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李志民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十三章 抗美援朝七年(15)


  一九五三年七月,「停戰協定」簽字後,志願軍又在各前沿陣地上普遍和敵軍士兵進行聯歡。雖然敵軍司令官嚴令禁止,但仍有九百多名美軍、英軍和李承晚偽軍的士兵在陣地上同我們聯歡,慶祝「停戰協定」的簽定。他們紛紛表示:「今後不再同中國人作戰了。」

  我參與停戰談判後期具體進程的決策研究,深知俘虜問題是談判桌上一個敏感問題,所以,特別重視俘虜的管理教育工作,親自視察過戰俘營,幫助戰俘營總結出關心戰俘的生活;不論國家、種族的異同,一律平等待遇;尊重戰俘的人格和宗教信仰;進行以擁護和平、反對戰爭為中心的教育,並通過戰俘與家人通信宣傳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加強管理,維護俘虜營正常秩序;以及建立戰俘完備的檔案,配合談判鬥爭等項經驗,不斷完善戰俘營的管理教育工作。同時,我們還教育部隊認真執行停戰協定,以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做好優待俘虜、遣返戰俘和移交敵軍陣亡人員屍骨等工作,贏得了國際輿論的讚譽。當時的英國陸軍大臣赫德曾公開說:「從我們所知道的他們(指戰俘)給親戚的六千多封信裡,幾乎眾口一詞他說他們的待遇是相當好的。」

  停戰後部隊的敵軍工作逐漸放鬆。一九五四年六月,志願軍政治部召開敵軍工作會議,我在會上作了《今後敵軍工作的幾個基本問題》的總結報告。報告中指出:「敵軍工作是我軍政治工作四個主要的內容之一,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在部隊中應經常進行瓦解敵軍和寬俘政策的教育,特別是使全體幹部認識敵軍工作的重要意義,並經常瞭解敵人政治思想動態。在軍事整訓中,要結合戰時政治工作的演習,進行火線喊話,捕捉、押送俘虜及執行寬俘政策的演習等。」報告中要求敵軍工作應「在不違犯停戰協定原則下,積極地研究辦法,採取適當的方式去開展工作。」「志願軍的敵軍工作要在朝鮮勞動党統一領導下,以朝鮮人民軍為主,並組織地方有關部門和各種力量,依靠群眾,才能做出成績來」。由於任務明確,方法靈活,此後的敵軍工作又有了較好的成效。

  抗美援朝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現代化戰爭,它的寶貴經驗對我軍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對應付未來反侵略戰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政治工作,繼承和發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並有許多新的發展和新的創造,是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空前豐富和活躍的時期。我和志願軍前任副政委甘泗淇同志(當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都十分重視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

  朝鮮停戰後,我立即著手抓這一工作,要求軍以上政治機關進行自下而上的政治工作總結,把總結經驗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限期完成,同時,抽調任榮、曾延偉、錢抵千、王楠、姚旭等三十名幹部組織一個強有力的寫作班子,在幫助各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的總結。

  我親自主持討論總結提綱,審閱每一章節的草稿,於一九五四年七月寫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政治工作經驗基本總結》(初稿),印發到各參戰部隊徵求意見,後又提交志願軍政治工作會議,進行認真討論,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於一九五五年二月寫出了初稿修正本(下文簡稱《初稿》),上送審查。

  一九五六年三月,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志願軍黨委又選調了李耀文、李伯秋、譚右銘、李希庚、陳英、馮村、魏巍、李平、王楠、姚旭等十八名政工幹部,在北京成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編委會」,以總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為主任,我為副主任,又反復研究,進行總結。經兩年多的努力,編寫成《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經驗總結草稿》(下文簡稱《草稿》);同時,編委會還從志願軍各部隊上報的經驗材料中選輯了各個階段、各個軍種、兵種和各項工作的具體經驗二百一十篇,編成《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經驗彙編》,與《草稿》配套一併印發全軍師以上單位徵求意見。

  一九五九年八月,原志願軍政治工作領導幹部和編委會在山東青島召開審稿會議,對《草稿》進行審修。可惜在會議期間,因彭德懷同志在廬山會議上受到了錯誤的批判,審稿工作也隨之中斷。雖然《初稿》和《草稿》兩種稿本就此束之高閣達二十餘年,未能定稿,但它的徵求意見稿在部隊中卻廣泛流傳,受到廣大幹部的重視和歡迎。有的單位把《初稿》全文翻印發給幹部閱讀,有的把有關章節印發部隊學習研究,有的院校還把它列為教學的重要參考材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彭德懷同志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一九八四年四月,我已退居了二線擔任中央軍委顧問,雖年近八旬,體弱多病,而且雙眼幾近失明,但仍掛念志願軍的政治工作總結問題,積極提出建議,經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批准,組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審編小組」,並直接組織審編小組成員陳英、陳念棣、王楠、劉運禎、李沖、李子平等六位同志對《初稿》、《草稿》和《彙編》進行認真的反復的審修。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一日,我親自主持審編小組在北京召開審稿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有原志願軍政治工作領導幹部杜平、張南生、任榮和其他有關領導同志,還有原編委會大部分委員,審編小組的成員和總政治部政工研究處、在京軍隊院校政工研究部門、各軍種兵種有關同志。會議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的經驗是豐富的,認真總結這些經驗是對青年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教材,對幫助廣大政治幹部學習我軍現代化戰爭的政治工作經驗有重要意義。

  會議還認為,《初稿》和《草稿》兩種稿本都是當年編寫人員從大量經驗材料中提煉出來的傑作,經過這次審編,又使原稿提高了一步,兩稿各具特色,無論捨棄哪一種稿本都很可惜。會議決定並經總政治部批准,由審編小組將《初稿》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總結》;將《草稿》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於一九八五年六月,由解放軍出版社正式出版,以紀念十月二十五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三十五周年。

  中央軍委對這兩部書出版十分重視,鄧小平同志為這兩部書題簽了書名,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同志題了詞。不久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經驗彙編》(上、下冊)也已審編完畢,付印出版。志願軍政治工作經驗總結,經過三十多年的反復曲折,三部書一百四十萬字的編輯和審編、出版工作,終於勝利完成,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了卻了我三十多年的心願。

  一九八五年六月,當《初稿》和《草稿》兩部書出版,志願軍出國作戰三十五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我深深懷念敬愛的老首長彭德懷同志,懷念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犧牲的烈士,懷念當年並肩戰鬥的戰友。我手捧書本,心潮起伏,熱淚盈眶,當即寫下《雜詠二首》,寄託自己的深情,詩中的「小序」和原文是:

  一九八五年六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總結》二書定稿付印。時值春暮,是夜,踱步庭院,星輝滿天,風搖花影,心潮湧蕩,賦詩以記之。

  夜半憑欄望東鄰,遙憶沙場聽號音;
  千腔熱血護沃土,萬條鐵臂換乾坤。
  唇齒相依兄弟誼,休戚與共姐妹心;
  鴨綠江水連天碧,燕舞波翻春更深。
  五次戰役抖雄風,痛殲美李舉世驚;
  平眺常思金城地,登高猶憶上甘嶺。
  夢走檜倉哭英烈,凱旋丹東唱大功;
  卅年時光彈指去,一呼彭總淚滿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