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廖漢生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第六章 從紅軍到八路軍(5) |
|
面臨著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的抗日力量本應是越多越好,然而,國民黨當局卻極力限制八路軍的力量,給我軍的編制壓的很低,員額卡的很死,並且苛刻地按編制員額發餉,超出的就不發餉。 我們6師師部原有一位渾名叫「猴子」的管理員,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長征中為了保障同志們的吃飯,他自己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餓。部隊改編後團部沒有管理員的編制,按規定必須送他走。他不願走,我也捨不得讓他走,可又不能不去動員他:「團裡沒有你的編制了,你還是走吧,你不走連餉都沒得拿。」 他卻態度堅決地對我說:「我要跟你們上前線。我當紅軍這些年從來沒發過什麼餉,還不是照樣幹革命?打日本強盜,沒有餉我也幹!」他再三向我懇求,幾乎要哭出來了。 我被他的抗日熱情深深打動了,作主把他留下來。國民黨當局不給他發餉,我來發,從我們幾個團幹部的餉裡分出一些給他。以後,這位不發餉也要上前線的好同志英勇犧牲在抗日沙場上。可惜我記不得他叫什麼名字了,只記得他的名叫「猴子」。 在部隊改編期間,紅軍前敵總指揮彭德懷,從前總駐地三原縣雲陽鎮來檢查工作,在覓子鎮我團司令部住了兩三天,宋時輪和我向彭總彙報了部隊的思想、訓練及編隊情況,請彭總作了指示。 1937年8月,黨中央在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結束後,賀龍、關向應在莊裡鎮向我們團以上幹部傳達了洛川會議通過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以及抗日出師後我軍的基本任務和戰略方針。洛川會議上對要不要留下部分兵力守衛陝甘寧根據地有過爭議。 毛主席提出要留兵,林彪則說要傾巢出動,賀龍首先站出來贊同主席的意見,並派359旅旅長陳伯鈞率718團(團長文年生)及師部直屬的五個獨立營留守陝甘寧,129師也派出385旅副旅長王維舟率770團(團長張才幹)留下。洛川會議結束當天,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頒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宣佈了八路軍各師各旅的序列和指揮員。 抗日編隊工作基本完成後,隨之而來的是更換服裝。紅軍與國民革命軍的衣服式樣區別不大,都是中山裝,帽子卻大不一樣了,紅軍的帽子不論是六角帽、八角帽上面都有一顆紅布做的五角星,而國民革命軍的帽子則綴著「青天白日」的國民黨黨徽。因為換帽子,部隊中又引起一陣波動。 儘管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進行改編教育,但是真要摘下紅軍帽,戴上國民黨的帽子,大家在感情上仍然難以接受。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跟國民黨軍隊作戰。在我們的眼裡,紅星是革命的象徵,那「青天白日」的白帽花則是反動派的標誌,我們與他們是不共戴天的敵人,現在卻要同戴一頂帽子,總覺得有些彆扭。 有的同志不情願地提出:「抗日嘛,為什麼非得戴國民黨的帽子?」有的同志不放心地說:「先把紅軍帽收起來,再看吧。」 黨中央和軍委領導是瞭解這些情緒的,及時發出了紅軍為何一定要改編國民革命軍的四條解釋。我依據這四條解釋向部隊進一步說明,不這樣做就不能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不能實現全國抗戰,就不能實現對日直接作戰,為了民族存亡的大局,我們不必計較戴什麼帽子。 同時,為了滿足同志們對紅軍帽的留戀之情,我們把富平城裡的一位照像師傅請到覓子鎮駐地,在鎮內一座土戲臺上扯起一大幅紅布作背景,每人照一張「紅軍像」,留作紀念。 那一天,我挑出自己最好的軍裝穿上,仔細地紮好綁腿,腳蹬綴著紅絨球的新草鞋,身上披掛著從警衛員那裡借來的皮制子彈袋和駁殼槍,端端正正地戴好紅軍帽,照下一張很神氣的紅軍像。照過像後,同志們把紅軍帽珍愛地收進自己的小包袱。 9月2日,我716團從覓子鎮渡過正在漲水的石川河向師部靠攏。 在莊裡鎮東邊靠近流曲的一個地方,120師全體將士舉行了莊嚴的改編暨抗日出征誓師大會。 八路軍總指揮、紅軍總司令朱德參加了大會。朱總司令給我們講了抗戰面臨的緊迫形勢,對出征作了動員。而後他象看透大家心思似地說:「毛主席說了,紅軍改成國民革命軍,統一番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條,一定要在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接著,賀龍師長講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部隊:「國民黨的帽子我戴過,將軍服我穿過,今天國難當頭,為了共同對付日本帝國主義,我願帶頭穿上灰衣服,戴上白帽徽。別看我們外表是白的,可心裡是紅的,永遠是紅的!」 兩位老總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紅軍老戰士都知道,兩位老總部曾在舊軍隊裡做過大官,但他們拋棄了高官厚祿去尋求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十年前的8月1日,他們毅然率領自己指揮的國民革命軍部隊參加並領導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又分別在湘南和湘西創建了工農革命武裝。他們是紅軍的締造者,是紅軍十年苦鬥的領導者。今天兩位老總又帶領我們改編出征,我們從他們身上汲取了信心和力量。 在兩位老總的帶領下,全師將士莊嚴宣誓:不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誓不還家!9月3日,120師從富平出發,過合陽到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進入山西抗日前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