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三六


  五四運動在井岡山收穫了它的第一個真正的政治果實,這是何等的矛盾 !1919年的那場運動是學生們在城裡發起的,他們反對儒家的思想並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而這些又和槍桿子及稻田有何聯繫呢?

  這是英雄的爭鬥。如果說,自1923年至1926年,毛在臃腫繁雜的官僚機構中任職時辜負了楊教授對他所作的普羅米修斯式的評價的話,那麼,1928年,毛在井岡山的鬥爭使他真正成了一位普羅米修斯式的人物。毛知道:「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的特點。人類在戰爭中強烈地表現出這樣的特點。」

  從思想意識範圍內說,五四時期的學生是鋼鐵般的英雄。遊行示威時他們手裡拿的不是槍而是刷子。他們只是言詞激烈而已。毛真正的創造性在於他把三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槍,農民武裝和馬克思主義。無論在哪一方面,毛都不能稱為先驅者,但他是把三者結合在一起的第一個人。

  毛似乎不象一名軍人。他不會神氣十足地闊步行走,也不注重儀錶或通常軍事意義上的軍紀。如果他帶自可不是槍而是一本書,看起來可能會更協調。

  毛用槍桿子表達人道主義的世界觀。直到逝世,他還堅信,在戰爭中,人的因素比武器更重要。這一道理很簡單,戰爭是政治的一種手段,要得到人民的支持,而這二者都絕對不可少。

  在井岡山,毛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比喻,那就是,他把軍隊比做「魚」,而老百姓是「水」。在中國,俠士總被認為是有正義感的人。《水滸》中的綠林好漢沒有完全用暴力之爭取代道德之爭,即不是西方戰爭理論中所公認的那種邊打邊談,而是在戰爭的進行之中展開道德鬥爭,他們常和敵人展開論戰 !毛也是如此,在長達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從未放棄過與敵人進行激烈的論戰。

  五四時期,兩條通往新中國的道路吸引了毛,而且它們分另Ⅱ被他所敬仰的兩個教授信奉。一條道路叫做「過程」。陳獨秀篤信馬克思和列寧提出的歷史發展規律;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在尋求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陳獨秀所抓住的確實是社會變革的科學。城市是這種變革的所在地,工人是這一變革的關鍵。資本主義的矛盾與日俱增,革命將是其必然的結果。

  第二條道路則強調「意志」的力量。李大釗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道德和衝動力的新解釋。不管二者比例多麼勻稱,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的是中國人,而中國人口的大多數是農民,只有農村完成了自我改造,新中國才能到來。

  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毛在早期是信奉「過程」理論的,工會、城市、十月革命。他象位記事員站在歷史的大門口等待革命「高潮」的到來。他在這方面的組織工作上耗費了很多時間。這是陳教授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時期。

  但是到了井岡山就是另~回事了。1927—1928年的冬天,在創立新政治體制的鬥爭中,這位雕塑師在很大程度上單獨地和泥土打上了交道。行動代替了消極等待。

  李大釗早在1919年就對知識分子寫道:「我們應當到田間去工作,這樣,文化的空氣才能與山林裡村落裡的樹影炊煙聯成一氣……」⑤

  井岡山分散的村落中,居民一共不過兩千,該地的土壤十分瘠薄,到處都是裸露的石頭。農民沒有火柴,只有象原始人那樣擊石取火。

  「老表,你叫什麼名字?」毛遇到膽怯或懷有戒心的農民時總是這樣問。他這樣禮貌、謹慎是明智的。比起城裡的政治來,井岡山上的政治更難開展,也更為複雜。

  這裡也有秘密社團。當地人和北方移居過來的客家人之間有著激烈的矛盾。當地的鄉紳與山下的軍閥和國民黨相互勾結。毛是地道的外來人。

  像是一名手藝人,毛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他不能大張旗鼓地搞土地改革,因為土地太少了。他被夾在地主和土匪之間,而地主和土匪幾乎又是相伴而生的。受地主的壓榨,農民別無選擇,不得不上山當土匪。這裡的階級結構是中國共產黨的文件或毛以前的文章中沒有談到過的。

  毛在這場挑戰中採取了機智靈活的策略,宛如「猴子」出山。中共的「髮妻」無產階級遠在城市,在這種情況下,土匪就成了毛的政治「情婦」。

  毛結識了兩個名聲遠揚的土匪首領①,他們給毛六百個人和一百二十支槍。他把許多遊民和懶漢都補充到毛的隊伍裡。兩年中,紅軍擴充的大多數成員都是無業遊民。而這些人是工人和農民所鄙視的。

  毛之所以招募這些無業遊民是因為其他的兵源幾乎沒有。然而,毛並不把遊民看成是社會渣滓。「他們也是人」,他提到遊民時曾說,「有五官四肢。」他們屬￿同一階級,遊民也是受壓迫的人。毛認為可以改造他們。②

  ----------
  ①原文有誤。「土匪」頭子袁文才、王佐均受過革命影響,各自的隊伍都自稱「農民赤衛軍」。袁還是中共黨員,毛曾親自作袁的工作,送他100多支槍,以後便將袁、王二人所率隊伍改造成工農革命軍。——校注

  ②1928年,他在給上海的中共中央寫的一份報告中說:「在此種情形下,只有加緊政治訓練一法。」

  毛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國民黨軍隊來犯時要打仗,要制訂社會政策,如何掌握與地主豪紳鬥爭的尺度?能不能既向農民徵稅,又避免不利的影響呢?

  毛確實沒收了一些地主的財產,初到井岡山時,用這種方法來獲取部隊的給養比向普通老百姓徵稅要好得多。他在群眾大會上也槍斃了一些地主,但他卻盡最大努力不去觸動那些中間分子。他的政策是打倒土豪劣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他還組織了民兵和赤衛隊以補充正規部隊。他抓教育,這是他的拿手好戲。他辦起了幹部班、戰士班,還有一些教憨厚的農民認字和寫字的班。

  沒有課本,缺乏紙張,教師們只好用樹枝在地上教學生寫字。

  面對各方面的挑戰,毛在逐步走向成熟,他不象一年以前在武漢時那樣愁眉不展了。他的面容顯得更加坦然、充滿活力,開始給人一種權威感。

  如果說毛的父親曾是韶山的一個「白」鄉紳,那麼,毛在34歲時就成了井岡山的「紅」鄉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