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八二


  7月19日,蔣介石急飛開封親自指揮,從安陽、西安、潼關調整編第四十師、第十師、騎兵第一旅,從洛陽調第二〇六師,編科王仲廉的第四兵團。

  又從豫皖蘇調整編第五十二師,從山東抽出整編第七師、第四十八師、第八十五師、整編第五師等主力部隊,一齊馳援羊山集。同時嚴令王敬久就近指揮整編第五十八師及整編第六十六師第一九九旅,立即北渡萬福河,解羊山之圍。劉伯承聞訊,又安排了另一個口袋陣,等候敵人鑽進來。他令冀魯豫軍區部隊首先在萬福河北岸阻擊,殺傷北援之敵,在正面留一缺口,誘敵第一九九旅過河後,切斷其與整編第五十八師的聯繫,在運動中予以殲滅。

  20日,敵第一九九旅果然渡過萬福河向北挺迸,羊山集守敵也派出1個團向南迎接該旅。第三縱隊及冀魯豫軍區部隊,冒著傾盆大雨,突然將敵人包圍於野外。22日經兩小時激戰,全殲第一九九旅及羊山集派出接應的1個團。第一九九旅旅長王仕翹被生擒。他滿身泥水,高舉雙手,很認真地說:「昨晚我算了卦,知道今大不吉利!」

  第一九九旅的覆滅,使敵人各路援軍畏縮不前。第四兵團司令官王仲廉藉口道路泥濘,率部連日徘徊于冉固集、城武地區。

  23日,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電令:「為迅速擴大已取得的主動權,應即短期休整,速向大別山躍進。羊山之敵如能迅速殲滅。則殲滅之,否則即轉入休整。」

  劉伯承與鄧小平研究後認為,各路援敵尚在行進途中,金鄉之敵已無力北援。主力可以全部集中,完全有迅速殲滅羊山守敵的把握,於是決定繼續攻殲據守羊山的整編第六十六師。他們指示攻擊部隊重新組織偵察,並調整了部署,以第二縱隊一部由西向東攻擊,第三縱隊第七旅、第六縱隊第十六旅從北向南攻擊,第三縱隊一部由東向西攻擊。各部加強炮火,著重奪取制高點。兵力上達到了十比三的優勢。

  部署已畢,劉伯承、鄧小平前往羊山集前線,向縱隊領導傳達了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然後問他們到前沿察看了地形沒有?幾個縱隊指揮員都說沒有。劉伯承說:越是勝利越要細心謹慎,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急躁。

  你們要親自到前沿看地形,瞭解一下為什麼攻不下來,跟下邊指戰員研究如何打法。總之,不能再拖了,必須儘快把羊山集的敵人殲滅。各縱隊指揮員應命而去。第二縱隊司令員陳再道、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都直接到陣地前沿勘察。陳錫聯一下子跳進齊胸深的水濠裡,測量濠溝的寬度和深度,佈置部隊備好過濠器材,並制定了具體的進攻方案。

  經過細密的準備工作,27日晚對羊山之敵發動總攻。激戰1晝夜,28日晚全殲羊山守敵整編第六十六師。

  至此,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魯西南連續作戰28天,殲滅國民黨軍4個整編師帥部,9個半旅,共5.6萬餘人。俘敵整編第六十六師師長宋瑞珂、第七十師長陳頤鼎、第三十二師副師長理明亞以下4.3萬餘人,收復了魯西南解放區,從而打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大門。

  羊山集失守的消息傳到開封,蔣介石惱怒異常。為了推卸責任,他以「行動遲緩,貽誤戎機,縱敵殃民,陷害友軍」的罪狀判處第四兵團司令官王仲廉8年有期徒刑.遺職由羅廣文接任。26日趕到商丘指揮的陸軍總司令顧祝同,也灰溜溜地退回到徐州總司令部。

  晝夜奮戰28天的劉伯承,滿懷勝利的喜悅和豪情,寫下了他的著名詩篇:狼山戰捷複羊山,炮火雷鳴煙霧間。

  千萬居民齊拍手,欣看子弟奪城關。

  §第二節 提前躍進

  正當全軍指戰員爭相傳誦劉伯承為羊山戰鬥勝利作的戰鬥詩篇時,新華社8月2日公佈了中共中央通令嘉獎劉鄧南下大軍的消息。嘉獎令說:「自衛戰爭第2年第1個月作戰,除我山東及各戰場均殲滅敵人一部外,劉鄧自7月2日到7月28日在鄆城、巨野、定陶地區連續作戰,殲滅敵人正規軍9個半旅及4個師部,斃傷俘敵6萬餘人,成績甚大,特此通令嘉獎。」同日,新華社冀魯豫前線又發出劉伯承向該社記者談魯西南大捷重要意義的報道。

