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〇 |
|
然而,蘇聯人也知道,林彪和其他北京領導人不像毛澤東那樣反蘇。他們力爭阻止或至少是使毛澤東最低限度地改變他的外交政策。於是他們迫切要求與中國談判。 胡志明去世時留下一條遺囑,對兩位馬克思主義巨人的爭鬥感到憂慮。這份遺囑帶來不可抗拒的壓力使得「中央王國」同意接待柯西金。但是,當柯西金1969年11月抵達北京機場這個終點站時,只有周恩來同他會談。毛澤東決計不再會見蘇聯領導人。 真相是毛澤東無意尋求解決——對邊境問題或任何其他問題——他已決定不同他所蔑視的政權進行任何接觸,一直拖至困境完全化解為止。林彪希望對蘇聯和美國採取一視同仁的政策,而且他在「九大」上提出了這一觀點,正是這一事實,使毛澤東的上述態度強硬一百倍。 林彪可能會有痛苦的省悟,不是他而是毛澤東改變了他的路線。40年代,毛澤東在談到那些允許美國在自己領土建立軍事基地的國家說:「我相信,不要很久,這些國家將會認識到真正壓迫它們的是誰,是蘇聯還是美國。」 毛澤東看到莫斯科正在步華盛頓的後塵。這從他在1970年的尖銳評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杜勒斯的陰魂已進入克里姆林宮(一年後,周恩來當面對我講過這句話)。」 1970年初秋,毛澤東、林彪的緊張關係在廬山召開的中央委員會上已公開了。整整兩天半的唇槍舌劍,其緊張程度不亞於11年前在這同一大廳毛澤東與彭德懷元帥鬥爭的那次。毛澤東、林彪之爭使255位党的領導人震驚,也使毛澤東通夜難眠。 雖然毛澤東只是斥責林彪和「他的大將」搞「突然襲擊」但林彪已感到毛澤東反對他的冷風正在襲來而可能在進行防禦。 論點依然如舊:國家的領導權、「天才」問題、解放軍的政治作用、美帝國主義是否還是威脅等。 新的問題是,這次毛澤東公開、明確地反對林彪的觀點、策略和作為接班人的地位。林彪想逼迫毛澤東設國家主席,毛澤東則認清了林彪的真實意圖。林彪以為毛澤東不要這名義上的稱謂他自己就可以搶到手。在江青的幫助下,毛澤東從容地解決了林彪,並對林彪的副手陳伯達先下手。林彪的計劃挫敗了。他對自己的同僚、空軍司令吳法憲說:「搞政治我們不行,搞軍事我們行。 1959年,也是在廬山,毛澤東取得了勝利。林彪對毛澤東不像彭德懷那樣粗魯,但其用意卻比彭德懷更狡猾。實際情況似乎沒有1959年的對抗那麼嚴重。在1970年的對抗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林彪的野心和毛澤東的複雜的心理。 廬山之爭的結果很清楚。在政治上,林彪不久就同周恩來發生了激烈對抗,他與「文化大革命左派」(如江青)的聯盟也開始瓦解。不久,他就淪為由失寵的將軍們組成的陰謀集團的頭目。「天才」問題、國家主席問題、美國問題,這一切反而沖著林彪而來。 1970年10月1日,晴空萬里,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國慶遊行隊伍。彩車、禮炮、氣球、體操,場面熱鬧非凡。毛澤東身邊站著兩位美國人,埃德加·斯諾和露易斯·斯諾,當時他們正在北京訪問。《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與這位經歷豐富的記者及其夫人在一起的照片。 「美國友好人士」是對斯諾照片的說明。一條毛澤東語錄醒目地排在這一版的右上方:「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 【1970年10月1日,毛澤東和斯諾及其夫人在天安門城樓上。】 同年12月,在和斯諾的談話中,毛澤東表示歡迎關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改善中美兩國關係。 RT當時寫道,老撾問題是中美關係緩和的最後障礙。 基辛格的回憶錄證實了這一點:1971年4月21日,周恩來給尼克松的信件中有「鑒於當前形勢」一詞,這裡是指老撾危機。 這位美國人忍不住問道:「感受如何?」毛澤東皺了皺眉。後來他對斯諾說,個人崇拜令人「討嫌」。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任何企圖繼續搞個人崇拜的做法都只會為林彪的目的服務。 在中南海與這位左翼記者共進早餐時,毛澤東對他說,尼克松先生無論是以總統的身份還是以旅遊者的身份到中國來,都會受到歡迎。這句話,使1971年春季毛澤東與林彪在外交政策上的衝突進入決戰階段。 毛澤東和尼克松握手的最後一個障礙是美國支持南越2月份對老撾的軍事入侵。』然而,「入侵」未能成功,這是毛澤東的親美政策的僥倖之處。這次「入侵」只能再次證明西貢政權的軟弱無力,反而成了毛澤東正在形成的對世界看法的佐證。 毛澤東立即著手準備接待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為總統尼克松準備的訪華計劃。當杜魯門總統把中國「丟失」在毛澤東手中時,基辛格這位有著德國血統的奇才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據說,林彪在「九大」曾為他的與兩個超級大國保持等距離的外交政策辯護,他怒氣衝衝地對毛澤東說:「你能邀請尼克松到中國來,我就不能邀請勃列日涅夫?」毛澤東策劃了他久經沙場的生涯中最重大的——儘管不是最周密的——一次戰役。這只能是一場大的流血的戰鬥。在中國公眾眼中,林彪高高在上,甚至被任命為中國下一屆的最高領導人。 林彪在「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浪潮中升了上來,因此很難把這個嶄露頭角的逆臣重新描繪成「右派分子」。林彪掌握著軍隊,即使在彭德懷身邊也沒有林彪那樣的一幫資深的軍官堅定地站在他一邊。1971年年中,林彪和這幫人密謀以林家王朝代替毛澤東的政權。自從長征途中與張國燾的那次鬥爭以後,毛澤東還從未遭到過如此之多的黨的軍事力量的反對。 除掉林彪肯定要付出代價,毛澤東反復權衡了好幾個月。他不得不小心謹慎行事。因此,他在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上首先瞄準已變成林彪的理論家、與林彪結盟的陳伯達,以切斷林彪與極左派的聯繫。然後,在1970年12月和1971年4月的會議上,他把火力對準林彪周圍的「大將們」。 對自己表面上的接班人,毛澤東似乎還對他「保護」甚至「挽救」。 在關鍵時刻軍隊內部的分裂,加之周恩來的出色工作,使毛澤東取得了勝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