。」他用斬釘截鐵的語言說:「人民得到的權利,絕不允許輕易喪失,必須用戰鬥來保衛。我們是不要內戰的。如果蔣介石一定要強迫中國人民接受內戰,為了自衛,為了保衛解放區人民的生命、財產、權利和幸福,我們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戰。」同時,他也指出:「公開的全面的內戰會不會爆發?這決定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因素。國內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力量和覺悟程度。會不會因為國際國內的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經過我們的奮鬥,使內戰限制在局部的範圍,或者使全面內戰拖延時間爆發呢?這種可能性是有的。」②中國共產黨力爭的就是實現這種可能性。 事情正如毛澤東所判斷的那樣:蔣介石打內戰的決心已經定了,但他要放手發動全面內戰還有許多困難。在國內,全國人民剛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普遍反對在戰後再發生內戰,要求實現國內和平,以便在和平環境中重建家園。在國際上,美英蘇等國從各自的利益出發,也都不贊成中國發生大規模內戰。而對蔣介石說來,更大的困難在於他的精銳主力仍遠在西南、西北地區,運送這些部隊到內戰前線需要時間。對於這一點,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回憶錄中明白地作了說明:當時「蔣介石的權力只及於西南一隅,華南和華東仍被日軍佔領著,長江以北則連任何一種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事實上,蔣介石甚至連任何再佔領華南都有極大的困難。要拿到華北,他就必須同共產黨人達成協議,如果他不同共產黨人及俄國人達成協議,他就休想進入東北。」③ 於是,蔣介石在八月十四日、二十日、二十三日連續三次致電毛澤東,邀請毛澤東速到重慶「共定大計」。蔣介石並不是真的想通過談判來實現國內和平。他的如意算盤是想利用這一著來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如果毛澤東拒絕到重慶來,就給共產黨安上拒絕談判、蓄意內戰的罪名,把戰爭的責任推到共產黨身上,使自己在政治上處於有利地位(蔣介石估計毛澤東是不敢冒險來重慶的);如果毛澤東來了,就給共產黨幾個內閣職位,迫使共產黨交出解放區,交出軍隊,這樣,他最後仍可以消滅已變成赤手空拳的共產黨。另一個是,可以用談判來取得準備全面內戰、特別是調兵遣將所必需的時間。 在接到蔣介石的第一、第二次電報後,八月二十三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第二天就要出發到前線去的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陳賡、薄一波、蕭勁光等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他一開始就指出:「現在情況是,抗日戰爭的階段已結束,進入和平建設階段。」他分析道:進入這種情況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們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種是得不到,現在是得不到。我們曾力爭進入若干大城市,現在沒有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蘇聯受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限制,不可能也不適於幫助我們;二是蔣介石利用他得到盟國承認的合法地位,使日軍完全向他投降。我們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況下進入和平階段。蔣介石的地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他的不利方面是:在他面前擺著強大的解放區,解放區的抗日功勞無法磨滅,也無法封鎖;國民黨內部有矛盾,又不能滿足人民的民主民生要求。毛澤東著重提出一個問題:「和平能否取得,內戰能否避免?」他說:我們現在的新的口號是「和平、民主、團結」。和平是能夠取得的,因為英美蘇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們需要和平,國民黨也不能下決心打內戰(因為攤子沒有擺好,兵力分散)。他同時也指出:「蔣介石想消滅共產黨的方針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蔣所以可能採取暫時的和平,是因為上面所說的那些原因,需要壯大自己的力量,以便等待機會消滅我們。所以鬥爭是長期的,迂回曲折的。從中國的局面來看,成立的聯合政府「現在是獨裁加若干民主,並將占相當長的時期,我們還要鑽進去給蔣介石洗臉,而不是砍頭。這個彎路將使我們黨在各方面達到更成熟,中國人民更覺悟,然後實現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根據這個方針,毛澤東建議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一個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他判斷:在談判中,關於承認解放區和解放軍的爭論一定是非常激烈的,可能要打打停停,甚至可能要打痛他才能逼他讓步,總之他是不會滿足我們的。毛澤東說:對國民黨的批評,本來是決定停一下的,因為日本突然投降,蔣下令要我們「駐防待命」,不得不再批評一下,今後要逐漸緩和下來。以後仍是蔣反我亦反,蔣停我亦停,以鬥爭達團結,有理有利有節。不可能設想,在蔣的高壓下沒有鬥,爭可以取得地位。他建議:「恩來同志馬上就去談判,談兩天就回來,我和赫爾利就去。這回不能拖,應該去,而且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危險。」④ ①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3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2頁。 ②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25、1127、1130頁。 ③ 《杜魯門回憶錄》第2卷,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年1月版,第70、71頁。 ④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45年8月23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