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一八


  專機抵達成都,蔣介石下榻中央陸軍學校,重慶既失,成都已無險可守,蔣軍兵敗,勢如山倒,很多軍官拒不聽命。12月7日,蔣介石宣佈將其「政府」遷往臺灣。

  12月10日,已經起義的雲南省主席盧漢給在成都的西康省主席劉文輝發電,要求劉文輝會同四川將領將蔣介石扣留。此時,蔣的侍衛人員發現軍校附近有可疑人物出現,侍衛副官党春明緊急向蔣報告,建議道:「情況危急,還是從後門走吧。」

  蔣介石惱火地說:「我是從前門進來的,還是從前門出去,看他劉文輝能把我怎樣。」

  在蔣經國與黨春明等人的護衛下,蔣介石乘車直奔鳳凰山機場。下午2時,「美齡」號緊急升空,飛往臺灣。

  4個小時後,「美齡」號飛至臺灣上空。蔣介石黯然無語,心中倉惶無比。想到一旦逃離大陸,喪師失地,臺灣也將不保,更覺滿懷淒涼。

  蔣介石最後是怎樣離開大陸的?蔣經國1949年12月10日的日記中記載道:

  今晨,渝昆電訊複通;而第一封電報,卻是盧漢拍致劉文輝的,要劉會同四川各將領扣留父親,期向共匪戴罪立功……當場文武官員一致要求父親盡速離蓉回台,勿先飛西昌。父親近數日來徒以胡宗南部未能如期集中,必須逗留成都,以掩護其達成任務;屢次準備起行又屢次中止。今日以昆明又告陷匪,乃循各方意見,決回臺北處理政府遷移各種要務。臨行複與胡宗南長官單獨面談三次,始覺放心。午餐後起行,到鳳凰山上機,下午二時起飛;六時三十分到達臺北。

  父親近台之日,即劉文輝、鄧錫侯公開通電附匪之時。此次身臨虎穴,比西安事變時尤為危險。福禍之間,不容一發。記之,心有餘悸也。

  4.台海戰鬥對愁忙

  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的決心是早就下定了的,這時美國人有心拋棄臺灣,為中國共產黨以武力解放臺灣自動清除了國際障礙。1949年3月15日,新華社發表《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聲明,表明了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上海解放後,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根據中央的指示,由副司令粟裕負責組織第九兵團開始進行解放臺灣的準備。

  4月下旬,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成立華東軍區海軍,任命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所屬部隊主要由第三野戰軍教導師、蘇北海防縱隊和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人員及幾十艘艦艇組成。初創的共和國年輕的海軍,主要為了解放臺灣之用。

  國民黨輸紅了眼,拼了命要摧毀剛剛誕生的人民海軍。從4月下旬起,出動多批機群對我軍艦艇實行狂轟濫炸,我軍艦艇因防空能力薄弱,先後被炸沉炸傷十餘艘。

  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技術裝備落後,而解放臺灣就必須跨海作戰,解放軍戰士雖英勇無畏,但對海峽對岸的臺灣料有鞭長莫及之感。

  毛澤東奮「宜將剩勇追窮寇」之感,決心痛打落水狗,渡海作戰,井命令第三野戰軍以8個軍的兵力投人解放臺灣的鬥爭中。解放軍勢如破竹,於1949年5月開始了掃清臺灣外圍屏障的戰鬥。8月發起福州戰役,解放福州。10月發起漳(州)廈(門)戰役,解放漳廈地區及濱海一些島嶼。前線的節節勝利並沒有掩蓋我軍力量的不足,尤其是海、空軍力量的薄弱。

  蔣介石惶惶不安,誓守臺灣。他決心拼死頑抗,以國民黨守軍、援軍和海陸空軍聯合反擊。終於,10月和11月,解放軍進攻金門和登步島相繼失利。

  解放軍及時修正計劃,將計劃投入臺灣戰役的兵力由8個軍增加到12個軍,加上特種兵和後勤共計50余萬人,並將渡海作戰時間推遲到1950年1月或2月,以便充分準備。與此同時,蔣介石也加緊固守臺灣,他孤注一擲,招募五六千日本空軍以加強防禦力量。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第四野戰軍一部發起海南島戰役,殲敵3.3萬人,解放了全島。此戰可喜可賀,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解放軍沒有海空軍,無法封鎖各港口和機場,薛嶽得以率大部隊7萬餘人逃往臺灣。

