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七〇


  劉春霖部進入魯南後,打著「驅逐逆流,收復失地」的旗號,以當地投降派申從周部為先導,進攻並強佔滕(縣)(縣)邊地區和八路軍抗日根據地中心的山亭、白彥、大爐等地,每到一地便摧毀民主政權,搶劫物資,燒毀房屋,還活埋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們揚言:要把八路軍攆到老黃河以北去。

  在李仙洲的進犯面前,八路軍只有起而自衛。阻止李仙洲部入魯反共已成為當時軍事鬥爭的重點。羅榮桓日夜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經常與分局和軍區的其他領導人商議,決定先在群眾中進行充分的思想動員與準備工作。山東分局、軍區、省戰工會、省參議會分別召開由工農商學兵各界參加的以反內戰為主題的各種會議,號召全體軍民,反擊蔣介石派遣主力進入山東挑起反共內戰的陰謀。

  三月二十六日,羅榮桓指示魯南軍區,要求在軍事上採取自衛原則,堅持自己的陣地,堅決打擊為虎作倀的劉桂堂、申從周的進攻,同時在政治上堅持與李部聯絡、疏通,推動他們抗日。

  在阻滯李部從南面入魯的同時,羅榮桓也注視著北面於學忠的動向。不出所料,隨著李仙洲入魯,蔣介石同於學忠的矛盾便直接表現為李仙洲同於學忠的矛盾。李尚未入魯時,便大挖於學忠的牆角,派人聯絡屬￿學忠管轄的山東各地方實力派,加委封官。于學忠本來對李部入魯便心存疑懼,一見李如此動作,為保持自己在山東的地位,即以省主席牟中珩濟的名義,將山東所有小股地方武裝,統編為縣和專署的保安隊,使李無隙可乘;同時對向李頻送秋波的駐濱海北面的保安第二師張步雲部,以不聽指揮為名,實施軍事討伐。

  於學忠的防地在沂、魯山區和諸(城)(照)(縣)山區。沂山位於沂水縣北,魯山位於萊蕪縣東,兩山峰巒連綿,山崮聳立,形勢險要。西與泰山,南與蒙山相連,北抵膠濟鐵路,東達諸城、莒縣、安邱,縱橫數百里,構成山東中部最大的山區,是山東的屋脊。諸日莒山區,是濱海區北部的重要山區,北與沂山山區銜接,南與甲子山區相連,是溝通濱海區與膠東區聯繫的重要依託。

  這些山區,在抗戰開始時,本來是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首先開闢的。可是,自一九三九年春季以來,先後為沈鴻烈、於學忠等部所佔據。國民黨的山東省政府和魯蘇戰區總部都集中到這些地區。國民黨頑固派把這些地區變成為他們反共反人民的重要陣地,而迫使八路軍的根據地處於他們的外圍。這些山區又嚴重威脅著魯中與濱海地區,阻礙了兩區與膠東區、清河區的聯繫。這些地區在國民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民不聊生,有些地方變成了無人區。

  於部幾年來在日軍的軍事打擊與政治分化下,遭受了重大損失,部隊減員,地區縮小,士氣低落,處境甚為困難。而沈鴻烈系統的吳化文部在國民黨反動派「曲線救國」的政策下於一九四三年一月間公開投敵,吳化文當了偽和平建國軍第三方面軍司令。該部盤踞于魯山山區,在日軍支持下極力向於部進攻。已撥歸李仙洲建制的張步雲部也進逼諸日莒山區,使於部處境更加險惡。

  自從一九三九年于部入魯後,共產黨和東北軍一直保持著統一戰線關係。當于遭到蔣介石、沈鴻烈的排擠時,共產黨向其表示同情,並從各方面支持他們抵抗頑固派的壓力,掩護他們與大後方聯繫的交通線,乃至供給他們給養,配合他們反「掃蕩」等等。「八·三」事變及甲子山戰鬥以後,雙方關係一度緊張。二月間,於部遭敵「掃蕩」時,八路軍曾予配合,允許於部退入八路軍防地,於學忠因此對八路軍態度轉好。羅榮桓因勢利導,派人疏通,三月間做到互派代表聯繫,四月間約定恢復電臺聯絡。

  四月下旬,李仙洲部劉春霖師由魯南繼續向天寶山區進犯,妄圖迅速東進,與于學忠會合,搶佔沂蒙山。六月間,李部的第二梯隊到達湖西,李部隨即向冀魯豫八路軍展開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羅榮桓立即動身由淮南返回山東。

