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在四川人民支援下,滇、川護國軍不斷取得勝利,給各地反袁鬥爭以很大支持和鼓舞。廣西等華南六省相繼聲明反對帝制,另有八省拒絕接受「洪憲皇帝」的命令。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6月6日,竊國大盜在全國人民的唾駡聲中猝然死去。護國戰爭獲得了勝利。蔡鍔將軍有詩雲:「護國之要,惟鐵與血,精誠所至,金石為裂。」劉伯承正是這樣一位熱血護國的壯士。

  §第四節 護法戰爭著聲威

  護國戰爭勝利後,熊克武被任命為第五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不久劉伯承被熊克武委任為第九旅參謀長。起初,同僚中人以為他五官不全,身有殘疾,冷眼相看。但一到實際戰鬥中,劉伯承的智勇往往令他們折服。在用兵上,他精細、嚴謹、大膽,常常出奇制勝。其勇敢無畏的精神,更為一般軍人所罕有。每到打起仗來,他總是親臨火線,沖在前頭,英勇善戰的名聲,漸漸傳開了。

  那時,袁世凱雖然被人民革命浪潮所吞沒,但他留下的北洋軍閥勢力,在當時中國政治舞臺上仍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北洋軍閥的各派勢力依然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不斷進行著爭權奪利的鬥爭。孫中山繼續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但由於國民黨缺乏鮮明的鬥爭綱領和組織上的渙散,這種鬥爭不可能取得成功。

  1917年爆發了護法戰爭。孫中山以恢復民元約法為號召,發起了討伐北京北洋軍閥政府的戰爭。這年8月,他邀集原國會部分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決定組織軍政府,舉行北伐。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但「護法」所依靠的主要是與北洋軍閥有利害衝突的南方軍閥。

  在「護法」的旗幟下,四川各派軍閥又開始了新的戰爭。1918年1月,熊克武與滇、黔軍聯合,加入由雲南都督唐繼堯組建的靖國軍,討伐由北京段祺瑞政府任命的四川督軍劉存厚。特派劉伯承與任滇軍旅長的朱德談判,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北洋勢力。劉伯承和朱德圓滿地完成了各自的使命,推動了護法戰爭的發展。此後,這兩位有著共同抱負和志向的愛國軍人,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成了親密的戰友。

  根據談判協定,熊克武以第九旅旅長呂超為前敵總指揮,率主力向川西前進,直逼成都。劉伯承以旅參謀長名義隨部隊一起行動。這年除夕下午,當隊伍進抵太和鎮附近時,遇到了激烈的戰鬥。太和鎮在遂甯、射洪兩縣之間,是通往成都的要道。屬￿四川靖國軍一方的邱翥雙,率400多人與敵已交戰了8天。因守敵利用涪江設防,工事堅固,火力猛烈,一直未能突破。

  劉伯承趕到前面,和邱翥雙部取得聯絡,得知當面之敵是江防軍張邦本部。呂超西進成都,也急需拿下太和鎮。於是兩部商議一齊向太和鎮之敵發起強攻。當地民軍數百人也前來助戰。

  呂超先派前衛營營長王秀生率部從康家渡強渡涪江,包抄太和鎮。康家渡離太和鎮約十七八裡,地勢平坦,敵人已佔據隔江聳峙的打鼓山予以瞰制,不利部隊隱蔽行動。因為渡河點過於暴露,幾次強渡未成,部隊死傷甚多,營長王秀生急得直哭。

  呂超斷然將王秀生撤職,任命劉伯承為營長,再次組織渡江。劉伯承把部隊稍加整理,厲聲宣佈:「附北軍隊,是帝制餘孽。我將士當奮勇進擊,沖過江去,不能怕死。後退者處以軍法!」說完,立即派人調集船隻,重新選定渡河點。劉伯承自己乘上第一艘船,冒著敵人的槍彈,向對岸駛去。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搶佔了灘頭陣地,消滅了打鼓山的守敵。然後直撲太和鎮。在邱翥雙部和民軍的配合下,取得了全勝。隨後,劉伯承繼續西進,直趨成都。2月19日,呂超部攻入成都北門。劉存厚被迫通電宣言與西南各省一致,收集殘部撤往川陝邊境。

  熊克武佔據成都後,被孫中山任命為四川督軍。隨即著手建立督軍署警衛團,以副官長張沖兼任團長,劉伯承任中校副團長。

  護法戰爭在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目標上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在組織上、行動上是渙散而軟弱的。它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南方軍閥勢力,只是把護法當作一個幌子,以便利用它來與北洋軍閥政府抗衡,達到保存和擴大實力的目的,一旦從北洋軍閥那裡得到若干讓步和妥協,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掉護法的旗幟。1918年5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還不到一年,他就被南方軍閥逼迫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戰爭也就一蹶不振。

