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
一四三 |
|
不過來美齡到臺灣之後,其職權範圍僅限於「外交」和婦女等社會工作,與權力中樞的實際距離越來越遠。在台大部分時間裡,除一些「外交」活動和有名無實的社會活動外,她主要是在家裡陪伴蔣介石,或讓孔二小姐來陪她消遣、娛樂,打發光陰,這倒不是宋美齡自己想過這種日子,而是在蔣介石的個人權力過渡設計中,她不是正選對象,蔣經國的地位越來越高,使她心有餘力而無法超越。 如果在來台之前,蔣宋聯姻政治意味極濃的話,或者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革命同志」的話,那麼來台之後,基於年歲和當時臺灣內外的政情關係,兩人之間相依為伴的情感色彩倒佔據了主要地位。 來自浙江鄉紳家庭、受過「武士道」精神教育的蔣介石與出生於豪門望族,受過洋化家庭薰陶和標準美式教育的宋美齡在生活習性上自然有很大距離,不過,長期的夫妻生活倒使他們能相互容忍、體諒,更多的時候是蔣介石向宋美齡讓步。 宋美齡會抽煙,有時心情煩躁起來,煙量還不算小。但蔣介石自20年代初就酒、煙、茶不沾,他尤其反對自己的下屬,特別是軍人抽煙,他有個邏輯:會抽煙的人必然會逮著機會就抽鴉片,抽了鴉片不是敗家喪產,就是想辦法巧取豪奪,到最後身家性命難保。因此,蔣介石的下屬,除了陳佈雷外,誰也不敢當著蔣介石的面抽煙。蔣介石知道宋美齡抽煙,儘管沒有明確地反對,但宋美齡對此還是謹慎小心,一是絕不當著蔣介石的面抽煙;二是絕不在大庭廣眾,特別是參加重要活動時抽煙;三是在自己的書房和私人小範圍的聚會時拍完煙去見蔣介石之前,要洗盥一番,去掉煙味;四是只抽女性抽的那種清香柔和型的香煙。正因如此,蔣介石從來沒有因為抽煙的事與宋美齡發生過口角。 在宋美齡不高興的時候,蔣介石也有自己一套應付方法。宋美齡作為一個有教養、有地位的女性,發脾氣、生氣時常常表現為生悶氣,往往能成天不吭不響,不與人說話,當然生氣的對象是蔣介石無疑。每每到這個時候,蔣介石不管自己有無道理,見到宋美齡不愉快,都會主動地跑到她的面前,誠懇而又彬彬有禮地問候她:「達令(Darling)!你有什麼不舒服嗎?」宋美齡聽到這句問話時,常常不當回事,懶得理睬。蔣介石此時顯得很尷尬、狼狽,但心裡又很想知道宋美齡究竟生的是哪門子氣,又連忙巴結似地走過來問她:「如果有不舒服,要不要請醫官來看看啊!」宋美齡照樣不理,這樣的情形一般都發生在他們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或者宋美齡的臥室裡。遇到這等不給面子的情況,頗好面子的蔣介石通常是低頭獨自離開,忍住自己的火氣,免得節外生枝。不過,他相信過不了幾天,夫人會高興起來的。 60年代後,在蔣介石會見賓客的客廳裡,多了件裝飾品,那就是由宋美齡作畫,蔣介石題詩的書畫作品。50年代初,宋美齡回台後,迷上了國畫,拜黃君壁、張大千等大師為師,專習水木花蟲,幾達廢寢忘食境界。起初,蔣介石對此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夫人一時興趣,但後來卻發現夫人的畫越畫越好,能算上乘之作。宋美齡為了學畫,還常常到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中借出歷代名畫觀摩、學習。每每宋美齡作畫時,蔣介石總是站在背後,一聲不響地觀看,畫完之後,還得捧場幾句,興致好的時候,還要題上詩句,讓人裱糊好後,掛在臥室、客廳,一為夫妻互相欣賞,二為在外人面前顯示出他們風雅的一面。這一「婦唱夫隨」書畫表白,很長時間裡成為臺灣政壇的「美談」。 進入70年代,蔣介石開始得病,後昏迷不醒達半年有餘,宋美齡表示出了對夫君的摯愛關切之情,一直陪伴在醫院。蔣介石去世時,宋美齡每天下午身穿黑色旗袍堅持去「榮總」和「國父紀念館」憑悼一番。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寫道: 在這麼多年來,我與先總統共處的日子裡,幾次聽到他平靜而又堅定地告訴我,他的目的乃是將自己奉獻給國家和黨。談到上面的話,我要情不自禁的淚眼模糊了,並不是因為我對先總統精神之瞭解——而是在我內心那份油然湧出的驕傲感,我所驕傲的是在這個艱難的時代,我們有這麼一位不平凡的領袖,使世界人們確認中國永遠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我們不再被蔑視為歷時約三個世紀之久的東亞病夫。 宋美齡對蔣介石的這段評價自然是出於一個政治強人對另一個政治強人的蓋棺頌揚,其目的除了祭亡靈、樹己威外,看不出常人夫妻間的兒女情長。當然,在蔣介石一生中,與他有夫妻之名之實的女性中,也只有宋美齡對他的認識較深。可以想見:在毛福梅的眼裡,這個「小丈夫」生性暴躁,浪蕩不羈,不知哪一天會惹下殺身之禍,因此,她每天為他祈禱,即使是與他「姊弟相稱」之後,仍然用一顆慈悲心隨他左右。在姚怡誠的心中,中正兄豪爽、大方、精明,肯定能做人上之人,發大財,做大官,這輩子攀上他准沒錯。在陳潔如看來,這位兄長有一顆仁愛的心胸,做事有板有眼,意志堅強,跟著他不為別的,只是他能給予她父輩。兄長、丈夫的關懷、愛護,她是那樣的對他一往深情,根本沒想到會有「沒有正式結婚」而「自願脫離關係」的那一天。後來,她理解他當初的選擇,仍在心中愛著他。她所不懂的就是什麼是「政治」。 二、「經兒可教」 蔣介石一生有兩個兒子,即蔣經國和蔣緯國。蔣經國為他的第一個妻子毛福梅所生。蔣緯國的身世則撲朔迷離,充滿神秘色彩,現在人們基本上公認他是蔣介石抱養的。在早年,蔣介石長年在外,無暇親自撫養教育兒子,但對兩個兒子卻寄寓了深切的厚望。有人認為,蔣介石給兩子起名語出古典「聖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夫禮者,經天緯地,本之則太乙元和。」隨著權勢日重,他有能力安排兒子的成長發展道路,並按自己的理想來塑造他們。的確,蔣經國、蔣緯國兩人是蔣介石按照一文一武的發展方向加以培養的。 1. 大兒子蔣經國在蔣介石眼裡是個聰明、聽話的好兒子,「將門出虎子」,孺子可教也,蔣介石遂刻意培養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蔣經國,於1910年陰曆3月18日生於奉化溪口鎮。他出生之時,蔣介石遠在日本,蔣介石雖不能親嘗初為人父的樂趣,卻也為完成一件「母命」而高興。原來蔣介石和毛福梅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的,蔣長期闖蕩在外,眼界大開,早已看不上舊式女子毛福梅,以致兩人感情失和,婚後長期無子。這可急壞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王氏抱孫心切,以「投黃浦江」相威脅,要求蔣介石和毛福梅和好。蔣介石是個孝順兒子,深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只得勉強與妻子同住,這才促成了蔣經國的降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