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漱溟傳 | 上頁 下頁


  §三、開明,寬鬆的早期教育

  梁家幾代都是舉人、進士出身,祖母、母親也都讀過不少書,能詩文,因此也算是「書香門弟」「世宦之家」。但頗為奇怪的是,梁自幼接受的卻是新式教育,這與其父梁濟的為人和開明的思想密切相關。

  梁濟並沒有過人的才思,但天性忠厚,用心細密,十分精明能幹,他最過人之處,就在於他意趣超俗,有一腔熱腸,一身俠骨。

  梁濟對梁漱溟十分疼愛,教育方式也開明而寬鬆,從不輕易打罵孩子,尤其不用體罰。這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反映出來。在梁漱溟9歲時,他積蓄的一小串錢忽然不見了,便到處尋問,並懷疑別人,吵鬧不休。

  第二天,梁濟在前庭的樹枝上發現了這串錢,知道是梁漱溟自己遺忘的。但他並沒有聲張,只寫了一張紙條,寫道:一小兒于桃樹下玩耍,偶將一小串錢桂於樹枝而忘之,到處向人尋問,吵鬧不休。次日,其父打掃庭院,見錢懸樹上,乃指示之,小兒始知其糊塗云云。並將紙條交給梁漱溟,梁漱溟看後馬上省悟,自知不對,反而更加慚愧。

  1898年,6歲的梁漱溟開始發蒙讀書。梁濟請了一位孟先生到家裡教授,學的是地球韻言和世界大勢,內容主要是歐巴羅、亞細亞、太平洋,大西洋之類,對於四書五經卻從來沒有誦讀過。第二年,北京有了第一個洋學堂——京西小學堂,梁濟就送梁漱溟入學。學校既學英文又學中文,很合梁漱溟的心性,可惜兩年後發生庚子之變,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而義和團又專殺信洋教、讀洋書之人,學校被迫關門。梁漱溟只好將《英文初階》、《英文進階》等課本一齊燒掉,休學回家。

  1901年,9歲的梁漱溟休學兩年後轉入南橫街公立小學堂讀書。第二年又轉入蒙養學堂讀到11歲。12、13歲時梁漱溟回到家中,由梁濟聯合幾家親戚的兒童,請一位劉訥先生任教。13歲下半年到14歲上半年,梁漱溟又轉入江蘇小學堂念書。

  1906年,梁漱溟考入了順天中學。儘管只有14歲,但他的性格行徑卻已十分古怪。他有一種誇大狂的心態,總想做偉人,由他一個人來承擔國家大事。梁漱溟在班上年齡最小,但學習並不落後。他很少看中國舊書,國文講義照例不看,國文課照例不聽,但作文成績卻時常被取為第一名。他尤其喜歡作翻案文章,不落俗套,有時能得到先生「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稱讚。但有時卻不為先生所喜,獲得「好惡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的評語。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梁漱溟的反叛性格。

  在順天中學,他還遇到了一位人生導師——郭曉峰。郭曉峰僅比梁漱溟大兩歲,性情也十分古怪。容貌姣好如同女子,見了他的人都驚歎于他的美麗。郭天份極高,思想超脫,學問淵博,在交往中對梁思想啟發很大。梁對他十分崇拜,尊稱他為郭師,一有空就去請教,並專門準備了一個筆記本記錄郭的談話,名為《郭師語錄》。一些同學都譏笑他們,稱他們為「郭聖人,梁賢人」。

  1911年冬,梁漱溟完成了五年半的中學學業,步入社會。

  梁漱溟的早期教育前後經過了兩個私塾、四個小學和一個中學,但是都斷斷續續無法循序漸進。他主要是靠自學成的才。

  由於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社會關係,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報紙雜誌,如《啟蒙畫報》、《京話日報》都是他小學時代很好的課外讀物。尤其是前者,使他受益很大,差不多天天讀、期期看,從中不但得到了許多知識,而且啟發了思想。到中學時期,他則經常閱讀《國風報》、《民主報》、《北京日報》、《帝國日報》等大量報刊雜誌,收集了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整三年6大本和《新小說》全年1本,反復閱讀,受益良多。因此,少年梁漱溟談起時局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不像一名中學生。

  梁漱溟善於學習又長於思考,有兩個問題時常困撓著他,一個是人生問題,另一個是社會問題。對於前一個問題的探索使他出入於西洋哲學、印度宗教和東方儒學之間,成為一名著名學者;而對後一個問題的探索,使他中學時就參加了中國革命,投身於社會運動之中。據梁漱溟自己回憶,他在14歲左右,就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標準,並且日趨完善成熟。

  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獨特的早期教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