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打破三次「圍剿」(5)


  為什麼選擇北出富田作為反攻的突破口?因為當時得到的情報: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向興國急進,其右側的富田一帶只有三個團防守。但當紅軍主力開始北上時,忽然發現陳誠、羅卓英兩師已先于紅軍趕到富田,這是國民黨「進剿」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紅軍準備奪取富田的計劃已難以實現。毛澤東、朱德斷然改變計劃,率部忍耐折回,重新返回高興圩,另尋戰機。

  八月上旬,國民黨各路軍隊紛紛向高興圩地區逼近,重兵密集,把紅一方面軍主力壓縮在以高興圩為中心的方圓數十裡狹小範圍內。紅一方面軍已處在北、東、南三面受敵和西臨贛江的危險境地。能不能突破敵軍的嚴密包圍圈,關係到紅一方面軍主力的生死存亡,成為放在毛澤東、朱德面前的嚴重課題。

  毛澤東、朱德對面前的敵情作了冷靜的分析,認為陳誠、蔡廷鍇、趙觀濤和蔣鼎文等部戰鬥力強,不易突破,而東面由龍岡向良村、蓮塘進犯的上官雲相的第三路進擊軍(由第二次「圍剿」時的王金鈺部改編而成)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戰鬥力較弱。他們決定將原定迂回敵軍側後的計劃改為實行中間突破,向東面的蓮塘、良村方向突進。這是一個險著:南北都有強大的敵軍,中間只有二十公里的空隙可以穿過。為了造成對方錯覺,紅軍以少量部隊偽裝主力,向贛江方向佯動。紅一方面軍主力卻在八月五日晚出其不意地連續急行軍一夜又半天,翻越崇山峻嶺悄悄東進,穿過國民黨左翼集團軍和右翼集團軍之間二十公里的空隙,於六日中午到達蓮塘,跳出了敵軍主力的包圍圈。

  國民黨軍對於紅軍主力的東進毫無察覺。紅軍一到蓮塘,就發現上官雲相的第三路進擊軍第四十七師一個旅正毫無戒備地開向蓮塘,決定集中兵力迅速殲滅該敵。七日拂曉,朱德、毛澤東指揮方面軍主力突然發起猛攻,經過兩小時的戰鬥,全殲該旅和上官雲相聽到槍聲後派來偵察的一個多營,擊斃旅長譚子鈞,取得第三次反「圍剿」的初戰勝利。

  蓮塘戰鬥後,朱德、毛澤東揮師乘勝北進,包圍駐在良村的國民黨軍第五十四師。當天下午一時,攻佔良村,殲滅該師大部,擊斃副師長魏我威、參謀長劉家祺。守軍殘部逃向龍岡。

  這兩次戰鬥勝利後,毛澤東「估計敵在我蓮塘、良村戰後,必將調兵東向,找我主力決戰。善戰者自然應該利用這一有利形勢,把敵軍大部調往東邊,以便我向西打敵人的後方薄弱之處。於是,我們就選擇了更靠東邊的敵軍毛炳文部為殲滅對象。」(25)紅一方面軍主力以三天行程奔襲毛炳文師所在的甯都黃陂。八月十一日,冒大雨進攻,一舉突入黃陂,殲滅毛炳文師兩個團;乘勝追擊,又殲其一部。第二天,方面軍總政治部發的《黃陂戰鬥捷報》中說:「三次戰爭,我紅軍於八月七日在良村、蓮塘消滅敵人之第三路進擊軍兩師,取得第一步勝利後,接著於八月十一日在黃陂擊潰敵之毛炳文師全部,繳得步槍三千五百余支,手花機槍、水旱機關百餘挺,無線電機一架,其他軍用品無數,俘虜官兵六千余人。黃陂戰爭,我軍開始猛攻,只一個鐘頭即將敵師全部打敗」。(26)

  從八月七日至十一日,毛澤東、朱德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在蓮塘、良村、黃陂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殲敵八個團一個營共一萬餘人,繳槍逾萬,從原來的被動局面中奪回了主動權。

