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三四


  劉伯承說:「你看到了吧,國民黨政權腐敗成這個樣子,還能不失民心?

  還能不打敗仗?我在舊軍隊裡呆過,知道國民黨的作風。他們欺軟怕硬,媚上壓下,看勢頭辦事。伺況這次是故意刁難我們,嚇唬他幾下子,他就知道八路軍不是好惹的了,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罷,便放聲大笑起來。

  一位參謀跑來報告:附近的老百姓聽說八路軍要渡河,不少人扛著羊皮筏來要求幫忙。劉伯承感慨地說:「有民如此,何愁日寇不滅?」他交待參謀:向群眾表示感謝,告訴他們船已夠用了,動員他們回去。

  第一批過渡的船隻從東岸返回來了。劉伯承趕緊指揮第二批人馬渡河。

  當人馬快要全部裝完的時候,劉伯承才健步上船。

  船到中流,劉伯承指著兩岸聳峙的大山,對大家說:「祖國的大好河山,豈容日寇的鐵蹄來踐踏!我們出師就是要狠狠打擊他們。」

  先遣隊全部渡河後,劉伯承率領部隊繼續前進。一踏上山西的大地,指戰員們有了一種新奇感。這裡山勢連綿,一座連著一座,仿佛大海裡遠去的波濤,一眼望不到盡頭。居民幾乎都住窯洞,山上的依坡而建,露頭藏尾的,上圓下方的門洞沿著山邊展開,顯得錯落有致。平川裡的村落大多住戶眾多,窯洞則由人工砌成,有的多孔,有的單孔,有的磚牆磚頂,有的泥牆泥頂,顯示著主人的貧富差異。

  部隊受到了山西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逢村過寨,人們一窩蜂地擁上來,有遞開水的,有送糖塊和油炸果子的,更有的一個勁地往指戰員的口袋裡塞著雞蛋、饅頭。一到城鎮,歡迎的規模更大,活動也有了組織。部隊經過榮河、通化和翟店等城鎮時,街道兩邊整齊地站滿了歡迎的人群,學生們手執紅紅綠綠的小旗,上面寫著「熱烈歡迎八路軍!」「誓死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字樣。同樣內容的口號聲此起彼伏。激越昂揚的抗日歌曲響成一片。指戰員受到感染,一面揮手向群眾致意,一面唱起了《上前線》歌:「炮火連天響戰號頻吹,決戰在今朝。我們抗日先鋒軍英勇的武裝上前線。用我們的刺刀槍炮頭顱和熱血!噯,用我們的刺刀槍炮頭顱和熱血,堅決與敵決死戰。

  四十餘年的國恥,血債要用血來還。中華民族好男兒們響應祖國的號召。

  用我們的刺刀槍炮頭顱和熱血,堅決與敵決死戰!

  保衛華北,收復東北,統一我中華,人類和平與幸福不容野獸們來蹂躪。

  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強盜出中國!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強盜出中國,誓死不做亡回奴!」

  一路上,劉伯承反復思考如何迅速提高幹部的戰術素養,特別是遊擊戰的戰術水平。他很瞭解自己手下這支主要由紅四方面軍改編過來的隊伍,富有英勇果敢和堅決執行命令的戰鬥作風,但戰術上比較粗糙,而且習慣於運動戰和陣地戰。要使部隊儘快轉變到遊擊戰爭的軌道上來,掌握基本的是遊擊戰,不放鬆有利條件下運動戰的一套戰術,非花一番大氣力不可。他科用宿營、行軍間隙等機會,召集師前方指揮所和第七六九團的幹部談話或講課。

  他指出:戰略方針是根據形勢和任務來確定的,現在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國內的階級矛盾讓位於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中國革命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革命的任務因此由推翻國民黨統治轉變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作戰對象與過去不同,作戰形式也就有所不同。敵強我弱,決定了我們必須採取以遊擊戰爭為主的戰略方針。他的講解,使先遣隊幹部對軍事戰略轉變有了初步的認識。

