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15日,不幸的消息傳來,胡耀邦因心臟病再次復發,與世長辭。 胡宅承受著巨大的不幸,也承接著全國人民深切的愛戴和哀思。「公生明,廉生威。」工人、農民、軍人、學生懷著悲痛的心情,自發自覺絡繹不絕地來到胡耀邦家,在前院的靈堂前,對著耀邦同志遺像深深鞠上一躬。 杜山忍著悲痛,一種失去有思於己的親朋好友的悲痛;帶著遺憾,一種成功在即卻而突然失去的遺憾,連夜將胡耀邦穿中山裝和西裝的照片各放大24英寸,4月17日上午他和中國圖片社的副總經理一同來到胡耀邦家。李昭含著淚,顫抖著雙手接過胡耀邦的照片,她看見耀邦穿西裝的照片,兩行清淚又湧了出來,只哽咽了一聲:一這張最像他……」就再也說不下去了,淚水無聲地落在照片上,旁邊的親屬們也抑制不住淚水,陣陣悲泣聲令人心碎。李昭止住淚,說:「這張照片最像耀邦同志,我們家屬建議耀邦追悼會上的遺像用這張!」她的建議立即得到其他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贊同。 後來,經過中共中央研究,同意了李昭和親屬們的意見。胡耀邦的巨幅遺像連夜製作。 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使用彩色照片作為遺像,而且是室外拍攝的自然照。 4月22日,胡耀邦同志的追悼會在人民 大會堂舉行,追悼會莊嚴肅穆,鄧小平等大多數党和國家領導人都參加了追悼會。 「30歲,你們就祝壽啊?」回蕩耳際。轉眼迎來了40歲。胡耀邦英靈已經溶進共青城年輕的生命裡。 江西共青城是中國人熟知的地方,如今經過40年的雪雨風霜,經過兩代「共青」人的辛勤創業,將沉寂千年的無人居住的荒灘變成了泱泱10萬人口;擁有10億固定資產;集工業和農業為一體的新興城市。 年輕的共青城好比不帶修飾,最純淨的風一般,沒有什麼可憂心,沒有什麼可緊張,許多城市特有的痼疾在這裡是不存在的,這裡充滿了年輕城市的勃勃生機。 這清澈明淨的天宇間,回蕩著一個清澈明淨的名字——胡耀邦。 胡耀邦和共青城那份獨特的關係,令人動情。他親臨共青城只有兩次,一次是1955年11月29日,另一次是1984年12月4日。可對於「共青」人來說意義絕非一般。 胡耀邦當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他到江西考察工作時,聽說有98名上海志願來開墾的知識青年,在德安縣東南的荒灘上成立了共青墾殖場。他立即趕往德安縣,那時通往德安的鐵路還沒有正式通車,他坐著鐵軌壓道車,一路寒風,一路顛簸,走走停停,用了大半天時間才走完110公里,來到了德安縣,然後又徒步十多公里,來到了鄱陽湖畔,那個只有98口人,全部資產不過幾樣簡單農具和剛剛搭起的茅草棚。 這些知青離開繁華的大上海才40天。 40天前,大家唱著嘹亮歌聲,來到千年沉寂的荒灘時,都驚呆了。神州大地上,竟然有如此不毛之地!荒原土崗荊棘叢生,野獸出沒,蘆葦密佈的灘地上,釘螺遍地,血吸蟲肆虐,人跡罕見。僅僅用豪言壯語,用革命熱情去面對荒涼貧窮,面對如此惡劣的生存空間是遠遠不夠的。無法預料和想像的困難如同大山一樣朝他們沉沉地壓來,是咬牙堅持下去還是卷起背包回家2成為許多人激烈鬥爭的心病。 這時,胡耀邦成為第一個看望他們關懷他們的中央領導人,他到達的第一天起,便和大家形影不離,一同住窩棚,一同喝稀飯,一同出謀劃策,制定了一系列種植計劃,這裡水多,適合種植水稻,乾旱季節分明,也適合種植棉花,廣大湖面最適宜發展漁業和水禽,直到今天,這裡拳頭「品便是水上驕子——鴨子的傑作「鴨鴨」牌羽絨衫。 幾天幾夜,胡耀邦和大家一筆一筆地算帳,直到算出大家的希望,算出共青社的明天。他和98名墾殖隊員才松下一口氣! 用自身的力量戰勝困難,度過難關,是一種征服!一種快樂!在艱難處境中得到領導的支持和關心,則是獲得這種征服和快樂的力量所在!這是那個年代的中國青年共同的人生經歷。 