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羅榮桓等陪同著興致勃勃的毛澤東沿著石梯一直上到最高一層石洞。毛澤東叉著腰站在洞口,俯視著莽莽群山,風趣地說:「你們這真是原始天尊的弟子啊!」他又回過頭問羅榮桓等:「你們何時下山啊?是等修煉好了,還是等天下大亂再下山啊?」 羅榮桓等回答:「我們學到了馬列主義真經,練好本領就下山。」 毛澤東一行走後,羅榮桓召開了一科的第一次支部大會。內容主要是學習動員,討論毛澤東的講話,討論在西征①戰事緊張的情況下,為什麼要抽調大家來學習。羅榮桓講了話,他說:中央估計,形勢很快會有新的發展,要準備一批幹部以迎接民族解放新形勢的到來。我們這些人都是黨在戰爭環境中培養鍛煉出來的,在形勢發展以後要擔負更加重要的任務。可是,我們除了有一些戰鬥經驗之外,腦子裡是空的,缺乏理論。在新形勢下,我們每個同志都可能要獨當一面。我們除了已有的經驗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馬列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比如統一戰線政策。現在前方戰事很緊張,中央下了這麼大決心抽這麼多人來學習,我們要很好領會中央的意圖,刻苦努力學習,不要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①一九三六年五月,紅一方面軍主力開始西征,經兩個多月作戰,佔領定邊、環縣等地,開闢了縱橫二百餘公里的新區,為策應紅軍二、四方面軍北上創造了條件 據統計,這些學員平均每人有八年以上的鬥爭歷史,經歷過無數次的戰鬥,平均每人負傷三次。其中不少人是在蔣介石那裡掛了號的鼎鼎大名的人物。蔣介石曾多次懸賞要取這些人的首級,其賞格加起來有二百萬元之巨。這些學員的經歷如果寫出來,每人都有一本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他們都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迫切需要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加以總結,使之上升為理性認識,用以指導今後的實踐。 黨中央對這批學員的學習十分重視,派來的教員陣容之強可以說是空前的。毛澤東講授中國革命戰略問題,張聞天講授中國革命問題,秦邦憲講授哲學,凱豐和吳亮平講授政治經濟學,李德講授戰術學,徐特立講授新文字…… 在教員中最受歡迎的自然是毛澤東。有著豐富鬥爭經驗的學員對於毛澤東從中國革命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將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接受得快,領會得深。當時,毛澤東培育了整整一代改造中國的革命戰士,紅大一科的學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教員有了,可沒有教材,要現編講義。印講義沒有紙,只好將廢舊的文件乃至敵人從飛機上撒下來的紅綠傳單翻過來印。紙的背面不光滑,印得很不清楚,但其內容質量有的卻非常之高。毛澤東經典性的軍事和哲學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就是其中之陝甘邊區地瘠民貧,又長期遭受國民黨封鎖,黨中央當時的財政經濟狀況十分拮据,可對紅大學員的生活卻儘量予以照顧。學員們平時吃的是小米子、幹豆角,一個星期可以吃一次羊肉湯,偶爾還可以吃上一頓養麥面餄餎。 學員們每三到五人住一孔石窯洞,既是宿舍,又是學習室。上課則集中到一孔大窯洞裡。磚垛是凳子,膝蓋就是桌子。晚間學習,每三天發一支蠟燭,不夠用,討論時便吹掉蠟燭,摸黑談。到後來蠟燭也沒有了,又改用胡麻油燈,沒有燈草便撚一個紙撚來代替。 在這艱苦的環境中,羅榮桓領導著大家在石窯洞中潛心讀書。羅榮桓從少年時代便是一個讀書迷。參加革命以來,戎馬倥傯,一直沒有機會靜下心來系統地讀書。現在到了紅大,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他豈能輕易放過?除了規定的課程外,他又找來幾本馬列主義著作,一有空便孜孜不倦地讀起來。