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李志民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十三章 抗美援朝七年(13)


  我的建議經黨委研究同意,並決定,辦這個刊物一不增加編制,二不增加人員,而由政治部秘書科的研究工作班子幾個人來辦。在政治部的直接領導和姚旭等辦報同志的努力下,《志願軍政治工作》辦得很好,它及時傳達志願軍黨委、首長的指示,總結交流各部隊的政治工作經驗。例如,在一九五三年夏季進攻戰役中,我請刊物的負責人姚旭及時幫助三個軍分別總結敵前潛伏、打敵坑道、縱深穿插的政治工作經驗,使發動群眾「提困難,想辦法」發揚軍事民主的活動在全軍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保證戰役戰鬥的勝利。

  我深刻理解革命文藝對發揚革命英雄主義、激勵鬥志的重大作用,參加「赴朝慰問團」或到志願軍體驗戰地生活的作家巴金、魏巍、胡可等一些同志到朝鮮前線後,我都熱情地接待,並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向他們介紹情況,幫助他們深入連隊採訪和體驗生活,並組織部隊閱讀他們的作品。我特別向部隊推薦巴金的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和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推薦魏巍的報告文學集《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作品;親自參加研究和組織排演胡可編寫的反映志願軍戰鬥生活的劇本《為祖國爭光》。

  朝鮮停戰後,根據總政治部的指示,為了真實地記錄志願軍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歷史,宣揚志願軍指戰員們在戰爭期間所表現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崇高精神,志願軍政治部於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決定組織編寫《志願軍英雄傳》和《志願軍一日》兩部書,並以「志願軍一日」為題,向廣大指戰員提出了徵文號召。《志願軍英雄傳》主要是組織作家和部隊的記者、文藝工作者采寫,而《志願軍一日》的編寫工作則採取群眾路線的創作方法,發動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廣大指戰員人人動手來寫。

  我對這次大規模徵文十分重視,親自抓組織領導工作,要求各部隊黨委、政治機關將徵文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親自抓,團以上各級政治機關成立徵文小組和辦公室,具體組織指導徵文工作,並在普遍徵文的基礎上,幫助重點稿件的寫作和修改,層層審稿、選稿上送到《志願軍一日》編輯部。

  全軍廣大指戰員以實際行動響應志願軍政治部的徵文號召,在一九五四年形成一個廣泛而深入的群眾性創作熱潮,而且這一熱潮很快地擴展到全國所有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部隊中去,前後不到兩年就勝利地完成組稿任務。這兩部書在一九五六年六月、十月先後出版,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和朝鮮勞動黨、政府以及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給了志願軍以極大的幫助。雖然他們在美帝國主義燒殺搶掠之下,遭受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損失,但仍以全力幫助志願軍作戰。

  我們十九兵團剛入朝的第二天早上,火車司機因要防空,把列車車廂分段隱蔽在山洞裡,到了傍晚,火車頭開過來準備把載兵團機關的四節車廂再掛上,不料車頭一撞擊,掛鉤尚未掛上,我們四節車廂因被撞震動一下,車廂便順路軌往下滑動,由於沒有車頭控制,車廂在慣性作用下,順著下坡路越滑越快。我令人拉緊制閘也無濟於事,車廂象脫韁的野馬向前狂奔,隨時都有脫軌顛覆的危險……當無頭車廂狂奔十多分鐘,駛近定州車站時,突然發現車站的軌道上迎面停放著一輛貨車,無頭車廂一旦與貨車相撞,必定是車毀人亡!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車站上一位十三四歲的小扳道工急中生智,迅速沖出車站扳開了道岔,使無頭車廂減慢速度,緩緩地拐到另一道鐵軌停下,搶救了我們這四節車廂內全體機關工作人員的生命。楊得志、鄭維山和我急忙下車向小扳道工致謝。

  這位朝鮮少年是我入朝後遇上的第一位朝鮮群眾,他的機智、勇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宿營地後,我和楊得志、鄭維山還聯詩稱頌這位可敬的朝鮮少年。