  海南島失守,舟山群島也難以維持。當時國民黨僅剩的陸軍部隊有1/3在舟山,如再遭殲滅,守衛臺灣就會更加困難,權衡再三,蔣介石決定將舟山守軍撤往臺灣。

  1950年5月7日,舟山防守司令秘密赴台,聽取棄守舟山的最高指示,隨後,國民黨軍一些重要將領親臨舟山策劃密商,決定從13日開始撤退。國民黨軍佯稱「反攻」,大造奪回金塘島的聲勢,並頻繁轟炸,炮擊浙東沿海地區和舟山外圍島嶼,嚴密封鎖航道。

  撤退前,國民黨軍隊採取「拂曉包圍、黎明攻擊」的辦法,在各個村莊大肆抓丁,島上共有2萬多名青年男女被劫往臺灣,不願上船者便被槍殺。

  舟山守軍得以逃脫,還是由於解放軍缺乏海空有效封鎖力量!

  由於國民黨軍收縮兵力,臺灣島守備加強。解放軍三度修改戰役決心,計劃參戰兵力增至16個軍。

  這大大加重了戰役準備時間,加上解放軍船艦嚴重不足,蔣軍爭得了喘息之機。

  國民黨上下惶惶,對於守住臺灣並無把握,將1950年9月颱風來臨前的3個月視為最危險時期。顧維鈞對杜勒斯說,臺灣估計,中共的侵入可能發生在7月上旬。

  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實力,陸軍號稱60萬,其實很多單位徒具虛名,官多兵少,有官無兵成為普遍現象,更有甚者,官兵成分複雜,職業軍人中,混雜著從大陸裹脅來的農民、漁民及流亡學生,在正規野戰部隊中,也有保安團等地方武裝拼湊。這些未經整頓訓練的烏合之眾,根本無作戰能力。空軍當時有兵員8.5萬人,各種飛機400架,但皆舊式飛機,且缺零件和汽油,只有極少一部分可供隨時使用。海軍官兵4.5萬人,包括兩個團的海軍陸戰隊,擁有戰艦70艘,包括6艘美制驅逐艦、1艘日制驅逐艦,以及一些掃雷艇、登陸艇等,但海軍同樣缺乏零件,實際作戰能力低於編制能力。在美國拒絕提供軍援的情況下,臺灣的陸海空三軍都經不起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上述兵力分佈在南起海南島,北至舟山群島的萬里海疆之上,戰線太長,兵力分散,供給困難。到195o年4月16日,人民解放軍一舉攻破了蔣介石所謂的「海上長城」,海南島解放。

  經濟上更令蔣介石憂慮,臺灣面積3萬平方公里,山脈占了2/3,可耕地不及1/3,原有人口600萬,承繼日本人留下的工業基礎,人民生活尚可溫飽。可蔣介石一下子帶來200多萬軍民,人口驟增。加之大凡戰亂時期遠走他鄉的人,都將金銀細軟帶在身邊。因此,臺灣人口的驟增,又導致遊資充斥,遊資充斥又使地下錢莊應運而生,僅臺北一地,就有幾百家地下錢莊。當時臺灣用的是舊幣,但不可避免與金圓券有往來匯兌的情形,大陸金圓券發生動搖,臺灣的金融物價也受到嚴重影響。臺灣軍隊驟增後,軍費只能靠超量發行鈔票來維持,故此臺灣又重蹈大陸通貨膨脹的覆轍,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

  海南島失守以後,很少有人再相信「共軍只能陸戰,不能渡海」的說法。在許多人看來,臺灣步海南之後塵,落入中共之手只是個時間問題了。90英里的臺灣海峽擋不住鄭成功的海師,今天潰不成軍的國軍又怎能阻擋住排山倒海般的百萬雄師?

  蔣經國慌忙代表「政府」發言,安撫人心:一、中共壓制大陸人民情緒,才進犯海南;二、蘇聯要用海南島當海軍空軍基地,準備發動世界大戰;三、以海南島的鐵砂運往蘇聯,製造武器;四、海南島是「國軍」軍事上的弱點。

  墨寫的謊言卻也道出了一個真理:海南島確實是「國軍」的弱點。但「國軍」的弱點又豈只海南一島,臺灣又何嘗不處處是弱點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