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在一科同學中很快形成讀書的熱潮。 開學一個多月了,羅榮桓發現同學們整天讀書,體質有所下降。為了使大家能保持身體健康,以利於長期堅持學習並準備投身到新的戰鬥中去,羅榮桓又一次召集支部大會,規定晚飯後的自由活動時間一律不准讀書,要開展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可在這山溝溝裡又能幹什麼呢?羅榮桓自己並不喜歡跳跳蹦蹦,但卻為組織同志們的文體活動開動著腦筋。他進了保安城,從部隊裡要來一只用羊皮縫製的土籃球,然後把張愛萍、莫文驊、賀晉年、趙爾陸等人找去,商量組織打球的事。同志們提出,沒有籃球架、球筐和球場。羅榮桓說:「這好辦。沒有籃球架,埋四根柱子,釘幾塊木板;沒有球筐,找兩個桶箍;沒有球場,自己動手平。」 打球活動開展起來以後,羅榮桓又將張愛萍、莫文驊、童小鵬、彭加侖等人組織起來演戲。 羅榮桓一面抓學習,一面抓學員的文化、物質生活,使一科達到了毛澤東提出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要求,為後來的抗日軍政大學優良校風的形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九三七年一月,羅榮桓隨黨中央遷往西安事變後被紅軍和平接管的延安,就任紅軍後方政治部主任。這時,後方政治部主管著軍委直屬機關、學校、工廠和陝北軍事部①、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以及獨立師的政治工作。後方政治部管的單位雖多,可編制只有三十多人,當時的中心工作是對部隊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教育,批判張國燾退卻逃跑、軍閥主義的錯誤。羅榮桓經常帶領巡視員、幹事深入到各個單位瞭解情況,進行指導。他同時還兼紅大二期的課,他講授的中國革命史和紅軍政治工作,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深受學員歡迎。 ①相當於省軍區 這一時期,內戰已基本停止,延安相對地比較平靜,各個機關都相繼實行星期天休息的制度。分佈在各個單位的羅榮桓的戰友羅瑞卿、肖勁光、張愛萍、馮文彬、莫文驊、許建國等人,每逢假日,常常聯袂來到駐紮在延安師範舊址的後方政治部找羅榮桓。他們或是圍著火爐擺龍門陣,或是到延河邊散步。 這些幹部此時都已三十歲左右,戰爭已推遲了他們的戀愛、婚姻。當時,在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共中央黨校都有一些未婚的女同志,她們很自然地成為未婚的男同志們追求的目標。一些同志陸續辦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春節期間,許建國和在黨校學習的原在四方面軍工作的劉桂蘭結了婚。許建國和劉桂蘭介紹劉的同學林月琴同羅榮桓相識。 林月琴是安徽金寨縣南溪街人,比羅榮桓小十二歲,家庭成份是小商人,一九二九年入團,一九三〇年參軍。一九三二年,張國燾推行「左」傾的土地政策,她因家庭成份被錯劃為地主,受株連被送到勞改隊。當四方面軍向河南、陝西轉移時,林月琴和其他幾位女同志被遣散。可她們仍然自動緊緊跟隨著紅軍隊伍。有的指揮員稱她們為「跑反隊」,嫌她們跟在隊伍後面累贅,叫她們回去。可是用棍子趕也趕不走。四方面軍轉移到川陝邊地區,從鄂豫皖出來的同志又都成了骨幹,林月琴擔任了婦女工兵營長。一、四方面軍會合後,調到糧食局,經局長何長工批准恢復了團的組織生活。到達陝北後,轉為中共正式黨員。 羅榮桓又通過他的老戰友何長工瞭解到,在四方面軍轉戰川陝、三過草地時,林月琴帶領著一批童養媳和地主的丫環出身的女戰士抬擔架、運送糧食彈藥、縫製軍衣……什麼活都幹,養成了忠實積極、吃苦耐勞、艱苦樸素、嚴守紀律的作風。能有這樣的女同志作為終身伴侶,羅榮桓感到十分欣慰。 五月間,延安周圍的崖畔上,山丹丹開花了。在這大好的春光裡,經組織同意,羅榮桓準備辦喜事了。林月琴利用一個星期天把羅榮桓的狗皮褥子拿出來翻曬,又將他那床毯子用堿水好生地洗了一洗。這就是他們兩人僅有的鋪蓋。兩張鋪板一拼,這就是床,再加上老鄉家的一張黑色的桌子、一把老式的木椅和一個臉盆,新房裡也就別無他物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