  剛入朝時,兵團指揮部駐在篤莊洞,我和楊得志住在一戶阿媽妮(大娘)家,她家的男人都上前線去了,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個小女兒。平日,我們兵團領導同志經常抽空同警衛人員一起幫阿媽妮打掃庭院、挑水劈柴,改善伙食時有什麼好吃的,也忘不了送一點給她們母女吃,工作之余,有時還通過翻譯同阿媽妮談心,親如一家。不久,兵團機關轉移到了仙女洞。那年除夕,阿媽妮得知我們在仙女洞,特地和小女兒帶著打糕、蘋果,冒著風雪嚴寒和敵機空襲的危險,趕了幾十裡山路來看望我們。親人重逢,分外親熱。我們留她們在機關過年,與機關、直屬隊的幹部、戰士和當地群眾聯歡,歡慶新年。

  許許多多朝鮮阿媽妮和這位篤莊洞的阿媽妮一樣,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志願軍。被譽為「志願軍媽媽」的咸在福阿媽妮,曾敲開冰層,在冰冷刺骨的水裡給志願軍傷員洗了七百多件染血的衣服。在我軍作戰中,不僅有朝鮮人民軍戰友同我們並肩戰鬥,還有成千上萬的朝鮮人民竭盡全力支前、參戰,以保證戰役、戰鬥的勝利。

  據統計,在抗美援朝戰爭的三年間,直接支援我軍作戰的朝鮮民工即達三十萬人以上。在一九五三年夏季進攻戰役中,昌道、洗浦、淮陽三個郡就有八千四百多名群眾參加支前。大井裡擔架員方元根因掩護志願軍傷員而犧牲了,他的父親方興福趕來,沒有先去料理兒子的後事,卻先抬起他兒子原先抬的擔架說:「我的兒子沒有完成任務就犧牲了,我要替他完成任務,替他報仇!」新豐裡擔架員金福煥為了掩護傷員犧牲了,他的妻子李金來第二天就帶著兒子金基浩趕來,參加了擔架隊。這種子死父替、夫死妻繼,不論男女老少全力支援志願軍的英雄精神,使我們全軍指戰員都深受感動。

  在朝鮮人民的支前大軍中,湧現了許多英雄,他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更是感人肺腑。有一天,朝鮮支前隊員朴在根在抬運志願軍傷員的途中突然遇到敵機掃射,他為了保護傷員,毫不猶豫地撲在傷員身上,用自己鋼筋鐵骨般的身軀,為傷員築起了血肉的掩體,傷員安然無恙,他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被譽為朝鮮人民的「羅盛教」。

  沙德裡民主青年同盟盟員石吉榮,是一位為了挖野菜慰問志願軍而被敵人炮火打斷了一條腿的朝鮮姑娘。在上甘嶺戰役中,她不顧傷殘病痛,不懼敵人猖狂的炮火,在公路上設立一個茶水站,晝夜照顧過往的志願軍傷員,四十天如一日,風雨無阻,一直堅持到戰役結束。戰後,朝鮮的藝術家將她的事蹟編寫成電影《山路上未開的鮮花》,一代代地傳頌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

  朝鮮勞動黨、政府和金日成同志十分關心志願軍,除大力組織、發動廣大群眾支前外,給予志願軍很大的榮譽。朝鮮政府舉行的一些慶祝活動和隆重集會,都邀請志願軍參加,並請志願軍首長和英模代表登上主席臺或觀禮台。在朝鮮停戰前的三年間,朝鮮政府授予志願軍英模、功臣二十三萬一千一百九十枚勳章、獎章,授予各級幹部二十九萬五千一百六十四枚勳章、獎章,並授予彭德懷司令員和楊根思、黃繼光、孫占元、楊連第、邱少雲、伍先華、胡修道、楊育才、楊春增、李家發、許家朋等十二位同志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