  劉伯承指出重要意義有二:「第一是解放了數萬人民,恢復了黃河兩岸廣大地區,武裝掩護了修復河堤;第二是粉碎了蔣介石的『黃河戰略』,開闢了魯西南廣大戰常給蔣介石進犯軍準備了更好的墳墓。」

  20多大的連陰雨停了。太陽從逐漸散開的霧氣中露出了笑臉,鳥雀恢復了往日的喧噪。大河南北、梁山左右的解放區軍民,都在慶賀人民自衛戰爭的偉大勝利。

  自從6月30日夜晚,一個月來,劉伯承、鄧小平一直沒有好好休息過。

  特別是年過半百的劉伯承,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近來,他那獨存的左眼更紅,他的睡眠更少了。鄧小平、張際春、李達和司令部的參謀們,關心體恤他,除特別重大或中央指定由他本人回復的事,都不打擾他,讓他安靜地休息。但是,熱情似火、心細如發的劉伯承,晨起後還是習慣地向參謀、警衛員問:今天天氣怎麼樣?晴天還是陰天?風向如何?聽到準確的回答後,他才洗漱、早餐,接著就開始工作。

  「常勝將軍劉伯承」的盛名,已經傳遍全國。可是,他一點也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過黃河後,因為新華社記者的一則報道中,用了劉鄧「常勝軍」的標題,他嚴肅地批評說:「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和常勝軍。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依靠黨和人民以及正義的戰爭性質,爭取多打勝仗是應該的。」現在,他滿心想的只是怎樣擔起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重任。他借用四川民間流傳的嘉州「鬼門關」的故事,來比喻南進任務的艱險:自古人們只知三峽為川江的天險,我們四川人卻還知道天險外還有一個險關。它位於嘉州(即樂山)岷江下游80公里的地方。有兩道陡直的高山把江水夾起來,水流飛瀉直下,衝擊著岩石又打回來。船行到這裡,只有瞄準向峽裡沖,稍一歪斜,就有船覆人亡的危險。在峽上面突出的山岩上,刻著「沖我來」三個大字,人稱此處為」鬼門關」。任何一個船夫,都必須通過它才算勝利通過岷江。「鬼門關」象專門與川江勇士挑戰的惡魔,每時每刻向過往的水手呼喊著:「沖我來!」勇敢者朝著它沖過去,平安無事。怯懦者稍一猶豫,調轉船頭的念頭尚未形成,就被激流旋渦吞沒了!現在,中國人民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蔣介石的決鬥,已經到了成敗關頭。真象傳說的沖「鬼門關」一樣,只准向前,不准退後,半點猶豫都不能有。

  7月23日,毛澤東的部署確定了:以劉鄧領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華東野戰軍和陳謝集團配合向中原推進,共同實施戰略進攻的任務,並規定陳謝集團挺進豫西後歸劉鄧指揮。毛澤東充分考慮到南進後的困難,要求劉伯承、鄧小平:「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黃河以東,也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別山,佔領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久戰疲憊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急需休整補充。魯西南戰役結束的當天,劉伯承、鄧小平致電中央軍委:因南渡後連續作戰,損耗甚大,傷亡約1.3萬,炮彈消耗殆盡,新兵沒有來源,俘虜至少需20天教育爭取方可補充,以補足傷亡;當前敵人現有17個旅,除整編第四十帥外,戰鬥力均不強,山東敵人又難西調,仍有內線殲敵之機會,故積極作南進準備立即休整半個月,第一步依託豫皖蘇,保持後方接濟。第二天,毛澤東電複。同意劉鄧全軍休整半個月和第一步依託豫皖蘇的計劃,兩個月後看情況,或有依託地逐步向南發展,或直出大別山。

  但敵情很快發生了變化。蔣介石決心暫緩山東方向的進攻,改集大軍于魯西南,企圖與劉鄧大軍進行決戰。8月初,他從山東、洛陽、鄭州、西安等地連續抽調大批兵力,加上原在魯西南的部隊,拼湊成5個集團共30個旅,分5路向鄲城、巨野地區撲來。蔣介石想沿用過去「圍剿」紅軍的所謂「分進合擊」的老戰術,一舉把劉鄧大軍殲滅在黃河與隴海路之間,或逐回黃河以北。此舉不成,他還準備決堤開壩,用滔滔黃河水來淹劉鄧大軍。

  8月1日起,魯西南又是連日大雨,黃河猛漲。在金鄉縣趙家樓村的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的指揮部裡,劉伯承焦慮不安地注視著敵情和水情的變化。戎馬注熄,他仍不忘及時提高指揮員的戰術素養,利用作戰間隙校譯了蘇軍《合同戰術》一書,並撰寫了《重校前言》,在這個前言中,他預見到實行戰略進攻後將要面臨的大兵團作戰,提出了下決心的基儲進行主動的靈活的機動、協同動作與通信聯絡等三項重要的作戰原則,以指導部隊爾後的作戰行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