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彪的這一生 | 上頁 下頁
一五


  林彪擦一把冷汗,命令停止攻城。火牛陣為什麼失靈,林彪百思不解。事後不久,他帶著疑問向毛澤東請教,毛澤東告訴他,「火牛陣的關鍵是要用木棍把兩頭或三頭牛的頸項連在一起,並在外沿用枷子從兩側夾住,這樣牛就只能低著頭並列向前沖,而我們沒用這招,牛一條條散兵游勇式地亂闖,所以不能起到預想的作用」。林彪這才明白過來。

  事實證明,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紅軍不可能攻克和長期佔有中心城市。毛澤東根據敵我力量對比,又考慮到當時蔣馮閻中原之戰即將結束,蔣介石有可能從北方調兵增援長沙,認為如果繼續圍而不克,對紅軍十分不利,於是說服大家撤圍,返回中央根據地。

  1930年11月,蔣介石調集十萬兵力進攻贛南赤區。敵軍兵分八路,分進合擊,企圖一舉蕩平紅一方面軍主力。毛澤東指揮紅軍部隊實行「球心退卻」,轉移至黃陂、小布地區。12月下旬,東固之敵張輝瓚部孤軍東進,朱、毛下令反攻。林彪、羅榮桓按照軍委指令,親率紅四軍直撲龍岡以北的上固。急行軍余中,偵察員報告張輝瓚師位於龍崗。林彪立即決定改變行軍路線,簽署了一則十分簡短的命令:

  上固無敵,敵在龍崗,望全軍將士奮起精神消滅之。

  林彪的命令簡潔精練,近乎訓詞,命令由參謀人員抄在一塊門板上,豎在部隊經過的路口,以便每一個戰士都能看見。指戰員一望便知。張輝瓚所部已被圍困,高興得直叫喚。30日下午,林彪率領的紅四軍和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同時趕至龍崗地區,已與紅三軍、紅十二軍苦戰一天的敵張輝瓚師抵擋不住紅軍的三面夾擊,頓時潰不成軍,土崩瓦解。此役俘敵九千餘人。

  1931年春,蔣介石換將易帥,派軍政部長何應欽擔任總司令,增兵二十萬向中央根據地再度發起進攻。毛澤東將主力紅軍撤至根據地底部,在敵人鼻子底下隱匿了二十天之久,而敵軍毫無察覺。5月14日,紅軍破譯敵人電訊,得悉敵二十八、四十七師將離開富田進佔東固,其中公秉藩之二十八師經中洞靠攏東固;王金銘之四十七師沿觀音崖、七寸嶺向東固攻擊前進。紅軍總部決定吃掉這兩股敵人。命令由毛澤東親手簽發,為了保密,連軍參謀長也不知曉。這一仗的關鍵在於觀音崖方面。

  由富田到東固,中間橫亙著一座大山,七寸嶺、觀音崖是敵軍必經的兩處險隘。5月15日,林彪率領紅四軍搶佔了這兩處隘關,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御林軍」四十七師展開激戰,白刃相交,刺刀見紅,戰鬥十分激烈和殘酷。

  按照紅軍當時的規定,行軍打仗,軍事首長走前面,政治委員留後面。戰鬥一打響,這一規定被打了折扣,林彪、羅榮桓和各師團軍政首長都親臨前線指揮作戰。炮彈爆炸聲和戰士們的衝殺聲響徹雲霄。突然,一發炮彈突然在師團首長所站處旁邊爆炸,擊中了站在林彪左邊的紅十一師政委羅瑞卿,受傷部位就在太陽穴附近。林彪下令將羅瑞卿抬下去搶救,繼續組織部隊反擊,以攻對攻,把敵軍逼出陣地,壓到山窪中消滅。

  羅瑞卿被抬到後方,陷入昏迷之中。醫生估計這位政委可能會犧牲,便通知後勤部門做一副棺材,準備收殮。

  可是,羅瑞卿卻神奇地活了下來。當他蘇醒過來時,他的軍政上司,林彪、羅榮桓站在他的面前,告訴他紅軍橫掃七百里,五戰皆捷,俘敵二萬,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反革命「圍剿」。

  蔣介石痛心疾首之餘,感到「步步為營」的戰法失之過緩,改取「長驅直入」的方針。1931年7月,蔣介石親掛帥印,發誓「不獲全勝,不回南京」,指揮三十萬大軍洪水一般由北而南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幾乎佔領了整個蘇區。由於敵軍來勢兇猛,紅軍不能在根據地腹部進行集結調動,只好冒著酷暑,繞道千里,經瑞金至興國地區集結力量。8~9月間,紅軍發起旋風般的總攻擊,經蓮塘、良村、黃陂、老營盤、方石嶺五次戰鬥,殲敵三萬。蔣介石再次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1932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重建紅一軍團,任命林彪擔任軍團長。這年,林彪二十五歲。

  自1930年至1932年,在三年時間內,林彪率領的紅四軍縱橫馳騁,戰功卓著,聲名鵲起。林彪的聲望也已超過一般軍事將領,與號稱為「紅軍之獅」的彭德懷齊名,並駕齊驅,雙峰對峙。

  林彪和彭德懷是中央紅軍中的兩員名將。一位外國友人在仔細比較了他倆的性格特徵、處世風格和指揮才能之後,寫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

  彭德懷一生中說話坦率,不轉彎抹角。彭寫文章措詞明白有力,篇幅往往很長,言詞誠懇而激烈,使人一聽就瞭解他的觀點。他的部下常說,「他和革命結了婚」。面對那些折磨他的人,他捶著桌子,厲聲斥責他們,響聲震動牢房的牆壁。「我什麼都不怕」,他大聲吼著,「你們可以槍斃我,你們的末日不遠了」。

  林彪看上去不像彭德懷那樣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年輕八歲,長得十分瘦削,他的臉是橢圓形的,膚色淺黑,顯得很清秀。彭經常和部下交談,而林卻同他們保持一段距離。對許多人來說,林似乎生性靦腆和含蓄。找不到稱頌他對部下熱情和愛護的故事。他在紅軍指揮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開口就是談正經事。

  毛手下的高級指揮官雖然性格各異,但他們配合得很好。林彪善於聲東擊西和隱蔽自己,善於奇襲和伏擊,善於從側翼和敵後發起進攻和使用計謀。他的膽量和善用疑兵超過了任何人。不過,據說他只在有十分把握時才出戰。而彭德懷總是從正面進攻敵人,他打仗極為勇猛,對手一次又一次被消滅。彭認為打一場戰鬥,必須使得失相抵,或得大於失,要多繳獲槍炮,多抓俘虜,並更多地把戰俘轉化為紅軍。這才算打好了仗。

  事實上,從1932年春開始,林彪就暗自憋勁與彭德懷一試高低,一心要超過這位敦厚樸實的軍團長。這是一場靈鷹與雄獅之間的、同志式的較量與競爭。

  1932年春,聶榮臻走馬上任,擔任了紅一軍團的政治委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