  一次,他跟幹部們說:今天,我專門來講一講今後如何適應新的鬥爭形勢,對付新的敵人的問題。大家聽了很高興。他接著說:「孫子兵法中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大家想來是知道的,我就用它來破題。知己,就是熟悉自己部隊的狀況。新形勢下的知己,就是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做好政治思想上作,發揚三大民主,搞好軍事訓練。對部隊光熟悉還不夠,還要迅速提高它,遊擊戰怎麼打,運動戰又怎麼打,二者的關係怎麼擺。又怎樣互相配合。解決了這一切,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就是了解敵人、研究敵人。目前要把敵人的裝備、編制、訓練、戰術都瞭解清楚,他擅長什麼,弱點何在,有何習慣,士氣怎樣,都要一一弄明白,不然今後作戰要吃虧。日本侵略軍是武裝到牙齒的帝國主義軍隊,他們除了有飛機、大炮外,還有戰車、裝甲車,甚至可能施放毒劑。敵人的本質是虛弱的,會無所不用其極,這一點應該充分估計到。我們到太原領到防毒面具後,我來教你們使用。我在蘇聯學習時練習過,不過第一次我沒戴好,氣被憋得出不來,眼淚直流,可是吃了苦頭。」

  一席話說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通俗、易記,幹部們愉快地接受下來了。

  又有一次,劉伯承把幹部召到村頭,說:「我來跟大家講一講沙盤作業。」

  他用泥沙塑成山包,用繩子做道路,又用眼鏡代替「敵人」,用茶缸當「部隊」,結合地形講解伏擊戰術:我們下一步跟鬼子作戰,主要是在山地打遊擊戰、運動戰。伏擊將是最基本的戰鬥方式。部署和指揮伏擊戰,地形要選險,如隘口、崖底、窪地等。進攻隊形要橫寬,不要擺縱深。火力要集中,縱射、側射交叉使用。時機要選准,出敵不意,攻敵不備。講完後,他強調指出:「千萬不要小看沙盤作業,小範圍的作戰預先用它擺一擺,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打起仗來把握就大得多。即使是一般性的訓練,結合戰例擺一擺也大有好處。」

  10月9日,劉伯承率領先遣隊到達侯馬。一進城就受到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中心區委及其組織的民眾的熱烈歡迎。犧盟會是中共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書記薄一波等人,通過與國民黨山西地方軍閥閻錫山建立的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關係,而逐步組織形成的一個革命團體,是領導山西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力量。犧盟會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歡迎會、報告會、聯歡會,表示對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熱誠擁護和鼓勵。大街上的情況同樣令人高興。牆壁上、電杆上寫滿或貼滿抗戰標語,佩著「民族英雄」臂章的應徵青年昂首闊步地來來往往,戴著少年先鋒隊紅色符號的學生們排著隊,唱著歌,威武地行進著。侯馬城裡的一番新氣象,顯示出民眾發動起來的強大力量。

  侯馬是同蒲鐵路線上的一個大站。幾經交涉,閻錫山撥來了一列火車,並發給了一批給養和被裝,還有幾十支舊槍和少量子彈。

  當天夜裡,劉伯承率領部隊乘上了火車。劉伯承總喜歡把自己的指揮位置往前靠,上了火車,他坐到第一節車廂裡,第七六九團分坐在後面幾節車廂裡。劉伯承指示陳錫聯從車頭到車尾拉上電話線,而且要設複綫,以確保電話暢通。他對身邊的幹部說:「火車上要不搞好前後的聯繫,後面的車廂掉了還不知道,車箱掉了被後面開上來的機車撞上,那就要壞大事。我們就這麼點本錢,每一個人都是寶貝疙瘩,容不得半點疏忽。」

  這時候,太原會戰的忻口防禦戰即將開始,日軍正集結5萬重兵作攻擊準備。中國方面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衛立煌率8萬軍隊進行防禦。一場惡戰迫在眉睫。由於戰事頻繁,同蒲路上的秩序顯得很混亂,直等到第二天破曉列車才啟動。開出不一會,列車就漸漸慢了下來。劉伯承問司機是怎麼回事,司機說是水箱裡的水漏光了。劉伯承心想,同蒲路的列車大多調到正太路往晉東北運兵去了,這趟列車還是費了不少勁才交涉來的,短時間內要想在現地換車頭是不可能的,剛領來的給養被裝不能輕易丟棄。可軍情緊急,部隊不可久滯在這裡。他思考片刻,對參謀們說:「俗話說:『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我們今天硬是要推一推火車喲。快派人把火車頭推到離汾河近的地方,組織人往水箱灌水,好歹讓它往前開,我們的人跟在上面,看前方哪個站上有車頭,就換一個開回來。部隊先在原地休息。

  按照劉伯承的命令,讓車頭與後面的列車脫了鉤,調了一批戰士來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