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一四六


  到了1949年,蔣家王朝在大陸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蔣經國跟在父親後面亦步亦趨,為老父排憂解難,不離父親左右。如1949年10月,西南實力派人物盧漢自覺再戰無出路,有心退出國民黨陣營。蔣介石風聞盧漢動搖,在這關係「西南保衛戰」的關鍵時刻,他決定到昆明對盧漢「申之以道義,動之以利害。」對此,蔣經國認為:「這是一種極端的冒險,如果父親不顧一切的去了,可能有不可收拾的局面。」但他還是助父親一臂之力以完成此行。

  開始,蔣經國先出使昆明,捎話說蔣介石不來昆明了。等盧漢放鬆了警惕和準備後,第二天,蔣經國又突然通知盧漢,蔣介石即將到昆明。為防止盧漢對蔣介石採取「不軌」行動,他拉著盧漢一人到機場迎接蔣介石,並立即到盧漢家中用餐,餐畢蔣經國故意說:「剛才接到廣州的消息,那邊天氣可能發生變化,請父芙立即啟程」。蔣介石會意,將計就計,以此作藉口迅速逃離昆明。事後,蔣經國說:「父親昆明之行,固無異深人虎穴也。」多虧女子默契才逃離了虎穴。

  在戰亂中,蔣經國替父親傳遞信件,發號施令,儼然是是蔣介石的私人代表。在國民黨逃台的過程中,蔣經國所起的作用更大。他以「太子」身份出面處理要務,增加權威性,提高辦事效率,以利於逃台的各種事項安排。實際上,蔣經國是國民黨逃台的最重要的策劃人和指揮者。是他,把大陸的「家私」統統運到了臺灣,為日後臺灣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是他,在大陸風雷震盪之際,為蔣家構築了臺灣小巢。患難之中見真情,父子情深經受住了考驗。

  國民黨到臺灣後,蔣經國的職務以火箭式的速度上升。1950年,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1954年,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1958年,任「政務委員會委員」。1965年,任「國防部」部長。……1972年,任「行政院院長」。

  蔣經國在國民黨官場上能平步青雲,最關鍵的就是有個好爸爸。為了能讓兒子繼承自己的權力,蔣介石可謂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到臺灣之後,在蔣家上下,宋美齡的地位在一天天下降,而蔣經國的權力卻越來越大。蔣經國只要人在臺北,不管政務多忙,居住在離士林官邸多遠,每日必早請安,晚彙報。蔣介石臥病時,蔣經國每日要去探望三四次。一則形式上保持中國傳統家庭的風範,「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二則實際上為自己確立在蔣介石心目中的不可動搖的「傳人」位置。

  為了討得蔣介石歡心,蔣經國在全臺灣大搞對蔣介石個人的盲目崇拜,博得蔣介石「龍頗大悅」。當然,蔣經國本人對蔣介石確有發自內心的敬仰和崇拜。他曾寫道:

  自從我服務社會以來,年齡漸長,隨侍父親的時間較久從識父親的思想、精神、德業和襟懷也益深,自愧不能仰學于萬一,但在有知之年,我就一直在父親的慈愛、教誨、督責之中。父親于我可以說是領袖,是慈父,是嚴師。

  蔣介石到臺灣後,儘管其封建、獨裁的本質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但大陸失敗的教訓迫使他變更了一些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作風,而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又為蔣介石創造治台「業績」提供了條件。尤其是蔣介石在長期的內外鬥爭中的閱歷和本領更是蔣經國所無法俱備的,這些都令蔣經國頂禮膜拜。

  蔣介石在台期間,利用了一些時間讀了不少儒家政治學說和基督教教義方面的書籍,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認識,加以發揮,提出了「以人為本」、「廣施仁政」、「修明教化」、「政治與倫理相合一」等說教,通過大庭廣眾,父子深談,給蔣經國及其同代人以教益。「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身兼父親和老師的蔣介石為了「蔣家王朝」的香火延續,對蔣經國可謂海而不倦。蔣經國40、50、60歲生日時,蔣介石親書「寓理帥氣」、「立敬立極」。「精一執中」加以賜勉。當蔣經國59歲生日時,蔣介石在日月潭致信給兒子,暢談陸王心學,理氣之說,併發微闡幽,聯繫實際,批共罵毛,「光復大陸」,「解救同胞」。

  蔣經國從蔣介石的「教導」中得到了不少「做人做事成功立業的大道理大學問」,但蔣經國生活的年代畢竟不同於蔣介石。蔣經國沒有經過辛亥、北伐,沒有見過「剿共」,對國民黨內的派系鬥爭只是在40年代才有切身感悟。蔣經國幼年在信奉佛教的祖母和母親的教導和呵護下成長,又在蘇俄生活、學習、工作了12個春秋,這12年是自然年齡和社會年齡中的「黃金歲月」。儘管蔣經國經過蔣介石「三民主義」的洗腦,但佛教的「普度眾生」和共產主義的「人類平等」教育使他一生保持著與蔣介石迥然不同的工作風格,即平民化,務實性。蔣介石從中看到的當然只是兒子接受他的所謂「愛人」、「仁政」的一面。

  2.如此「母子」情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長子,照理,宋美齡與蔣經國應該保持一種和諧的母子關係,才更能維護彼此的尊嚴和利益。然而,正是這個「第一家庭」的利益太非同尋常了,誰成為這個家族的主宰,就意味著誰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因此,母子之間的利害衝突必然表現為權利之爭。蔣介石在世,宋美齡夫貴妻榮,無限榮光盡在其身,蔣介石死後,卻沒有子貴母榮的局面。宋美齡似乎只徒有老成凋敝的心態,歷史上宮廷政治中,父子仇殺,兄弟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毋庸談與皇后或外戚之間的爭鬥了。不要說蔣經國不是宋美齡的親兒子,就是她的親兒子,只要是為了權力,爭鬥就在所難免,她又能怎樣呢?

  宋美齡在與蔣介石結婚之前,就知道有蔣經國這個人存在。結婚之時,蔣氏父子交惡,宋美齡對蔣經國並未放在心上。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給宋美齡寫下「遺書」,希望她能在他不幸之後,教育撫養蔣經國、蔣緯國弟兄倆長大成人。

  西安事變後,中蘇關係得以改善。蔣介石委託駐蘇大使通過外交渠道幫他找回多年來音訊不知的兒子。在蘇方的幫助下,蔣經國得知了父親要他回國的口信,並知道了宋美齡的一些情況。他請這位大使回國時代他轉送宋美齡一件貂皮大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