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魯迅傳 | 上頁 下頁
五八


  〖附錄 魯迅生平提要〗

  【一八八一年】

  九月二十五日  誕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周家,取名樟壽,字豫山。祖父周福清(1837一1904),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欲縣知事,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父親周伯宜(1860一1896),秀才,閒居在家,思想頗為開通6母親魯瑞(1857一1943),出身於紹共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一八八六年】

  本年  由叔祖周玉田開蒙,進周家自設的私塾讀書。按照祖父的意見,除習字、對課之外,主要是讀《鑒略》。
  因原名豫山與「雨傘」諧音,改為豫亭,後又改為豫才。

  【一八九〇年】

  本年  繼續在本宅私塾讀書。因課餘在周玉田家中看到許多雜書,引起了欣賞和搜集圖畫書的興趣。

  【一八九二年】

  二月  被送進據說是紹興城內最嚴格的私塾「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除在課堂上讀經史之外,還讀小說,看畫譜,並逐漸養成了影描小說書上的插圖,直至整段整本地抄雜書的愛好。

  【一八九三年】

  秋天  祖父因科場舞弊案被捕入獄,押在杭州府獄內。為免受牽連,與二弟周作人一起,被送往親戚家避難。

  【一八九四年】

  四月  由避難地返回家中,仍進「三味書屋」讀書。
  冬天  一父親吐血病倒。既身為長子,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除讀書外,還要出入當鋪和藥房,領略冷眼和侮蔑。

  【一八九六年】

  十月十二日  父親病逝。家境急劇衰敗,甚至招致親戚本家的欺侮。

  【一八九八年】

  春天  在家練習八股詩文,送去「三味書屋,由壽鏡吾的兒子壽洙鄰批改。
  五月  離開紹興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念書。
  改本名樟壽為「樹人」。
  十一月  因不滿江南水師學堂的烏煙瘴氣,退學回家。
  十二月十八日  參加會稽縣的縣考,在五百多人中考得第一百三十六名。

  【一八九九年】

  一月  再會南京,改入礦路學堂念書。課餘則常習騎馬。

  【一九〇一年】

  本年  仍在礦路學堂念書。開始到學堂內的閱報處翻閱《時務報》等宣揚新思想的報刊,並買來嚴複翻譯的《天演論》,以及林纖翻譯的外國小說,讀得入迷。

  【一九〇二年】

  一月  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績從礦路學堂畢業。
  三月  離開紹興去日本留學。先人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十月  與弘文學院的同學許壽裳經常討論中國國民性的病因及其解救辦法。並經常去東京中國留學生會館參加反清的革命者的演講會。

  【一九〇三年】

  三月  作《自題小像》詩。
  六月  在留日浙江籍學生主辦的《浙江潮》上發表編譯的歷史小說《斯巴達之魂》。
  十月  與陶成章等人一起,加入反清團體「浙學會」,此會即為後來成立的著名的反清組織「光復會」的前身之一。

  【一九〇四年】

  四月  在弘文學院卒業。
  九月  入設在日本本州島東北部的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醫學。

  【一九〇六年】

  三月  從仙台醫學專科學校退學,返回東京,一面學習德語,一面閱讀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
  六月  奉母親之命,回紹興與朱安結婚。婚後不幾日,便與周作人再赴東京。
  秋天  與許壽裳、蘇曼殊等人籌劃辦《新生》雜誌,但因經費無著,稿件匱缺而作罷。

  【一九〇八年】

  夏天  繼續在東京讀書學德語。
  從夏天開始,每星期日往章太炎在東京的寓所,聽他講學,歷時大約半年。

  【一九〇九年】

  三月二日  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第一冊出版。
  七月二十六日  《域外小說集》第二冊出版。
  八月  為了負擔家庭經濟,離開日本回國,結束了七年的留學生活。
  回國後,就任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的生理和化學教員,兼任日籍教師的翻譯。

  【一九一〇年】

  五月  祖母病逝,回家主持葬禮,諸事都依照舊可辦理。
  七月  辭去杭州的兩級師範學堂教席,回到紹興。
  九月  擔任紹米府中學堂的監學,兼教生物課。

  【一九一一年】

  七月  辭去紹興府中學堂職務,失業在家。
  十月  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席捲全國,紹興城內一片混亂,遂應府中學堂學生的請求,回校暫管校務。
  十一月  帶領學生演說隊上街宣傳革命,安定民心。
  不久,受新任紹興軍政府都督王金髮委任,擔任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監督。
  冬天  作短篇文言小說《懷舊》。

  【一九一二年】

  二月  辭去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監督職。
  應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去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教育部任職。
  五月  因教育部北遷,單身前往北京,住進宣武門外的紹興會館。
  八月  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僉事,兼第一科科長。

  【一九一三年】

  本年  為應付袁世凱政府的恐怖統治,開始抄書、輯書,其後又開始抄碑,讀佛經,除去教育部上班和逛書店,基本上不出會館,每日夜間孤燈獨坐,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

  【一九一八年】

  四月二日  作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交《新青年》發表。
  五月十五日  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詩《夢》。
  七月二十日  作長論《我之節烈觀》。
  八月二十九日  開始陸續向《新青年》的「隨感錄」欄投稿。
  冬  作短篇小說《孔乙己》。

  【一九一九年】

  四月二十五日  作短篇小說《藥》。
  八月十九日  購買西直門內八道灣十一號的房產。
  十一月二十一日與周作人全家一起遷入八道灣十一號新居。
  十二月一日  離京赴紹興、於十二月二十九日攜母親。
  朱安及周建人全家返抵北平,住進八道灣。
  開始了大家庭聚居的生活。

  【一九二〇年】

  八月五日  作短篇小說《風波》。
  八月六日  應聘任北京大學國文系的兼任講師,直至一九二六年。主要講授中國小說史,並以廚川白村所著的《苦閥的象徵》為教材,講授文藝理論。與此同時,還應聘任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的兼任講師,講授中國小說史。
  十月二十二日譯畢俄國作家阿爾志跋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一九二一年】

  一月  作短篇小說《故鄉》。
  十二月四日  開始在《晨報附刊》上連載中篇小說《阿Q正傳》。

  【一九二二年】

  一月  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委員會委員六月  作短篇小說《端午節》和《白光》。
  十月  作短篇小說《社戲》。
  十一月  作短篇歷史小說《不周天》。
  十二月三日  作《(呐喊)自序》

  【一九二三年】

  四月  接連出席董秋芳、許欽文等組織的文學團體「春光社」的聚會,給文學青年以直接的指導。
  六月十四日  與周作人妻羽太信子發生嚴重衝突,當晚即改在自己房內用餐,不再與周作人等一起吃飯。
  七月十九日  接到周作人親自送來的絕交信,兄弟二人,就此絕交。
  八月二日  搬出八道灣十一號的寓所,與朱安一起,遷至西城的磚塔胡同六十一號居住。
  十月一日  開始連日高燒,咳嗽,實際是肺病復發,持續一個多月,才逐漸恢復。
  十二月十一日  所著《中國小說史略》(上冊)出版,由新潮社發行。
  十二月二十六日往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演講,題目是《娜拉走後怎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