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蔣介石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求學日本(3)


  在這段時間,他的同學們覺得他對人雖然彬彬有禮,但很冷淡,他對同學間的友誼並不大在意,常常對別人的友好表示無動於衷,這使他不大受人歡迎,他的同學們認為他傲慢。不過他對一個人是例外的,那就是張群——他是蔣介石當時的同學,並贏得了蔣介石的終生信賴。除了蔣夫人和蔣經國外,張群要算蔣介石最親密的知己了。

  當時的學習生活比他所能想像的還要艱苦,甚至超過他在母親寡居時所受的困苦。一日三餐很簡單:每頓一碗米飯,加上幾小片魚和一小盤蘿蔔,他強迫自己把分到的這點東西湊合著吃下,由此他漸漸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並終生如此。

  每到漫長的暑假,蔣介石總要千里迢迢趕回家去看望母親(看妻子倒是次要的),不過每次他總要在上海停留去看望那裡的革命者,並幫助他們徵募人員和籌集資金。他這時尚未加入任何革命組織,儘管他的衛生課老師曾對他產生過模糊的懷疑。

  後來在東京,陳其美介紹他參加了同盟會。蔣介石第一次參加同盟會的大會時,孫逸仙在會上發表了講話。會後陳其美向孫逸仙引見了蔣介石。

  關於這次後來被大書特書的「歷史性」會晤,既無文字記載,又無影像有聲資料。按照喜歡臆想的傳記作者所說,這位熱血青年給孫中山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孫中山對陳其美說:

  「這個人將成為革命的中堅,我們的革命運動正需要這樣的人。

  現在回顧一下,這句話的後一部分比前一部分要說得恰當一些,除非孫逸仙是個輕率的人,否則他就不會對陳其美這麼說,因為陳其美那時有理由認為,要是革命確實需要個中堅的話,那麼這個角色定是非他陳其美莫屬。

  不管蔣介石在與孫逸仙的第一次會晤中是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倆的會晤倒確有其事。那時的蔣介石正是一個渴求找到領袖的熱情青年。

  而今他終於找到了領袖,這正值孫逸仙活動的高潮,也是革命最具有吸引力的時候,他感到欣喜若狂。

  那時候,中國公民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就可以進入日本,不管他屬￿什麼民族,也不管他的政治信仰如何,既不須護照也不必辦登記。

  然而要是清廷官方向日本指出有某個不良分子要去日本或已在那兒,日本方面就會禁止此人入境。如果已在日本,也會將其驅逐,以滿足清廷的要求。

  對孫逸仙,清廷正好向日本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這大概是在孫蔣會晤之後不久。毫無疑問,孫在日本已培植了一大批革命的迫隨者。他過去是從上海被趕出來的,如今東京也呆不下去了,他就將革命總部移往香港。

  當蔣介石還在軍校學習時,孫逸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在華南各地就進行了不少於七次的革命嘗試,但都失敗了,他的許多追隨者被殺了頭,清朝的統治依然如故。

  蔣介石每次總是主動提出要為革命出力,但每次都由於出於長遠的考慮而被拒絕,孫逸仙說,他為革命為中華能作的最大貢獻就是完成他的軍事學業。

  1909年。11月底,蔣介石從軍校畢業了,下一步是上正規的軍事大學,但在此之前軍校學員得去體驗一下最低級的軍事人員的生活,看看自己能否受得住這種艱苦生活的考驗。

  1910年1月一個凜冽的早晨,蔣介石站到了駐紮在高田的野戰炮兵第十九聯隊隊長日奉大佐面前,「啪」一個立正,打了個敬禮,他倆的頂頭上司是「大鬍子將軍」長岡外史,他統帥著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日奉大佐的聯隊就隸屬於這個師團。

  整個冬季,蔣介石每天天亮前三小時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喂自己的馬,然後上早操,他整天都在戶外,晚上日本士兵們通常要幹奴僕般的苦活。

  後來蔣介石對他在日本這幾年的生活隻字不提。這些活是規定死了的,非幹不可,他幾乎沒有時間和自己的中國同學往來,但一旦和他們聊起來,他總要說些「上戰場比這要苦得多,沒有人不可忍耐之事,習慣成自然嘛」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很奇怪,蔣介石似乎並沒給他的日本長官們留下什麼印象。他們絕沒想到他會幹成什麼大事。幾年以後的1929年,這時的蔣介石已出名了。

  長岡外史冥思苦想試圖找到蔣成功的秘密,他寫了篇文章回憶說:1927年在東京,他邀請蔣和日奉大佐一起喝茶。和往常一樣,蔣穿戴得筆挺,「象個瀟灑的影星」,謙恭有禮得有點兒過分,告別的時候,蔣獻給長岡一個條幅,上書「不負師教」四個字。長岡外史認為正是忠心耿耿和知恩必報才是蔣介石成功的秘密。

  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時,他便決定暫時放棄在日本的軍事學業,馬上回去參加革命。自那以後,尤其是參加杭州戰鬥以後,蔣介石的個人經歷就開始同中國的現代史結合在一起了。

  開始他並不引人注目,後來則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國民黨的史學家們都稱蔣介石的部下為「敢死隊」。在帶領部下成功地攻打浙江巡撫衙門之前,他給母親寫了封信,信中懇切地希望母親「恕兒不孝之罪」。接著他又說他是多麼希望能幹一番事業出人頭地,縱然戰死也心甘情願。從他母親的回信可以看出,她確實是個名副其實的剛強的母親。她在給兒的回信中說:「獻身與否均由你的事業決定。家中的事不必掛念。」

  戰鬥勝利結束了,儘管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他的作用與重大得多的整個事業相比顯得很有限——而且這場戰鬥的勝利充其量也只能算整個杭州起義的一部分,但大家都認為他於得挺不錯。後來,一位將領寫了本不長的書《浙江獨立紀實》,書中把蔣介石當作英雄特寫了一番。為表敬意,他獻給蔣介石一本,並隨書附信一封。按照儒家的風尚,蔣介石回信說,他無功受過獎,受之有愧,並希望此書再版時,作者也能公正地評價一下書中未曾提及的參加了這次戰鬥的其他人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