身為青年領袖的胡耀邦,在和農墾知青交往中,就顯示了他踏實的工作作風和有膽有識的魄力。回顧胡耀邦60多年的革命生涯,概括一個字——實!共青城就是他這個「實」字的結晶,有力的見證。 40年成就展覽會上,陳列了胡耀邦3次為共青城題字手跡,其中1955年最早的一次題字,字體有點奇怪,筆劃很粗,不像毛筆寫的。 於是,又一個細節顯示出歷史面目:胡耀邦離開這98名農墾戰士時,大家依依不捨,讓他為新生的共青墾殖隊題個字。胡耀邦答應了,可是大家居住的茅草棚裡卻找不到一支毛筆。胡耀邦想想,就因地制宜,用山竹枝纏裹棉團,蘸著墨水寫下了「共青社」三個大字。 1984年12月,已經擔任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又一次來到共青城,此時的共青城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共青社」了,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現代化大型農場。並且信心十足朝著現代化城市的目標進軍。 * * * 飯桌上,胡耀邦看見農場自己生產的副食品,品種齊全,花樣繁多,不由感慨萬分。 「記得1955年我來這裡,當時你們生活很苦,我也無力提高你們的工資,只好陪著你們吃稀飯,吃鹹菜,但還是吃的你們的口糧,心裡難受啊。現在你們生產上去了,人均產值這樣多,真讓人高興!但是你們要注意改善職工的生活,工資爭取年年要有所增長。」 飯桌上有人提議,明年是共青城創建30周年的紀念日,希望總書記能來參加慶祝活動。 胡耀邦放下筷子,用驚訝的口氣說: 「啊,你們30歲就祝壽啊?」 紅色的土地迎接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靈魂,獨特的墓碑形似一面紅旗,上刻黨徽、團徽和少先隊隊徽。 胡耀邦的陵墓背依鬱鬱蔥蔥的富華山,面朝浩浩蕩蕩的鄱陽湖。 胡耀邦逝世不久,李昭就向外界公佈了胡耀邦身前的遺願:「我死之後,埋在青山綠水間,就是共青城。」 1990年12月5日,中央書記處書記溫家寶、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楊德中也隨專機護送胡起邦的骨灰來到江西。江西省委書記毛致用在南昌機場迎接。下午,送葬的隊伍來到陵墓前,李昭率子女親手將耀邦的骨灰安葬在墓穴裡,隨後,人們在墓前舉行了簡單而莊重的儀式。 巨大的墓碑形似紅旗的一角。上方刻著胡耀邦浮雕像,旁邊依次排列著中國共產黨黨徽、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和中國少先隊隊徽。 喻示著墓的主人與這3個政治團體的特殊關係以及他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胡耀邦少年時投身中國革命,成為「少共」的領導人;青年時獻身共青團,成為一代傑出青年領袖;晚年致力於中國共產黨的改革開放事業,在鄧小平麾下衝鋒陷陣,死而後已。「旗角」刺向廣袤的藍天,「旗子」下面還有一塊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橫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體刻寫著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評價,落款:中共中央委員會。 1995年3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集體領導的核心江澤民考察共青城時,也來到胡耀邦的墓前,獻上了一個精緻的花圈,並且在墓前留影。以後,更多中央領導人也陸續來到墓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