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彪的這一生 | 上頁 下頁
二四


  毛澤東剛推開門,周恩來就急著迎上來說,「澤東同志,你來得正好,剛才一局送來情報,黔軍猶旅由西安寨退泮水,向新場推進,滇軍魯旅由黔西火急增援新場,滇軍安旅、龔旅亦進。同時川軍和中央軍周渾元縱隊也在集合……」二破譯敵人電文,說蔣介石飛抵貴陽,坐鎮指揮。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新場是個陷阱。立即發電通知各軍團停止西進,轉頭向南猛撲貴陽。」毛澤東因勢制變,又獻上一計。

  「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是毛澤東的名言。有關林聶建議的爭論,雄辯地證明了他天才的洞察力和高人一籌的判斷,極大地提高了他在軍事指揮上的權威和當機立斷的信心。

  正當蔣介石坐鎮貴陽,喜孜孜地看著肥羊入陷阱的時候,紅軍主力直逼貴陽,嚇得他連連急電防守金沙江的滇軍孫渡「兼程猛進,萬勿延誤」,趕來貴陽「保駕」。毛澤東將軍抽車,一著妙棋,終於誘使蔣介石讓出了金沙江,敞開了紅軍西進的大門。

  擔任佯攻貴陽任務的,就是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林彪的任務是儘量逼近貴陽,使蔣介石相信紅軍此戰目的就是「攻城擒王」。林彪及紅一軍團順利完成了這一任務。隨後,軍委電告林彪、聶榮臻,要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到金沙江龍街渡口過江,否則有被敵人隔斷的危險。

  龍街渡口灘險湍急,兩岸山高崖陡。李聚奎指揮紅一師折騰了兩天還沒有進展,橋始終架不起來。第3天,林彪打來電話,李聚奎報告了架橋情況。

  「你不要講情況了,乾脆告訴我,隊伍什麼時候能過江?」林彪問。

  李聚奎本來就為這事傷腦筋,一聽林彪發問,更著急了:「要是乾脆回答,那橋架不起來,什麼時候也過不了江。」

  林彪聽罷,頓時火冒三丈,緊訓慢罵了半個多小時,然後又問:「你說,為什麼橋架不起來?」

  李聚奎聽口氣有所緩和,便將龍街渡的水文地理情況作了彙報。林彪這才說:「你們再想想辦法,我向軍委請示。」

  不一會兒,軍團司令部電告李聚奎:「橋不要架了,部隊吃飯後休息兩個小時,然後出發到絞平渡,在那裡渡江。」李聚奎率領一師跟隨林聶首長又揮師北上,沿著羊腸小道和亂石灘,一夜急行軍六十公里,趕到絞平渡。先期渡江的毛澤東站在渡口北岸的一個崖洞口,等待紅一軍團。看見林彪、聶榮臻兩人走了過來,毛澤東的焦慮之情頓時冰釋,眉開眼笑。他高興地拉著他們的手說:「你們過來了,我就放心了。」

  1935年5月上旬,紅軍攻佔會理縣城。部隊在會理附近休整幾天。在此期間,在紅軍高級領導層中泛起了一股波瀾,流傳說毛澤東指揮紅軍不行,要求撤換領導。凱豐甚至指著毛澤東的鼻子嘲諷他:「你懂什麼軍事?至多讀了幾遍《孫子兵法》!」林彪也是要求撤換毛澤東領導權中的一個。

  四渡赤水過程中,林彪雖然忠實地執行了軍委命令,但他對毛澤東朝令夕變的指揮作

  風十分不滿,對翻來覆去走路的行軍方式尤為惱火。行軍途中,他對聶榮臻抱怨道:「盡走弓背!盡走弓背!不會走弓弦嗎?這樣會把部隊拖垮的,像他這樣領導指揮還行!?」

  聶榮臻和林彪共事有一條原則:大事不含糊,小事裝糊塗。只要涉及到原則問題,寬厚隨和的政委立即變得嚴肅認真起來。他對林彪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好比落在敵人的口袋裡,如果不聲東擊西,如何出得去?」

  林彪看聶榮臻不同意他的觀點,在會理休整期間,便給彭德懷打電話:「彭總,現在的領導不成了,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下去,就要失敗了。我們服從你的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

  「遵義會議才改變領導,現在又提出改變前敵指揮是不妥當的。至於我,則更不適當。」彭德懷在電話裡拒絕了林彪的要求。

  林彪有些氣餒,他苦笑了一下,對聶榮臻、左權和朱瑞說:「彭德懷真倔。」

  聶榮臻沒想到林彪膽子這麼大,竟擅自煽動撤換中央領導。他質問林彪:「你是什麼地位?你怎麼可以指定總司令,撤換統帥?我們紅軍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軍隊,誰要造反,辦不到!」聶榮臻警告這位二十九歲的軍團長:「你不要亂來。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隊行動,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員的名義下令部隊不執行。」

  林彪清楚這話的份量。在紅一軍團中,政委和軍團長的威望一樣高,從某種程度上講,師團級幹部和政委在感情上更親近一些。林彪固然不敢擅動部隊,但也沒有就此罷休。幾天後,他寫了一封給中央三人指揮小組的信,要求朱毛隨軍主持大計,讓彭德懷指揮作戰,迅速北進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很明顯,這封信的中心意思,就是要毛澤東下臺。林彪把信交給聶榮臻看後,請他簽名。

  聶榮臻看完信,拒絕簽名。他十分嚴肅誠懇地對林彪說:「革命到了這樣的緊急關頭,你不要毛主席領導,誰來領導?你剛剛參加了遵義會議,現在又反對遵義會議,這個態度是很錯誤的,是違犯紀律的。況且你跟毛主席最久,現在你應該相信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危局。我不能簽這個名,我也堅決反對你簽名上送這封信。」

  「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林彪沒把聶榮臻的勸告記在心裡,他最終還是發出了這封信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