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為確保西南,1949年8月底蔣介石曾親臨重慶召見胡宗南、宋希濂等西南軍政要員,密謀固守西南,稱:「必須保住西南地區,作為復興基地,將來才能與臺灣及沿海島嶼相配合,進行反攻。」9月底,陸續退守西南和原駐防西南的國民黨部隊達90余萬人,這成了蔣介石計劃固守西南的最重要資本。10月,蔣介石拋出了在西南同人民解放軍進行持久作戰的計劃,確定「以機動防禦配合遊擊作戰,進行持久抵抗,爭取時間,等待國際事變」的應變方案。他調兵遣將,部署了以四川為核心,以川陝邊界為重點設防,構成沿秦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並向南延伸的「大西南防線」,妄想依託這條「中國的馬其頓防線」,爭取時間進行反撲。

  毛澤東早已明察蔣介石的意圖,命令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統率60萬解放大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包圍西南諸敵,並力求全殲胡宗南集團於國境線之內。10月下旬,第三、第四野戰軍前委決定同時發起廣西和西南作戰。11月,解放軍突破宋希濂、穀正倫防守的川湘鄂邊防線和湘黔防線,蔣介石吹噓的「大西南防線」被攔腰斬斷。

  蔣介石如熱鍋之上的螞蟻,急忙命部隊後撤,集中防守重慶,並策劃退往滇、康地區。劉、鄧大軍果斷深入敵後,切斷敵人退路,對重慶形成包圍態勢。蔣介石見勢不妙,於11月3O日淩晨,帶著從廣州來渝還不到50天的「國民政府」,匆匆乘飛機逃往成都。當天下午,重慶解放。

  重慶既失,成都已無險可守,蔣軍兵敗,勢如山倒。12月7日,蔣介石宣佈將其「政府」遷往臺灣。

  樹倒猢猻散,那些早就不願為蔣介石賣命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爭先恐後與解放軍接觸,聯繫起義事項。雲南的盧漢和川康的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王伯勳等相繼起義。國民黨各部起義高潮迭起,解放軍推進日行幾百里。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西南作戰,從戰役發起到結束,為時不過57天,前進約三千華里,提前兩月完成戰役計劃……」

  至此,蔣介石在大陸的軍隊基本被消滅,殘部退往臺灣島、沿海各島嶼以及中外邊境線附近。1949年12月10日,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同一天,蔣介石乘飛機離開成都,飛往臺灣,從此後,蔣介石再也沒有踏上過大陸土地。

  二、南京,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

  蔣介石在推卸自己失敗的責任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是因為共產黨,而是被我們的內部某派系搞垮的。這當然有推卸之意,實際上也有被內部矛盾搞得狼狽之意。蔣介石和他的屬下們的關係是根據這些人對他的忠誠程度、作用大小,以及姻親、門生、同僚等而劃分為嫡系和非嫡系,由此決定「總裁」對每個人的親疏遠近和地位高低。蔣介石把「五虎上將」、「十三太保」等各色嫡系親信安置在党。政、軍、經、特各個部門的要津。但是,對於非嫡系人物,蔣介石則小心謹慎,猜忌多疑,為達到控制之目的而煞費苦心。尤其是桂系,可算作國民黨內蔣介石多年的老對手。在解放軍大軍迫近,蔣家王朝搖搖欲墜之時,窺覷王位已久而又屢不得志的桂系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蔣介石發起逼宮,蔣介石被迫「下野」。

  1.蔣桂「仇」史

  1949年元旦之夜,南京黃埔路的蔣介石府邸,燈光耀眼,火樹銀花,溢彩流光,總統府舉行迎新年便宴。前來參加宴會的副總統李宗仁、行政院院長孫科、立法院院長童冠賢、監察院院長于右任、總統府秘書長吳忠信,以及國民黨中常委張群、張治中、邵力子、陳果夫、穀正剛、張道藩、吳鐵城等40多人早已到齊。不多時,蔣介石從樓上下來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後揮手請眾人入席。儘管餐桌上有豐盛的山珍海味,宴會廳亦裝飾得富麗堂皇,可是大家正襟危坐,彼此無斛籌交錯,也看不到人們歡樂的笑臉,往日的熱鬧氣氛消失了。

