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上井岡山(4)


  毛澤東進駐永新城後,在五月二日以中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委書記名義向江西省委和中共中央寫報告,彙報朱毛兩部會師後的組織狀況和打退贛軍第二次「進剿」、繳獲三百支槍的勝利。報告說明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所以不直下吉安者,因採取對內對外都使深入的策略」:對內加強軍隊和党的建設,對外幫助地方發動工農暴動,建立工農政權,分配土地,並建議成立湘贛邊界特委。⑨中共中央六月四日寫了回信,贊同這個方針,並確定成立前敵委員會,以毛澤東為書記,同時和湖南、江西兩個省委發生密切關係。由於交通不便,這封信直至十一月才送到。

  在從永新撤回井岡山的路上,毛澤東和陳毅邊走邊談地交談了一天。毛澤東講了他這個時期一直在思考的一些大問題,他講到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談到陳獨秀、李大釗的歷史作用和陳獨秀的錯誤;詳細說明了對當前黨內思想尚不統一的諸多問題的看法;描述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工農政權的構想;並指出陳毅他們在湘南站不住腳的原因是地處交通要道,敵人過於強大;還指出現在從上到下都很「左」、很危險。這些論述深深打動了陳毅的心,使他對毛澤東十分欽佩。

  五月四日,在寧岡礱市舉行朱毛兩軍會師的慶祝大會。毛澤東講話祝賀兩軍會師勝利,並代表第四軍軍委宣佈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求全軍每個指戰員認真執行。

  毛澤東、朱德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概括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遊擊戰十六字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鬥爭,長時期內是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進行的。這就要求重在鬥智,而不能單靠鬥力。毛澤東把這十六字訣稱為「適應當時情況的帶著樸素性質的遊擊戰爭基本原則」。它正是從敵強我弱這一特點出發,趨利避害,避實擊虛,靈活機動,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從而逐步改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人民軍隊後來的戰略戰術,就是由它發展起來的。

  在這一軍事原則的指導下,他們又接連打退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兩次「進剿」。一次是五月中旬。贛軍五個團在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率領下再占永新,向寧岡進攻。朱德、王爾琢率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主力,採取調虎離山之計,在草市坳全殲贛軍第七十九團,乘勝奔襲,在當天正午第二次收復永新城,楊如軒帶傷逃回吉安。工農革命軍繳獲迫擊炮七門、山炮二門、光洋二十餘擔,粉碎了贛軍對井岡山的第三次「進剿」。另一次是六月下旬。這次國民黨軍隊「進剿」的規模更大。贛軍改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部為主力,楊如軒為前線總指揮,以五個團佔領永新。湘軍吳尚部也出動三個團向酃縣、茶陵逼近,配合贛軍的進攻。紅四軍以小部鉗制湘軍,集中主力打擊贛軍。在朱德和陳毅、王爾琢分別率領下,六月二十三日紅四軍在新、老七溪嶺和龍源口殲滅贛軍一個團、擊潰兩個團、繳槍千余支,第三次佔領永新城,擊破了贛軍的第四次「進剿」。根據地軍民興高采烈,奔走相告:「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楊)」。

  三下永新城,打破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三次「進剿」,是朱毛紅軍會師後取得的巨大勝利。譚震林回憶道:「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部隊大了,我們有力量打下永新。當然,在這之前打了茶陵、遂川,也佔領了寧岡縣城。那時不敢走遠,因為國民黨來上兩個團我們就打不贏,可是朱毛會師後力量就大了,所以一打永新,二打永新,尤其是七溪嶺打了一仗。這樣就把江西來的三個師打敗了。」⑩朱德也說過:「三打永新消滅了朱培德的主力。朱培德的主力被打垮了,國民黨其他軍隊就不敢配合了。三打永新是一個關鍵,是根據地發展和紅軍發展的關鍵,與後來紅軍取得勝利有關。」⑾

  龍源口大捷後,井岡山根據地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縣各一小部分,遂川縣北部,酃縣東南部,割據區域的面積達七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共有五十多萬人。用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裡的話來說:「是為邊界全盛時期。」

  邊界全盛時期內,在毛澤東領導下,党、軍隊和政權的建設都有很大發展,以分田為中心內容的土地改革在邊界範圍內全面展開。沒有這些,便沒有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可言。

  自從三月間湘南特委代表強行取消前委以後,邊界各縣的黨組織頓時失去中心,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這種狀況,給邊界工作帶來極大損害。為此,毛澤東多次提出組織邊界特委的要求。當工農革命軍粉碎贛軍對井岡山的第三次「進剿」時,經中共江西省委同意,五月二十日在甯岡茅坪由毛澤東主持召開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總結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經驗,批評右傾悲觀思想,反對逃跑主義,重申建設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方針,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強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軍隊建設和黨組織建設的任務,初步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這是關係到中國革命根據地和紅軍能不能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問題。大會經過討論,統一了思想,堅定了建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決心和信心。

  大會選舉產生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毛澤東為書記。中共紅四軍軍委書記由陳毅接任。為了統一領導邊界各縣工農兵政府,在甯岡茅坪建立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設土地、軍事、財政、司法四個部和工農運動、青年、婦女三個委員會,使工作全面展開。邊界各縣、區、鄉工農兵政府都成立土地委員會小組,領導土地革命。

  領導土地革命,在邊界特委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工作中處於特別重要的地位。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農民,湘贛邊界更是交通阻塞的農業區域,居民幾乎都是農民。這裡的土地,大半在地主手裡。向地主租種土地的農民,每年要把收穫量的一半以上繳給地主,還要受其他種種壓迫和剝削。獲得土地,是貧苦農民最強烈的渴望。在中國的民主革命時期,軍事鬥爭和土地革命是分不開的。沒有勝利發展的軍事鬥爭,不能保障農民獲得和佔有土地,而沒有土地革命,不滿足貧苦農民的土地要求,軍事鬥爭也不可能得到廣大農民的真心實意的支持,難以堅持下去,只會歸於失敗。紅軍所以能不斷發展壯大,革命根據地所以能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和擴大,它們的力量源泉就在於取得人數眾多的農民的這種由衷支持。

  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地區的最初階段,發動群眾的主要內容,是在進行革命宣傳工作的基礎上帶領群眾打土豪,分浮財。但單單這樣做,顯然是不夠的。

  ⑨ 毛澤東給中共中央和江西省委的報告,1928年5月2日。
  ⑩ 《譚震林同志的談話》,《黨史會議報告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3月版,第24頁。
  ⑾朱德:《參觀井岡山博物館時對有關歷史問題的談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8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