  儘管1920年孫中山再度又在護法的旗幟下成立「非常政府」,任「非常大總統」,然而仍由於廣東軍閥陳炯明的叛變,孫中山被迫出走。護法戰爭最終徹底失敗。中國大地上依然上演著軍閥間明爭暗鬥的鬧劇。當時。川軍有6個師、一個混成旅。客居四川的滇軍和黔軍,也有數萬人。他們各自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橫徵暴斂,為害人民。軍費陡增一倍以上,達到1300萬之巨。北洋軍閥又多方挑起川、滇、黔三軍之間的矛盾,使四川各派之間的鬥爭,格外的複雜和尖銳。

  熊克武以四川督軍的名義一統四川後,招致了川軍其他派系的忌恨,他們聯合滇、黔客軍發動了「倒熊」戰爭。熊克武積極應戰。1920年5月22日,熊克武李第一、第三兩個師向駐守簡陽、資陽一帶的滇軍大舉進攻。劉伯承率督軍署警衛團開赴南津驛,在資陽縣屬的銅鐘河、五凰嘗獅子山一帶,與滇軍顧品珍部激戰。顧品珍部放棄資中,向南敗退,逃到內江。劉伯承又率全團乘勝追擊。滇軍憑銀祥街兩側高地的險要地形進行抵抗,雙方相持達5天之久。一天,劉伯承外出開會,滇軍突然進攻,前線發生動遙青年軍官文華周心急如火,立即率傳令兵數人,手持大刀直奔前沿陣地,大聲宣佈:「奉劉長官命令,敢於後退者,不論官兵一律砍頭!」劉伯承素以治軍嚴格著稱,後退官兵聞令各回陣地堅守。劉伯承回部後,對文華周的機斷專行,大加讚揚,並提升為上尉副官,3個月後又保舉他任營長,此時文華周才19歲。劉伯承破格用人,一時傳為佳話。

  到了7月中旬,呂超、石青陽率部倒戈,與滇黔軍配合向成都進攻,整個戰局急轉直下。熊克武腹背受敵,被迫向川北閬中撤退。劉伯承隨警衛團轉移到閬中。

  閬中離成都約400裡,在這裡,熊克武部得到劉存厚補給的糧餉和彈藥,進行了擴編,將原警衛團擴編為第二混成旅,由張沖任旅長。原警衛團第二、第三營擴編為第一團,28歲的劉伯承升任團長。

  熊克武暫時敗退。川軍與滇、黔軍為爭權爭地爭餉又激發了新的矛盾。

  熊克武乘機聯合劉存厚等部,組成「靖川軍」,展開以「驅逐客軍、淨化四川」為目標的大反攻。9月5日拂曉,劉伯承率第二混成旅第一團在潼南一帶作戰。黔軍兩個旅駐守在磨溪鎮、花崖嘗海青寺、九嶺崗一線頑強抵抗。

  當時正值雨天,道路泥濘,部隊行動極為困難。劉伯承率部從右翼猛攻,與敵展開白刃格鬥。經過9個多小時的激戰,將黔軍王天培部擊潰。隨後,又馬不停蹄向合川、重慶方向挺進。10月15日,劉伯承部在友鄰的配合下,一舉攻佔重慶,並在官井巷口擊斃滇軍旅長、重慶警備司令魯子才。旅長張沖聽說劉伯承獲得大勝,喜出望外,致電祝賀,稱劉伯承「千里轉戰,淩厲無前,乘勝追鋒,奏此奇捷,勞苦功高,至堪佩慰。」接著,劉伯承又協同友鄰,一直沿長江向東追去,於11月中旬佔據夔門,將盤踞川東的滇、黔軍全部驅逐出四川。

  杜甫詩雲:「蜀道兵戈有是非。」那是說的1000多年前的四川。此時,在充滿著戰亂的中國,瘡痍滿目的四川,軍閥長年累月在混戰著、廝殺著,並無是非可分。然而,他們卻都打著「革命」、「正義」、「自主」的旗號,藉以矇騙其部屬和人民。所以,對於每一個參戰者來說,並不都真正瞭解自己所投身的戰爭的目的。劉伯承從參軍起,是滿懷救國救民的願望而戰的。

  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滿以為他為之流血拼命的戰爭,都是為民除害的戰爭。

  可是,事實上許多戰爭的實質與他的主觀願望是背道而馳的。

  熊克武是依靠同盟會起家的,他一貫標榜自己忠實於同盟會和國民黨,站在孫中山為首的南方政府一邊,宣稱「北庭命令,在川省無有絲毫效力」。

  但為了達到稱雄四川的目的,他暗中與北京北洋政府聯絡,以求左右逢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