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奠基西北(7)


  這樣,張國燾才被迫同意紅四方面軍北上,同紅一方面軍會合。四方面軍各部從九月三十日起,分五個縱隊相繼從岷州、漳縣等地向通渭、莊浪、會寧地區前進。可是,時間已延誤十天左右,使遠道趕來的國民黨軍隊胡宗南等部得以逼近這一地區,使紅軍三大主力會合時西北地區的局勢變得十分嚴峻,增加了許多原來沒有預計到的困難。

  這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已命令紅一方面軍向南急進。十月二日,西方野戰軍的紅十五軍團騎兵團在繞過海原縣城後,連續奔襲二十多小時,行程三百多華里,搶在胡宗南等部到達前,奪占會寧縣城,為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創造了條件。

  十月七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三師在會寧同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會合。九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率紅軍總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和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到達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師。二十二日,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率領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到達靜寧以北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第二師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實現全部勝利會師。

  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結束了創造人間奇跡的長征,也是戰勝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的勝利。在抗日戰爭烽火即將在全國燃起的歷史時刻,三支主力紅軍會師對開展新局面的重大意義是難以估量的。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軍委致電熱烈祝賀三大主力的會師,指出:這一會合,證明「中國民族抗日統一戰線與抗日聯軍是有了堅強的支柱了」,「全國同胞是有了團結禦侮的核心了」,在「國內政治關係上,將要起一個決定的作用」。指揮紅四方面軍北上的徐向前、陳昌浩、李卓然也致電毛澤東,興奮地說:

  「在會寧我們已經與紅一師的戰士們攜手見面了。他們英勇殺敵的氣概,和藹親誠的態度,使我們景仰欽佩。」(35)

  蔣介石對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合十分震驚,命令胡宗南、毛炳文、王均等軍共十幾個師的兵力向北大舉進攻,企圖乘紅軍立足未穩、正從會寧地區北移時,將紅軍殲滅于黃河以東的甘肅、寧夏邊境地區,把這個計劃稱為「通渭會戰」。張學良把蔣介石的「通渭會戰」部署通報給了毛澤東、周恩來。

  中共中央和軍委根據敵我態勢,在同朱德、張國燾及紅一、二、四方面軍領導人協商後,在十月十一日發佈《十月份作戰綱領》,要求全軍爭取一個月的休整時間,部署遲滯南敵和進攻寧夏的準備工作,其中要求紅四方面軍以一個軍迅速選擇渡河地點,加速造船,準備過河進入寧夏。

  毛澤東在十月十三日致電紅一方面軍總指揮彭德懷:「請按十月份作戰綱領準備作出寧夏計劃綱要,與朱、張面商後提供給中央軍委。」(36)朱德、張國燾率領紅軍總部在十月二十三日抵達打拉池,同先期到達的彭德懷會合,共同商討由彭德懷擬制的寧夏戰役計劃,表示「完全同意」。這個計劃規定由紅一、四方面軍分兩路西渡黃河奪取寧夏:一方面軍主力先「略取靈武、金積沿黃河南岸地區,爾後渡河」;四方面軍以三十軍、四軍渡河,控制黃河左岸,攻擊中衛,「吸引馬鴻逵主力向中衛增援」,以配合一方面軍的行動。

  為什麼紅軍在這時準備發動寧夏戰役?這同毛澤東五月八日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的建立西北國防政府的設想有關,也同當時陝北的糧食和武器給養十分困難、很希望得到共產國際援助有關。毛澤東在六月二十九日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曾寫到:「從總的戰略上看,無論站在紅軍的觀點上,站在紅軍與其他友軍聯合成立國防政府的觀點上,打通蘇聯解決技術條件是今年必須完成的任務。」「紅軍接近蘇聯的道路有二:一是寧夏及綏遠西這一條路,距離較近,人口經濟條件較好,缺點是恐怕不易造成根據地。但如能給馬鴻逵主力以打擊,一個時期的立足是可能的。二是甘涼肅三州這一條路,能造成鞏固根據地,缺點是距離較遠,某些區域人口稀少,行軍宿營恐怕有些妨礙。」「遠方電臺已通,中央的報告已發出,不久當有回電。關於西渡問題,當日內徵求遠方意見。茲先徵求你的意見。」(37)以後,他和中共中央其他負責人在兩條道路中更多地傾向于先取寧夏。九月十四日,他們給朱、張、任的電報中說:「國際來電,同意佔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我軍佔領寧夏地域後,即可給我們以幫助。」(38)十九日,毛、周、彭致電朱、張,就十分明確地提出:「向寧夏及甘西發展,重點在寧夏,不在甘西。因寧夏是陝、甘、青、綏、內外蒙,即整個西北之樞紐,且國際來電說,紅軍到寧夏地區後給我們幫助,沒有說甘西。」(39)十月十九日,毛澤東、周恩來致朱、張電中又囑咐:按照軍委《十月份作戰綱領》已到黃河渡口的「三十軍渡河,以至少備足十個船開始渡為宜」。「二十號開始渡河問題是否推遲數日。」(40)

