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蔣介石傳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章 蔣介石引退(2)


  在第二次講話中,蔣介石談到中日戰爭爆發10周年時說:

  「如果不立即改革,中國很有可能從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

  7月6日,就是在他這兩次講話中間,司徒雷登給他帶來了國務卿馬歇爾的口信。馬歇爾說,我已告訴過你了,單單靠軍事援助是醫治不了中國的疾病的。

  當蔣介石問司徒雷登大使馬歇爾所說的是什麼意思時,大使回答說:「權力必須通過授與來行使,人民的自由必須得以保護,政府和人民之間建立密切聯繫。

  蔣介石說:「我明白了。」然而他卻象以前一樣,事實上什麼措施都沒有採取。

  9月,杜魯門總統決定把魏德邁將軍派到中國去瞭解中國局勢。這個消息是11日正式公佈的,這在南京引起了熱烈的反應,因為在南京,魏德邁是被當作國民黨的朋友和共產黨的敵人來看待的。

  在以後的8個星期內,魏德邁走遍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如瀋陽、北平、天津、臺灣、上海和廣州。他回到南京後,蔣介石邀請他給政府官員和軍事將領講話,叫他直言不諱。

  魏德邁顧慮重重,於是就去和司徒雷登大使商量,而大使卻要他按蔣介石說的做。

  8月22日,魏德邁發表了講話。美國大使和蔣介石夫婦都在場。在一片靜寂沉默的氣氛中,魏德邁講到了他看到的管理不善、腐化、低效率及無能等現象。講完之後,據魏德邁說,蔣介石和蔣夫人及其他一些官員熱情地和他握手,感謝他的講演。在回寓所的途中,司徒雷登大使讚揚他,說他講的話一定不會冒犯蔣介石,還說他認識的人中間還沒有人能講得這樣令人信服,而且能達到如此有益的效果。

  魏德邁還說,原來政府的一位德高望重、資格很老的官員聽了他的講話後,感動得掉了淚,因為他知道魏德邁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講出了真心話。

  然而,司徒雷登大使卻說,在場的那些人覺得魏德邁的講話冒犯了他們,蔣總統也很明顯被他冒犯了。

  兩天以後,在魏德邁離開南京時,他發表了一個聲明,對「麻木不仁、毫無生氣、悲慘的失敗主義情緒」及缺乏「鼓舞士氣的領導人」的現象進行了抱怨。他並沒有指名蔣介石,但他所指的是明顯的。

  或許正是由於這些敏銳的觀察,魏德邁的報告為中國引進了一個新的計劃項目——在五年內向中國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以使中國能立即購買軍事設備和日用品、軍需品。

  1947年9月19日。這個報告在呈交給杜魯門總統時被馬歇爾壓了下來,大概這是因為魏德邁嚴厲指責了美國的對華政策,因此國務卿無意使他的報告得到認可。

  魏德邁回憶起這些事情時,對自己在8月24日當眾指責蔣氏政權感到後悔。他的新聞助手馬克·沃森當時曾堅決反對他發表這通講話。

  在國民黨精銳部隊集中的前兩天,他作這番演講還是可以被接受,因為那是在私下裡。但是公開的演講使蔣介石及其隨從感到丟了面子,因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對共產黨來說,這等於是份禮物;而對國民黨來說,已經很低沉的士氣更加受到了壓抑。

  就在魏德邁在中國各地觀察形勢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把15萬軍隊滲透到中原的五六個地區了,這雖然沒有對國民黨的政治中心造成直接威脅,但卻使蔣介石不得不把他的大部分戰略後備力量保留在長城以南地區。

  蔣個石對魏德邁在中國的訪問,感到非常生氣。然而,與其說這是生美國人的氣,不如說生的是本党人員的氣。

  9月9日,就在魏德邁還在寫報告時,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他在會上嚴厲批評了國民黨,認為它沒有解決中國存在的間題,他說,這些責任並不在於他。