  紅一方面軍主力突然進攻黃陂時,毛炳文和他的參謀人員慌忙撤走,連機密文件也來不及帶走或燒毀。方面軍參謀處從毛炳文師部繳獲戰鬥前兩小時才收到的一份緊急電報,是第六師師長趙觀濤和第十師師長衛立煌發出的,內稱這兩個師正向黃陂開來,已進到離黃陂十公里的砍柴崗,中間只有一座大山之隔。毛澤東、朱德研究後,斷定國民黨已將主力掉頭東來,企圖圍殲紅軍主力于黃陂地區。他們立刻下達緊急命令:紅軍停止追擊,迅速打掃戰場,當夜撤出黃陂,向君埠以東君嶺腦地區隱蔽集中待機。紅軍主力撤出黃陂的第二天,國民黨軍隊四個師趕到黃陂。由於紅軍已經轉移,他們又撲了空。接著,國民黨其他軍隊也對黃陂、君埠地區形成東、南、北三面密集的包圍圈。

  這樣,紅軍又處在被國民黨軍隊重兵合圍的十分危險的境地。正如中共蘇區中央局給中共中央的電報所說:第三次反「圍剿」以來,紅一方面軍指戰員「兩個月奔馳,全無休息,疲困已極,疾病甚多」,「在約三個星期中,出入敵軍重圍之中,爭取良村、黃陂兩役勝利,至八月十六日二次被敵包圍,是為一年來三次戰爭中最艱苦的時節」。(27)八月十三日,毛澤東、朱德在君埠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如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會議一致同意毛澤東的意見,認為應該避免同超過紅軍數倍的敵軍決戰,而要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用一部分兵力繼續向東牽開敵軍,掩護紅軍主力秘密西進,回到興國隱蔽待機。

  會後,毛澤東、朱德針對蔣介石、何應欽「深恐我軍東出撫州(即臨川)」的考慮,命令紅十二軍裝作紅軍主力,大張旗鼓地向樂安佯動,使國民黨軍隊產生錯覺,以為紅軍主力要北攻臨川,吸引他們向東北方向調動。毛澤東、朱德卻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迎著正向東大舉開來的國民黨軍精銳部隊,尋找空隙,悄悄地向西疾進。疾進時,嚴格規定不准點燈,不准抽煙,不准發出大的聲音,從蔣光鼐的第一軍團和陳誠的第二路進擊軍兩部之間只有十公里的狹窄縫隙中穿越過去。經過一整夜的急行軍,再次突破重圍,安全轉移到興國東北部的白石、楓邊地區,在深山密林裡休整。紅一方面軍主力採取這樣大的行動,從這樣小的夾縫中穿插過來,絲毫沒有被敵軍察覺,充分體現了指揮員的高超指揮藝術和部隊的良好素質,也反映了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支援和對敵軍封鎖的高度政治覺悟。

  這時,國民黨軍隊仍以為紅一方面軍主力還在東線,全力猛追。當方面軍主力已在國民黨軍隊主力背後的白石、楓邊地區得到休整的時候,紅十二軍繼續牽著「進剿」軍的鼻子往東北走,攀山越嶺,忽東忽西,疲憊敵軍。正如當時繳獲國民黨軍官的家信中所說:「這一月來,無論官兵差不多沒有不病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至於山高路險,跌死的人馬以及病後被土匪殺死的官兵,總和起來比出發時候的人數差不多要少三分之一。」(28)到八月底,蔣介石、何應欽才猛然發現紅一方面軍主力早已西去,急忙命令「進剿」軍主力又掉頭向西,再到興國北部地區尋找紅軍主力決戰。

  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已在白石、楓邊地區從容休整了半個月。九月初,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三萬多人繼續西移,轉到興國、萬安、泰和三縣之間的均村、茶園岡山區隱蔽集結。

  國民黨「進剿」軍主力一再撲空,使他們精疲力竭,士氣低落,已無力再在根據地同紅軍作戰。這時,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寧粵兩派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兩廣方面的聯軍趁蔣介石主力陷入江西蘇區之際大舉北進,進入湖南。鑒於上述種種情況,蔣介石決定「一面牽制江西境內」紅軍,「一面移師贛粵邊區阻止叛軍擴張」(29)。九月四日,何應欽按照蔣介石的決定,命令左、右翼兩集團軍實行退卻。

  (25)郭化若:《遠謀自有深韜略》,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第65頁。
  (26)周以栗:《黃陂戰鬥捷報》,1931年8月12日。
  (27)蘇區中央局關於第三次反「圍剿」作戰經過給中央的電報,1931年10月18—24日。
  (28)《白軍官長的九封信》,《江西黨史資料》第19輯,第237、238頁。
  (29)臺灣「國防部史政局」編著:《剿匪戰史》(1),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版,第159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