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岸英在朝鮮戰場 | 上頁 下頁 |
八二 |
|
毛澤東豪邁的語氣,令周世釗備感振奮。 朝鮮前線的戰鬥是空前殘酷和慘烈的,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了抗美援朝,血染三千里江山,這其中也包括毛澤東心愛的長子毛岸英。當這個不幸消息傳到周世釗的耳朵裡時,他感到非常震驚和悲痛。革命剛剛勝利,毛岸英卻永遠地留在了朝鮮。白髮人送黑髮人,周世釗當然能夠體會到毛澤東那種難以言表的悲涼和傷感,後來在和毛澤東的一次交談中,周世釗表達了這種心情。 那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談話的主題仍是朝鮮戰爭,在不知不覺中話題轉到了毛岸英。周世釗不無遺憾地說:「岸英死得太早了,如果你不派他到朝鮮去,我看他是不會犧牲的。」 毛澤東說:「不能這樣說,岸英的犧牲,責任完全在美帝國主義身上。岸英是為保衛中朝兩國人民的利益,為保衛我們祖國的安全而出國作戰的,他是為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為保衛世界和平事業而犧牲的。」 毛澤東停頓一會兒,語調變得低沉:「我聽到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後,內心是很難過的。我很喜歡岸英這個孩子。岸英犧牲以後,有人提議要把他的屍體運回國內安葬,我沒有同意。我說岸英是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為保家衛國而死的,就把他安葬在朝鮮的國土上,讓他顯示中朝人民的友誼,讓中朝人民的友誼萬古常青。」 毛澤東吐出一口煙霧,感慨萬分地說:「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鮮戰場上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你想過沒有,我是積極主張派兵出國的,因為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我的這個動議,在中央政治局的會上得到了大多數同志的贊同,所以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現在看來,當時作出抗美援朝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要抗美援朝,我們不只是物資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電報就明寫著『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要作戰就要有人去,派誰去呢?我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席,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不派自己的兒子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周世釗眼裡閃著晶瑩的淚花,默默無語地點了點頭。 「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是誰,疼愛兒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兒子上戰場,而別人又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也不派往戰場,先派別人的兒子上前線打仗,這算什麼領導人呢?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個年輕人,他從蘇聯留學回國後,去農村勞動鍛煉過,這是很不夠的,一個人最好的成長環境就是艱苦,在戰爭中成長要比任何其他環境來得都快。基於這些原因,我就派他到朝鮮去了。」 作為和毛澤東相交數十年的老朋友,周世釗知道在毛澤東的啟發、教育和培養下,家人們一個個走上了革命道路,並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六位親人,真是一人引路,滿門忠烈。但毛澤東不這樣認為,他在別人議論這件事時曾傷感地說:「你們可以這樣說,我不能這樣說。對我來說,愛人和孩子為我作出了很大犧牲,我是對他們負疚的……」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和戰後,毛澤東多次接見和慰問志願軍烈屬,但事後他都心情沉重,甚至一連幾天都打不起精神,因為他自己同樣也是烈屬。為此,親友們再看望毛澤東時,都有一種不約而同的禁忌,那就是不要在毛澤東面前提起毛岸英和毛家其他幾位烈士的事,以免引起老人家的傷感。 向三立:岸英是毛主席的好兒子,更是党的好兒子! 中央機關進駐北京後,中央領導人便有了穩定的工作環境,於是他們的親朋好友和父老鄉親就一個接著一個地前往京城走訪聚會。毛澤東的親屬和他聯繫較多的除了外婆家的表兄文運昌、姨表兄王季范、妻舅楊開智之外,就是岳母的娘家人向三立了。 這是一個星期日,北京到處呈現一派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新氣象。然而,向三立卻無意賞景散心,他一個人窩在家裡,翻閱著毛岸英寫來的一摞信件,以打發單身人週末無聊的時光。翻著翻著,他腦子裡突然跳出一個怪異的想法:朝鮮前線捷報頻傳,志願軍已經打過了三八線,可毛岸英怎麼一點消息也沒有?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 向三立是毛岸英的表舅,一九一七年生於湖南平江縣。因家境比較寬裕,向三立小時候讀過一些書,不但識文解字,而且能寫會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向三立小時候就聽說過毛澤東,也知道毛澤東與他們家的特殊關係。向三立的父親向理卿是楊開慧的親舅舅,與毛澤東關係甚為密切,對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國革命十分同情和嚮往。大革命失敗後,向三立的哥哥向鈞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共同的階級仇恨,使他們一家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命運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毛澤東曾向向三立打聽過楊開慧犧牲時的情況,還不無遺憾地說:「當時開慧要是在你家,就不會出事了。」 一九四九年九月初,向三立帶著表哥楊開智寫給毛澤東的一封信和多張照片離開長沙來到北京。在毛岸英、田家英的幫助下,向三立被安排到中央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上班。向三立雖然只比毛岸英大五歲,但他是長輩,所以毛岸英非常尊敬他、關心他,還不時送去一些新出版的報刊書籍供他學習,幫助他提高思想覺悟。 向三立在與毛岸英的接觸中,看到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從不搞特殊,內心十分欽佩。作為開國領袖的長公子,毛岸英從不用小轎車,每次外出乘坐公共汽車、電車時,也總是把座位讓給老弱病殘者,自己則站著、擠著;他勤儉節約,穿衣樸素,吃大灶,吃粗糧……毛岸英的這些優良作風和高貴品質,深深地感染著、影響著剛剛進京的向三立。 更令向三立欽佩不已的是,毛岸英像他父親那樣,在處理親友關係上嚴格按照「三不」原則辦事,即: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私,濟親不為親撐腰。為了党的威望,國家的利益,他甘願背負「不孝」、「無義」、「絕情」的誤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