  六月間,蔣介石看到于李矛盾重重,難以合作,便以調整全國抗戰態勢為名,將蘇魯戰區同蘇魯皖戰區合併為第十戰區,調於學忠出魯整訓,實際上是罷了他「蘇魯戰區總司令」的官。同時,蔣介石要李仙洲入魯接替於學忠,還升任李為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蘇豫皖第一路挺進總指揮,又把于學忠原在山東所轄的地方武裝新三十六師(劉桂堂部,駐魯南)、暫十二師(趙保原部、駐膠東)、保安二師(張步雲部,駐濱海北部)都撥歸李仙洲建制,以擴大李的勢力。

  羅榮桓從華中回來後,得悉於學忠部即將西去,便將原在東北軍工作過的一些幹部請來共同分析形勢,分析蔣于、于李矛盾,研究對策。他說:「國民黨不信任東北軍,所以要于、李換防。按常理,于應當等李來了再走,但是於學忠如果搞得漂亮一點,最好不等李來拍拍屁股就走,這對我們可就有利了。」大家完全同意羅榮桓的估計,認為:如果我軍能把李仙洲頂住,再給於學忠提供便利條件,他完全可能先期出魯。羅榮桓高興地說:「好,如果於學忠真是這樣走,我們就禮送出境。至於對李仙洲,則堅決頂住,決不能讓他過來。」於是,一個頂李送於的對策迅速形成。

  七月四日,朱瑞、羅榮桓、黎玉、肖華報告中共中央、建議「對於部西開不加箝制,並在一定條件下給予便利。對李部東進、北上儘量遲滯其時間,並在自衛原則下,乘其伸入我根據地立腳未穩之際,予以殲滅一部之打擊……對於部防區附近之地方部隊,爭取可能爭取者,殲滅某些最堅決反共部分,為求控制魯中山區及莒日諸間山區,並互相聯絡,以便繼續向外圍發展」。

  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複電山東分局並告北方局:「一、同意你們對付於學忠、李仙洲的方針。二、對友好者堅決團結之,對頑固(而)暫時尚未向我進攻者則設法中立之,對向我進攻者則堅決反擊之。這就是你們應付各派國民黨軍隊的原則。但一切磨擦仗均需將頑方攻我壓我情形電告中央,以便通知國民黨中央,杜斷其藉口及誣衊。」

  幾天後,李部還在魯南徘徊時,於學忠果然不等李仙洲接防便開始撤離了。事前,於部與八路軍已約定:于部撤離駐地時,以煙火為號,八路軍即去接防。于部可在魯中根據地之坦埠(位於沂水與蒙陰邊界處)和舊寨(坦埠以西)兩地,通過八路軍的防區,于部通過時,八路軍籌備糧草,予以歡送。

  但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不應有的事件。於部經過坦埠,舊寨附近時,有些士兵不願西去。八路軍有個連隊看到他們裝備好,彈藥多,全是一色的「捷克式」步槍,就把他們留下來了。羅榮桓得知此事後,立即告訴魯中軍區,要嚴厲批評這個連隊,並立刻將人、槍全部送還。同時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提高政治和紀律觀念,不要因小失大。他又發電報給各軍區,指出:「東北軍是中間勢力,與我有西安事變前後之友好歷史。我對於學忠部應取團結態度,決不能輕啟釁端,即使頑固分子從中挑撥,我們也應加以忍讓為妥。」由於各部隊認真貫徹了這些要求,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件。於學忠部終於星夜冒雨通過津浦路西去。

  因於部撤走而空出來的沂魯山區和諸日莒山區頃刻之間身價百倍。在這兩塊山區周圍的偽軍和頑固派,包括駐在魯山以南的山東最大的一股偽軍吳化文部,盤踞在諸城一帶的已經公開投敵的偽軍張步雲部,諸日莒山區北部的安邱一帶的偽軍厲文禮部以及在厲之卵翼下的磨擦專家秦啟榮的殘部,還有原駐魯南,後轉至日(照)(縣)公路以北的張裡元部,對於這兩個山區都垂涎三尺,妄圖染指。

  為了趕在敵人前面佔領於部退出之陣地,七月四日、十二日山東分局、軍區命令魯中區和濱海區的部隊分別向沂魯山區和諸日莒山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進軍。從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同在日軍支持下的張步雲部、吳化文部和厲文禮部展開激烈戰鬥,基本控制了日(照)(縣)公路以北的諸日莒山區,青(州)(水)路以東,安(邱)(縣)邊區和青沂路以西的北沂蒙地區等原東北軍駐地。八路軍在進攻厲文禮的據點時,還擊斃了窩藏在那裡的國民黨山東別動縱隊司令秦啟榮。經過這一戰役,新開闢的解放區面積達二千餘平方公里。至此,山東境內已無國民黨主力部隊。各地方頑固派群魔無首,亂成一團。羅榮桓等抓住這一有利的歷史先機,終於大大改善了八路軍對敵鬥爭的地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