  在收到朱、張、彭十月二十三日所制定的寧夏戰役計劃後,毛澤東當夜十二時複電同意這個戰役計劃,同時因國民黨的胡宗南、毛炳文、王均部三個軍和關麟征部一個師已迅速北上,在電報中又強調指出:「胡、毛、王、關業占大道,如繼續北進……則我處南北兩敵之間,非擊破南敵無法向北」,「目前先決問題是如何停止南敵」。(41)二十四日夜半,紅三十軍開始渡河,第二天全部渡完,控制了河西一片土地。這時,胡宗南等部在飛機掩護下向紅軍陣地猛撲,已先後佔領會寧、通渭、靜寧等地,向朱、張、彭所在的打拉池進逼。二十五日,毛澤東、周恩來急電朱、張、彭等:「根據敵向打拉池追擊及三十軍已渡黃河的情況,我們以為今後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注意力于擊破南敵,停止追擊之敵。」「不停止南敵,將使爾後處於不利地位。第二步重點集注意力于向北」。(42)二十六日,已隨紅三十軍到達黃河渡口的紅九軍,經中央軍委同意後過河。四方面軍指揮部一起過了河。二十七日,朱、張致電徐向前、陳昌浩,轉達中央軍委指示,並說:「四方面軍除三十、九兩軍及指揮部已過河外,其餘各部應停止過河。」(43)三十日,國民黨軍關麟征師向靖遠突進。看守渡口的紅五軍無法向打拉池靠攏,就奉朱德、張國燾的命令,也撤到河西,看守船隻,休整待命。這樣,河東和河西兩岸的紅軍被國民黨軍隊割斷。

  十月二十八日,中央軍委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劉伯承任參謀長,統一指揮三個方面軍抵禦南敵北進。根據這個要求,彭德懷在十月三十日下達經中央軍委批准的海(原)(拉池)戰役的部署,規定紅一方面軍六個師、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準備從東西兩面殲滅胡宗南先頭部隊一至兩個師;其餘部隊鉗制毛炳文、王均二部。同一天,張國燾卻命令四方面軍兩個軍後撤,使海打戰役的部署未能實現。這個計劃沒有實現,對阻滯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北上、重新恢復河東河西紅軍部隊的聯繫,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央軍委隨後致電朱德、張國燾、彭德懷、賀龍、任弼時:「一切具體部署及作戰行動,各兵團首長絕對服從前敵總指揮彭德懷同志之命令。軍委及總部不直接指揮各兵團,以便適合情況不影響時機地戰勝敵人。」(44)彭德懷指揮紅一、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第四軍、第三十一軍由同心城李旺堡一線東移,待機殲敵。

  由於國民黨胡宗南等部進展很快,到達靖遠、打拉池、中衛等地,打通了增援寧夏的通路,隔斷了紅軍主力同河西部隊的聯繫,這樣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已無法執行,被迫中止。孤懸河西的紅四方面軍三個軍二萬一千八百人,雖然控制了一條山地區,奮戰十多日,但這一帶的地形和生存條件十分不利,難以長期停留。十一月二日,徐向前、陳昌浩致電朱、張並毛、周請示行動方針,說明:「此方人稀、糧缺、水苦,大部隊難以作戰。」「若主力不能迅速渡河,此方各種關係不便久停時,即我方決向大靖、古浪、平番、涼州行,爾後待必要時再轉來接主力過河。」(45)九日,河西部隊經中央軍委同意後改向人口較稠密的涼州地區前進。十一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將紅四方面軍河西部隊改稱西路軍。西路軍開始獨立作戰。

  奪取寧夏的計劃被迫中止後,中央軍委對河東的作戰方針是:逐次轉移,誘敵深入,求得在有利地區,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民黨軍一至兩個師,停止他們的進攻。這時,驕橫不可一世的胡宗聲孤軍深入,獨自分三路向豫旺縣進攻。十九日,彭德懷到山城堡前線主持召開前敵總指揮部會議,擬定山城堡作戰部署,命令各部迅即進到指定位置構築工事,待機殲敵。二十日淩晨五時,毛澤東又致電彭德懷說:胡宗南的丁德隆第七十八師,「有經山城堡、青崗峽向定邊之可能」。「打時,以首先消滅其一師、取得確定勝利後再打第二仗為原則。」(46)這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到前線慰問部隊,應彭德懷的要求,留下共同指揮作戰。紅軍各部向山城堡南北地區集中。

  十一月二十日,丁德隆的第七十八師進佔山城堡等地。二十一日,彭德懷、周恩來指揮設伏的紅軍,突然向從山城堡東出的丁德隆師發起攻擊,將他們大部壓迫在山谷中,經過一天激戰,全殲該師一個旅又兩個整團,取得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第一次大捷。進攻鹽池的國民黨軍一部也被紅二十八軍擊潰。這次戰鬥,迫使胡宗南部全線後退,基本上停止他們對陝甘蘇區的進攻。

  山城堡戰役的勝利,對擊破蔣介石的進攻,穩定陝甘寧根據地的局面,發展革命力量,促進國內和平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是對奠基西北的一份厚禮。

  (35)徐向前、陳昌浩、李卓然給毛澤東的電報,1936年10月10日。
  (36)毛澤東給彭德懷電報,1936年10月13日。
  (37)毛澤東致彭德懷電,1936年6月29日。
  (38)毛澤東、張浩、洛甫、周恩來、博古致朱、張、任電,1936年9月14日。
  (39)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致朱、張電,1936年9月19日。
  (40)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致朱、張電,1936年10月19日。
  (41)毛澤東致彭德懷並朱、張等電,1936年10月24日。
  (42)毛、周致朱、張、彭,並致賀、任、徐、陳電,1936年10月25日。
  (43)朱、張致徐、陳並報毛、周電,1936年10月27日。
  (44)中央軍委給朱、張、彭、賀、任電報,1936年11月15日。
  (45)徐向前、陳昌浩致朱、張並毛、周電,1936年11月2日。
  (46)毛澤東給彭德懷電報,1936年11月20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