  共產黨已證明了他們比國民黨更有能力,更專心一致。國民黨若不改組,以使其充滿活力的話,那麼,它註定要失敗。

  蔣介石斷言,中國再也不能靠美國援助了。

  美國大使館卻報告說,「CC」派在這次會議上顯示出了強大力量,中央政府仍在依賴美國幫助它解決中國的問題。

  幾天後,司徒雷登大使以讚譽的口吻說蔣總統至少採取了措施來制止腐化,蔣介石的一位老朋友的兒子因公然進行投機活動,而被指控之後,蔣介石不顧一切,令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總的來說,國民黨內部反自由、反改革的趨勢仍在加劇。

  外交部長王世傑因對華盛頓奴顏婢膝而受到人們的指責,有能力的陳誠將軍也被免去了總參謀長的職務,而這個職務是接替何應欽的。

  10月28日,蔣介石下了一道命令,取締民主同盟,因為它追隨共產黨。但這道命令使許多自由人士和知識分子感到無處棲身,只好投靠共產黨了。對此事,公眾輿論反響強烈。民盟領袖並沒被捕,但辦公室卻被警察查封了,許多作家和普通工作人員遭到拘留。

  通貨膨脹仍在加劇。年初,流通中的鈔票面值總額為3萬5千億,到7月份,這個數字又增加了3倍。9月份,中、美貨幣兌率為38000:1;11月份則高達730001。

  蔣介石不顧這種混亂和蕭條的局面,下令「國民大會」選舉照常進行。實際上,選舉是從11月21日至23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的,毫無疑問,在這樣一個戰時國家進行選舉,選舉結果是不可靠的。在許多鄉村地區。參加選舉的人數很少。上海的300萬選民中只有1O萬人參加了選舉,但在國民黨統治的大部分城市裡,這個數字還算是令人滿意的。當然,在共產黨控制地區是沒有選舉活動的。在所選的1744名代表中,有48%即847名是「獨立派人士」;國民黨占了42%,即725個席位;而青年党和民主社會黨只占10%,即172個席位。

  1947年接近了尾聲。12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宣言。他聲音洪亮,充滿了信心。他宣告說:歷史的轉折點已經來到了,中國共產黨現在已從防禦階段走向進攻階段。他譴責美國是世界人民的敵人,美國應為中國內戰負責。在談到蔣介石時,他說:蔣介石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

  毛澤東是正確的,歷史潮流確實轉向了。1948年,每個人(大概蔣介石除外)都看得很清楚,中央政府的失敗已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數量在擴大,力量在壯大,已成為一支不可抵擋的部隊。

  他們熱情高漲,正向著人數在不斷減少、內部在不斷分裂、士氣在不斷低落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

  然而,在1948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人數上仍然超過共產黨,雙方的人數比例幾乎是2:1是,這早已不是個單純的數量問題,美國只是從道義上考慮才繼續不情願地向國民黨提供武器彈藥。

  蔣介石對年底的嚴峻形勢進行了認真的考慮,最後不得不作出苦惱的抉擇。

  從戰略上講,明智的做法就是把東北讓給共產黨,加固在華北的防禦,趁著還有能力進行談判而與共產黨和談。

  然而,在蔣介石眼裡,東北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1931年,正是在這裡發生了瀋陽事件,從此國土開始遭人瓜分。蔣介石接受不了從東北撤走這種做法,這不僅是個丟面子的問題,而且這與他的天性和感情不符。

  此外,如果他一槍不打就把中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丟給那些破他一直稱為「共匪」的人,那他以後怎麼維護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呢?蔣介石不知道或者說他不願意知道,到1948年初,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已經崩潰,他的威信也早已不復存在了。

  蔣介石來到北平,計劃實施他的戰略方針。

  他的計劃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東北的主要城市吉林、長春及瀋陽,打敗或者減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方的力量,然後在東北舉行反攻。如果認為應該保莊東北的話,那麼這項計劃設計得還是可以的。

  但是,這個計劃附有很多「如果」作為先決條件。比如:

  「如果」共產黨不再繼續切斷東北和華北的鐵路幹線;「如果」

  在鐵路不能使用時,國民黨空軍有足夠力量保證其駐軍供應;「如果」美國能及時把軍需品送到中國;「如果」國民黨軍官中沒有人投降共產黨,都堅決奮戰;」如果」經濟形勢不再一直惡化等等。

  至於美國人的態度,蔣介石可是一點也提不起神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