  蔣介石首先開口,他以低沉的音調說:「現在局勢嚴重,黨內有人主張和談。我對於這樣一個重大問題,不能不有所表示。現在擬好一篇文告,準備元旦發表。請岳軍(張群)先生朗誦一遍,徵求大家意見。」文告旨在聲明保存國民黨「憲法」、「法統」和軍隊的前提下向共產黨「求和」,並且暗示:「只要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蔣介石)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

  文告讀畢,全場鴉雀無聲。蔣介石扭頭問坐在身邊的李宗仁對文告有什麼意見,李宗仁回答說:「我與總統並無不同意見。」這時,有人表示文告可發,即同意蔣介石可下野,但CC系骨幹分子谷正剛、張道藩等人卻站出來嚎陶大哭,既反對與共產黨和談,又反對蔣介石下野,人們議論紛紛,爭論不休。這使蔣介石更為惱火,他大發雷霆:「我並不要離開,只是你們黨員要我退職;我之願下野,不是因為共產黨,而是因為本黨中的某一派系。我們是被我們內部某個派系搞垮的!」說罷憤然離去。

  這「某一派系」人人都知道指的是以李宗仁為首的桂系。

  在這形勢非常時刻,蔣介石為何大罵桂系?

  原來,在國民黨內部蔣介石和桂系有解不開的疙瘩,桂系屢屢給蔣介石製造麻煩也由來已久,說來話長。

  桂系擁兵西南,以廣西為根據地,其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閎個個能力非凡,智力超群,其部隊也能征善戰,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威震全國。這個有地盤、有軍隊、有戰功、不易動的桂系,有爭鼎之心,問鼎之力。這使蔣介石感到如臥榻之旁的猛虎,寢食難安。

  桂系和蔣介石歷史積怨頗深。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已分裂為武漢、南京、上海三個黨部和南京、武漢兩個國民黨政權。南京方面蔣介石搞得一團糟:軍事上軍紀敗壞,戰鬥力不如其他派系,北伐孫傳芳、張作霖連連敗北;外交方面,日本出兵山東後,蔣介石又摸不透西方各國的態度而猶豫不決。「七一五」政變後,南京和武漢在反共問題上達成妥協,漸有寧漢合流之勢,但武漢的汪精衛堅持只有蔣介石下野,才能謀求寧漢合作,他們把蔣介石視為合作的主要障礙。汪精衛的這一主張就成了南京政權內李宗仁等桂系逼蔣下野的一個絕好藉口。

  恰在這時,蔣介石親自指揮的津浦路戰事連遭失利,他想以軍事勝利來緩和緊張局勢的希望成為泡影。1927年8月6日,蔣介石從前線回到南京召開師長以上的高級軍官會議,前敵總指揮、第十軍軍長王天培也列席參加。當王天培一進入會議廳,參謀長白崇禧就嚴肅地說:「你知罪嗎?」王天培被突如其來的責問嚇呆了,面色蒼白,一句話也講不出來。白崇禧接著說:「你不服從總部的戰略部署,陽奉陰違,在進攻徐州的戰役中,被敵人一打就垮,一直向南漬敗,幾乎影響整個戰局,而且部下還控告你十大罪狀……」在場的軍官驚訝地看著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蔣介石冷冷地注視著會場,他搞不清楚白崇禧是在斥責王天培,還是在影射他。許多軍官也在偷眼看他,他猛然驚醒,大喝一聲:「王天培,你知罪嗎?帶下去,軍法處置!」

  王天培成了蔣介石開脫戰敗責任和發洩羞憤的犧牲品,這更激起了廣大官兵的恐慌,紛紛對他敬而遠之而投向李宗仁、白崇禧一邊。李、白曾為蔣介石立足東南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時他們與蔣已是貌合神離,遂抓住機會,加緊活動倒蔣。

  8月初的一次國民黨黨部和高級軍事會議上,白崇禧和孫科、何應欽等串通一氣,尋機向蔣發難。孫科提出:「現在形勢太緊張了,蔣先生是不是該出國休息一下?」白崇禧緊接著附和:「總司令太辛苦了,是應當休息休息。再說,此時為團結本黨,顧全大局,總司令離開一下也好。」李宗仁、何應欽、鄒魯等人表示同意,主張蔣介石出國的占多數,認為蔣介石出國有利於寧漢合作。

  在武漢汪精衛的直接逼迫和桂系的配合下,蔣介石經過種種考慮不得不於8月13日發出《辭職宣言》,回溪口老家去了。是為蔣介石第一次下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