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伯渠傳 | 上頁 下頁
八八


  九月五日,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在重慶召開,林伯渠、董必武出席了這次會議。十五日,林伯渠就這次國共談判問題作了詳細報告。他在講到談判的重要問題時說:我們所要求于國民黨中央的,首先是在全國實行民主政治。這是因為今天民族敵人正深入國土,抗戰尚在艱巨時期,必須全國軍民團結一致,才能堅持抗戰與爭取抗戰勝利。用什麼方法來團結和發動全國力量呢?我們認為應該在抗戰中實行民主政治,才能團結和動員全國一切力量,以拯救我們國家民族的災難。這是中共自抗戰以來的一貫主張。其次,從國共兩黨關係上說,希望解決一些懸案,主要是有關軍隊、政權與黨三個方面的問題。我們經過七年多的作戰,正規軍已增加到四十七萬七千五百人,並組織了民兵二百二十萬人。我們要求政府發給我們五個軍十六個師的番號;在敵後已建立了十五個抗日根據地,人民選舉了自己的政府,管轄了八千八百萬人口,我們希望政府承認這些抗日民主政權,並撤銷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經濟封鎖;在黨的方面,我們要求政府給中共以公開合法的地位,對其他黨派也是如此。

  林伯渠在報告談判的重要分歧時指出:中共所領導的在敵後作戰的軍隊,近八年來在異常艱苦的敵後環境,堅持與發展了華北、華中、華南敵後三大戰場,抗擊了絕大部分侵華的日軍與偽軍,本應全部編成四十七個師才是合理的。在西安談判時,我只提出請國民政府暫編六個軍十八個師,後又提出先給五個軍十六個師的番號,而國民政府只答應給四個軍十個師,並要「限期集中」,將編餘的人員「限期取消」;我方要求國民政府承認敵後民選的抗日政權,而國民政府卻要「取消」;關於要求給我黨和各黨派以公開合法地位,給人民言論、集會、結社及人身自由,釋放葉挺、廖承志及其他政治犯,國民政府都未能做到。

  報告的最後部分,林伯渠還代表中國共產黨論述了挽救危局準備反攻的救急辦法,鄭重地提出:「希望國民黨立即結束一黨統治的局面,由國民政府召開各黨各派、各抗日部隊、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國事會議,組織各抗日黨派聯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奮全國人心,鼓勵前方士氣,以加強全國團結,集中全國人材,集中全國力量,這樣一定能夠準備配合盟軍反攻,將日寇打垮。」

  --------
  ①②③ 《解放日報》,1944年9月22日。

  林伯渠在國民參政會上的報告,披露了這次國共談判的真象,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結束國民黨一党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為堅持團結抗戰指出了正確的道路。可是,十六日國民黨中央社在發表這一報告時,卻把內容刪改得面目全非,其中關於召開國事會議,結束一党專政建立聯合政府一段,則全部刪掉。對此,林伯渠又致函國民黨提出強烈抗議,十七日《新華日報》全文發表了林伯渠的報告。林的這一報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人們紛紛爭購《新華日報》,曾使該報的銷售量突然猛增。

  在國民參政會前後,林伯渠多次寫信給張治中、王世傑,一再表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黨願意繼續談判。但由於國民黨堅持其一黨專政立場,談判終無結果。

  這次國共談判歷時半年多,雖然未獲結果,但通過這一談判卻有利於「拉蔣抗日」,再次暴露了國民黨堅持其一黨專政的頑固立場,使各民主黨派和廣大無黨派民主人士進一步瞭解了中共的正確主張和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的功績,特別是林伯渠在參政會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結束國民黨一党專政、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深得全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的擁護和支持,有力地推動了大後方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

  由於談判擱淺,赫爾利作為美國總統的私人代表,表示願意調停國共兩黨的爭端,希望國共合作共同對付日本,配合美軍作戰。十一月初,中共中央電邀赫爾利赴延安,而他也願意前往。這樣,十一月七日林伯渠便同赫爾利乘飛機由重慶回到延安。

  〖六十壽辰〗

  林伯渠回到延安的第二天,就對秘書王恩惠說:「我今年的生產任務沒有完成,請你把我在重慶的生活費節省下來的錢全部上交,當作我今年的生產任務。」他在向黨中央彙報了赴渝談判的情況之後,又投入了領導邊區軍民進行生產建設的工作。

  當時,邊區正面臨著嚴重的旱災,秋田無法下種,為了抗旱備荒,林伯渠多次發出訓令,提出:邊區地處高原,氣候亢旱,局部的和輕微的乾旱,年年都有。據府志記載,每隔數年或十數年,即發生大旱一次,河川斷流,田禾枯死,顆粒不收,造成嚴重的饑荒,繼之以瘟疫,加之舊時政府坐視不理,成千成萬的人死在饑荒和瘟疫之中,或則流離失所,餓殍載道。所以邊區政府歷年來再三再四地號召軍民努力生產,爭取餘糧,以備荒年。近年來,我們雖然發展了生產,軍民開始有了餘糧,但基礎仍然不厚,倘若我們不亟為謀慮,到災荒發生時,勢必束手待斃,甚至要重複歷史上的慘禍。

  --------
  《解放日報》,1945年5月21日和6月13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