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廖漢生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十五章 解放青海(8)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除西藏、臺灣等處尚待解放、各地殘餘土匪尚待剿滅以外,已經基本結束,國家的偉大的經濟建設工作和文化建設工作已經開始。遵照毛主席關於軍隊參加國家建設的指示,根據上級賦予1軍建設新青海的任務,軍黨委先後幾次作出決定:除以一部兵力繼續擔負剿匪肅特、鞏固社會治安之外,堅決執行生產建設任務。

  針對一些同志嫌青海苦、不安心在青海工作的思想,我們在部隊中普遍而深入地開展「熱愛青海、建設青海」的教育,引導廣大指戰員既要看到舊青海貧窮落後的一面,又要看到新青海前景遠大的一面;我軍不但解放了青海,而且應該建設起一個欣欣向榮的新青海。

  為了真正做到以青海為家,我和王尚榮副軍長派了一輛吉普車把妻子孩子從古都西安遷來西寧,在青海安下家。指戰員們樹立起紮根青海、長期建設青海的思想,以巨大的熱情投身到建設新青海的偉大事業中。

  軍黨委組織了生產委員會,統一領導部隊的生產。1950年開春,各單位立即掀起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和運輸業為輸的大生產運動。開墾荒地76000畝,播種71900畝,種菜2490畝,超額完成了每人生產3石小米的任務,喂豬養羊,開小作坊40個,採金200餘兩,大大減輕了國家支出和人民的負擔,也帶動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我軍抽調兵力,同人民群眾一道修築了平安渠、湟惠渠、人民渠,總長63公里,投入兵工76789個,可灌溉耕地70000畝。

  我軍組織勘察隊深入荒無人煙的柴達木盆地進行勘察,抽調了3師8團的兩個步兵連和騎兵團一個連組成先遣隊開發柴達木,在那裡種莊稼,種蘿蔔。

  我軍動員所有人員來植樹造林,各部隊自己修建營房,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我軍抽調2500餘人,僅用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修復西寧飛機場,增建石質跑道一條。

  1950年4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給我軍下達了修築青藏公路西寧至黃河沿段、甯張公路西寧至大樑段兩條公路的任務。

  自古以來,青海高原上只有犛牛商隊踏出的一條唐蕃古道,被人們視為畏途。青藏、甯張公路的修築,對於建設新青海、支援西藏解放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們於5月10日向部隊下達了築路命令,先後抽調1師兩個營、2師三個營,3師8、9兩個團大部及軍直特務營共9000餘人,組成築路大軍,由王尚榮副軍長擔任總指揮,浩浩蕩蕩開上了築路工地。

  在青海高原上築路,困難相當大。這裡群峰相隔,江河阻斷,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荒原,有一步一個水窩窩的草地泥澤,還有一鎬一個白印的凍土層,天氣變化無常,自然條件惡劣,工程艱苦危險。

  築路大軍在數百里築路線上擺開戰場,搭起布帳篷,壘起鐵匠爐,使用鋼釺鐵錘、鐵鍬大鎬等簡陋的工具,開闢著邊疆國道。指戰員們象執行戰鬥任務一樣,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戰勝了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保質保量,同志們主動提出口號:「一次修好,永保堅固!」「水沖不垮,車壓不塌!」以對祖國、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精心施工,嚴格把關,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了任務。

  在工程臨近收尾時,我陪同西北軍區副政委甘泗淇到築路第一線視察,乘吉普車從西寧跑到黃河沿,檢查工程,慰問部隊。我們走過一處處險要地段,看到一個個艱巨的工程,深深地為英雄的戰士所嘆服。軍區首長彭德懷、習仲勳、張宗遜、甘泗淇聯名發來嘉勉電:

  「賀廖王吳轉青藏公路全體同志,你們為了建設新玉樹,配合西南兄弟部隊迅速解放西藏,冒著惡劣氣候,在惡劣的地理條件下忍受任何艱難困苦,趕修青藏公路。在築路過程中,風餐露宿,雨雪交加,發揮了高度集體英雄主義的創造精神,同在戰鬥中殺敵一樣,解決了歷史所未曾克服的淤泥崎嶇荒漠地區築路的困難,為人民國家創造了建設的奇跡。你們這種革命的集體的新英雄精神,是值得全軍學習的。我們特向你們致以親切的慰問,並預祝早日勝利成功。」

  在上級領導的鼓勵和青海人民的支持下,築路大軍經過艱苦奮戰,青藏、甯張兩路段從5月初開工到9月初基本竣工,僅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新建公路400餘公里,砌築大小涵洞900多個,為亙古荒原開闢出一條黃金路。為了感謝築路大軍在開發建設新青海中立下的功勞,青海黨政機關暨西寧市各族各界人民派出慰問團深入工地,送來錦旗,上書:「開路先鋒,人民功臣。」沿路各族群眾也送來哈達等珍貴禮物,表示慰問。

  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軍區於1950年9月24日作出決定,在日月山、三塔拉、鄂拉山、長石頭山、大阪山等最為艱險的路段豎碑銘文。

  賀炳炎、我、王尚榮、楊文安、吳融峰等共同題簽了豎立在日月山上的紀念碑。日月山是歷史上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經過的地方,今天一條汽車大路把青藏高原變成通途,築路英雄的業績堪與日月同輝,山河共存!

  在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青海軍民團結奮鬥,迅速醫治了舊社會的千孔百傷,使一個生機勃勃的新青海屹立在祖國的江河之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