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彪的這一生 | 上頁 下頁
四五


  「什麼?」羅榮桓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又是發哪門子邪?」

  「昨天,電臺收到一份情況報告,敵人又向葫蘆島增派了四個師。林總本來就怕攻打錦州時被來自瀋陽、錦西、葫蘆島的援敵三面夾攻,看到這份報告後更加擔心了。他已于昨晚以『林羅劉』的名義向軍委發去了急報。」

  「真是亂彈琴!我們得制止他!」羅榮桓忍不住怒吼一聲。他面色嚴峻,氣得兩隻手微微顫抖,顧不上洗臉,拉上劉亞樓去找林彪。

  對於林彪在兵臨城下,戰役即將打響之際置中央軍委的三令五申于不顧,隨意改變作戰計劃和方向,羅榮桓不能不感到驚訝和惱怒,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政治委員最根本的職責就是保證軍隊聽從黨的號令,否則就是失職。而且,林彪不經商量,甚至也不通氣,就擅自以「林羅劉」名義向軍委發報,這是極端不尊重同僚、違反組織紀律和軍事紀律的行為!

  「101,你給軍委發報,要考慮回師攻打長春,是嗎?」羅榮桓找到正在車站月臺上踱步的林彪,竭力壓住火氣,平靜地問。

  「是的。」林彪回答很乾脆。他一向獨斷專行,對這次擅自作主沒感到什麼不妥,依然慢條斯理地說:「關內敵軍又增派四個師海運到葫蘆島,這樣葫蘆島和錦西的援敵就增加到了十一個師,錦州城內共有敵軍八個師,不是片刻之間拿得下來的。戰鬥一旦打響,援兵不一定堵得住。如果堵不住,我們就被動了。不如回過頭來打長春來得穩當。」

  「為了打錦州,中央三令五申。毛澤東同志前次批評我們『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剛下的攻錦決心又突然改變,如何向中央解釋?現在幾十萬部隊拉到了遼西,錦州外圍已經肅清,指戰員鬥志正旺,忽然不打了,戰士們會怎麼想?這些都是問題,你考慮過沒有?」羅榮桓苦口婆心地勸林彪。

  「什麼決定都會有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準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怎麼吃?」林彪強調敵情變了。

  「多加幾雙筷子就行了。區區四個師,能成什麼氣候?況且,打錦州的計劃是中央軍委、毛主席已經批准了的,我們的決心不能動搖。」羅榮桓斬釘截鐵地說。

  「中央批准了的就一定不能變?那要我們這些指揮員幹什麼!」林彪有些惱怒地反問道。他還很少看到平素溫文爾雅的搭檔如此強硬過。

  羅榮桓知道自己的話刺激了林彪。林彪如果真的較真犯倔起來,還真不好辦。於是羅榮桓放緩口氣,說道:「101,你想過沒有,從錦州撤圍同樣會陷入被動,影響戰局。」

  「我沒有說要從錦州撤圍。」林彪爭辯道:「我是向軍委建議,錦州能迅速攻下還是打錦州,否則打長春。兩個方案我正在考慮中,也請軍委考慮,指示。」

  羅榮桓沒有讓步,他正色堅持道:「電報中強調打長春有利、打錦州困難,明顯表現出了傾向性。我看軍委是不會同意的。」

  其實這也是林彪擔心的問題。他所以要用「林、羅、劉」聯名發報,就是想增加說話的重量。現在羅榮桓堅決反對,關鍵看劉亞樓的態度了。林彪陰沉著臉,在月臺上來回踱步,突然停下來,問劉亞樓:「參謀長,你的意見呢?」

  「我同意政委的意見,打錦州好。」劉亞樓話雖不多,但幹脆利落。

  林彪又想了一會,不好再說什麼,便叫來參謀,讓參謀到機要室追回那份電報。參謀回來說:「機要室已將電報發出。」

  「怎麼辦?」劉亞樓問兩位軍政首長。

  林彪不說話。

  羅榮桓說:「不要等軍委回電,重新表個態,說明我們仍擬攻打錦州。」

  林彪點點頭,表示同意。

  以往林彪發電報都是他口授,秘書記下後經他看過便簽發。這一次他卻一言不發。羅榮桓知道他愛面子,就親自起草了電稿,請他過目。電報稿開頭一句寫著:「前電作廢。」林彪大筆一揮,將這句刪去,吩咐秘書:「照發。」電報說:

  我們擬仍攻錦州。只要我們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之可能,至少能攻敵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頭攻長春,則太費時間,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復長春,並能殲敵一部。

  再說毛澤東接到林彪欲回師攻打長春的電報後,又氣又惱。他馬上以直露、犀利的語言,代表中央草擬了一封給林彪的電報。

  電報中說:

  我們堅持認為你們完全不應該動搖既定方針,丟了錦州不打,去打長春。四五月間,長春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七月間,長春同樣好打,你們又不敢打。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錦西、灤縣線之八、九兩軍亦已調走,你們卻又因一項並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錦州,又想回去打長春。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只要你們十天內打下錦州,你們就有了戰役上的主動權,而打下長春並不能幫助你們取得主動,反而將增加你們下一步的困難。

  這封電報中一連用了三個「不敢打」,就差把統兵百萬的林彪說成是百無一用的「膽小鬼」。電報中措詞之嚴厲,語氣之嚴峻,用語之尖刻,在毛澤東起草的數萬份電報中是絕無僅有的。

  劉亞樓在機要室看完電報,苦笑一聲,雙手一攤:「果然挨批了。羅政委的意見還是正確的,幸虧我們又發了一封電報去,不然更糟。」

  林彪猶豫不定,自有他的道理。毛澤東不顧葫蘆島增兵,下令攻錦確實是一步險招。整個遼沈戰役的關鍵不在於能否攻下錦州,而在於能否阻止住國民黨在錦州西部雲集的東進兵團。蔣介石在葫蘆島彈丸之地猥集了十一個師,而東北聯軍擔負阻擊任務的部隊只有八個師。一旦錦西防線被突破,國民黨東進兵團便可與近在咫尺的錦州守敵夾擊處於堅城之下的攻錦部隊。為確保夾擊取得成功,蔣介石帶著空軍司令周至柔、海軍司令桂永清、聯勤司令郭懺親臨葫蘆島指揮,他要與昔日的學生一決雌雄。他含著淚,用哽咽的聲調對部下說:「萬一你們這次打不過去,那麼,只好來生再見了。」

  塔山一線是交戰雙方的生死線,也是林彪最放心不下的軟肋。攻城前夕,林彪還在強調:「攻擊錦州最重要的保證,是要把錦西方面的敵軍擋住。據報告,葫蘆島早先只有二個師,後來增加了四個師,現在又新添了五個師,總共有十一個師。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能火速集結如此之多的兵力,葫蘆島一定有人物。如果我分析的不錯,蔣介石可能就呆在那裡。兩錦相距五十多公里,機械化部隊一個衝鋒就可以洞穿,一定不能讓他們合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