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李志民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五章 艱難的歷程(6)


  各部隊的戰士宣傳隊是行軍中一支十分活躍的宣傳鼓動隊伍。他們大多是一些十五六歲的年輕「紅小鬼」,聰明伶俐,能說會唱。宣傳隊往往在行軍途中打前站,選擇一塊高坡設立鼓動棚,當行軍隊伍經過時,他們就唱歌,呼口號,說快板,表揚好人好事,給大家鼓動加油。在爬夾金山時,宣傳隊就大聲宣傳過雪山到懋功同紅四方面軍會師的意義,有的對行軍隊伍喊:「同志們,加油!山下就是懋功了,堅持下去就是勝利,趕快翻過雪山和四方面軍會師!」有的則喊:「同志們,快下山去,千萬莫停留,莫吃山上的積雪,不然會瀉肚子,發高燒的。」過草地時,鼓動棚就鼓勵大家說:「黨中央首長已經在巴西等著我們了,我們咬緊牙,堅決走出草地!」大家聽著,心底裡一熱,好象腳步也加快了。

  說起宣傳隊,我們教導營宣傳隊還有一件寶——留聲機,那是一九三四年一月東方軍第二次入閩打下沙縣時繳獲的勝利品。宣傳隊把它當寶貝一直帶在身邊,在長征途中再苦再累,即使把自己心愛的樂器、衣物丟掉,也捨不得丟掉這台留聲機。有時我看他們挑著、背著很吃力,讓黑騾子幫他們馱上,他們還怕留聲機給顛簸壞了。這台留聲機繳獲時還有八九成新,棗紅色的盒子,綠呢子墊的轉盤,還有一個黑色的大喇叭,式樣好看,音量也大。宣傳隊經常把它放在鼓動棚裡,讓留聲機哇啦哇啦唱著,他們在一旁作宣傳鼓動,這樣,留聲機象在給他們伴奏似地,使鼓動棚的氣氛更顯得熱鬧。

  這台留聲機只有十幾張舊唱片,除了《漁光曲》等二三張歌曲和民樂曲外,大部分是京劇唱段,有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譚富英的《空城計》、《定軍山》,程硯秋的《蘇三起解》、《青霜劍》,周信芳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徐策跑城》等等。

  這些舊唱片與長征的艱苦環境雖然極不協調,有的片子因為反復地唱太破舊了,甚至有的還有裂痕,唱起曲子來產生不少吱吱嘎嘎或哢嚓哢嚓的雜音,但說來奇怪,戰士們非常喜歡聽這個「戲盒子」,一聽到遠處傳來留聲機的聲音,好象前頭就到了戲園子似地,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到鼓動棚跟前總要仁腳休息片刻,聽一會兒宣傳,也聽一會兒戲,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跟著哼起《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或哼起《徐策跑城》:「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事神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且看來早與來遲……」有的還邊唱邊學著「青衣」或「老生」搖搖擺擺、拂袖踱步的姿態,象上臺演戲似地,逗得周圍的同志開心地大笑。這樣的聽戲、唱戲,雖難說有什麼現實教育意義,但它是一種難得的娛樂,哈哈一笑,掃除了大家沉悶的心情和疲勞的情緒,使部隊活躍起來,體現了一種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這應該說也是政治工作的一種方法吧。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進抵哈達鋪,在哈達鋪進行改編,改稱為陝甘支隊,原紅一軍團編為第一縱隊,紅三軍團為第二縱隊,軍委縱隊為第三縱隊;我調任第三縱隊保衛分局第二科科長,負責肅奸反特工作。十月十九日,陝甘支隊越過六盤山,到達劉志丹、謝子長創建的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此時,緊緊尾隨而來的敵騎兵四個團的二千人也逼近了吳起鎮,從西北面向我陝甘支隊發動進攻。我軍為了把追敵殲滅或擊潰在根據地之外,遂以第三縱隊在吳起鎮正面實施阻擊,第一、二縱隊在兩側向敵人反擊。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殲敵一個團,擊潰三個團,繳獲戰馬一百多匹,取得了長征途中最後一仗的勝利。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為統一陝北地區紅軍的指揮,決定撤銷陝甘支隊,恢復紅一方面軍的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下轄第一軍團和第十五軍團。原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合併為第一軍團,下轄兩個師:原紅一軍團部隊編為第一師,原紅三軍團部隊編為第四師。第四師師長陳光,政治委員彭雪楓,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舒同,下轄第十、十一、十二等三個團。此時,我調紅四師政治部任組織科長,隨部參加了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的直羅鎮戰役。這次戰役在毛澤東同志親自指揮下,全殲了敵軍第一〇九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進攻,給我們黨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至此,我們紅一方面軍也勝利地結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五十周年美術書法作品展覽》。事前,軍事博物館秦興漢館長約我寫一幅書法作品。我有感於二萬五千里長征艱苦卓絕的壯舉,揮毫寫下了《江城子·憶長征》詞一首:

  長征萬里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天,千軍勢如潮。為雪國恥灑熱血,真理在,艱難消。
  夢斷推窗聽鼓角,冷月皎,流螢高。身居京華,常盼歸鴻早。抽出心絲填舊句,寫往事,萬年驕。

  §抗日先鋒軍東征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會議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繼「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三省之後,進一步又向華北發動新的侵略,企圖吞併華北五省;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繼續堅持其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義憤,北平學生在党的領導下發起「一二九」運動,喊出的「反對華北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獲得了全國人民熱烈的支持和聲援,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的新高潮。

  在這個新形勢下,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規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路線: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任務。在軍事方面,確定紅軍的發展方向應當向東,「準備直接對日作戰」,「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並指出了遊擊戰爭在戰略上的重大作用。為了貫徹「瓦窯堡會議」精神,「打通抗日路線」,準備對日直接作戰,並以此推動「一二九」運動在全國掀起的抗日救亡高潮,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央決定以第一方面軍主力組成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挺進山西,準備奔赴抗日第一線。

  抗日先鋒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參謀長,王稼祥(後為楊尚昆)任政治部主任。由第一軍團組成右路軍,下轄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和第八十一師;由第十五軍團組成左路軍,下轄第七十三師、第七十五師、第七十八師;由第三十軍組成中路軍,下轄第三十軍、第十五軍團第二二四團和第八十一師一個營。二月初,我調任第四師第十一團政治委員,同團長羅開桂一起率部參加右路軍的東征行列。

  二月十九日前後,抗日先鋒軍右路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先後集結于陝西省吳堡以南的溝口一帶,準備東渡黃河。此時,山西軍閥、國民黨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已將其兵力二十五個旅作了二線部署,以其第七十一師的三個旅在黃河東岸沿黑峪口至禹門口三百多公里的正面構築工事作一線防禦;其餘各旅分佈於臨汾、長治、晉城、太原和渾源、大同等地區作為二線機動;同時,還以其佔據在黃河西岸的吳堡、義合和神木、府穀等地區的第一〇一師四個旅牽制我軍兵力,以阻止我軍渡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