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四六


  中共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副書記錢運錄建議胡耀邦去這個縣屬的九宮山察看林木。胡耀邦欣然同意,並立即驅車前往。高高聳立于鄂贛兩省邊界上的九宮山,海拔1280多米,峰岩壁立,雄偉渾厚。據當地同志說,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後就是在這裡被地主武裝殺害的,後人還在這裡設墓安葬了他。汽車越往上爬,霧越濃,整個山嶽都淹沒在茫茫的雲海中。胡耀邦在山頂一座招待所裡會見了當地幹部,建議把九宮山辟為旅遊避暑場所。

  為了實地考察林區,次日胡耀邦到崇陽縣訪問時,特地去那裡的林科所和桂花林場進行了調查,同木場工作人員討論了包山造林等問題。在修水,他對縣裡的同志說,一路上,我看到你們這裡過代的現象比較嚴重。國營林場、集體林場應該采育兼顧。看來,林業政策要繼續抓落實,林區群眾收人少,積極性不高。要拿個辦法出來,還是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好。在銅鼓縣,他說:「我認為山區林權應下放,林業管理體制要改革,要搞承包,讓林農有自主權。國營林場也要把責任制落實到家庭,長期(比如說五十年)不變。農林擴權到家庭,漁業擴權到船。只有這樣,才能搞活。他認為,山上的小村小料,什麼枝丫材、等外材、困山村等等,應該統統放開,讓林農去加工成鋤頭把、鐮刀把等等。這樣,山區的多種經營就能比較快地發展起來。他還說,他不贊成用開梯田的辦法在山上種樹。把山坡墾了,至少五年之內樹長不起來,水土就會流失,還浪費了人力。他對縣裡的同志說,如果是上面規定的,你們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此外,我看到你們這裡水平梯田上種的是清一色的杉樹。清一色容易發生蟲災,要種混交林,既可以防止蟲害,又可以保持生態平衡。

  胡耀邦還注意到,差不多所有山區縣都有荒山。他不止一次對各地的同志建議:你們這裡雨水多,條件好,能不能發動群眾把這些荒山種上草,一人種十畝,一畝地兩、三年就能長幾千斤草,可以養活一頭牛,這樣,還可以發展畜牧業,當年還可以賣草籽,當年就有收益。即使一時種不上牧草,種茅草也好,茅草生命力很強,可以造紙。這件事要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搞。第一搞好了,第二個就會跟上來。各地的同志聽了感到很受啟發,都說胡耀邦給他們出了個好主意。

  胡耀邦很注意考察山區礦藏的情況,他從各縣同志的彙報中得知,這一帶礦藏資源豐富,煤、鐵、鎢、銅、錳、磷、黃金、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分布面廣。他高興地說,這是山區群眾致富的一大門路,要放寬政策,鼓勵群眾開礦。他在南昌同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白棟材、書記許勤和、省長趙增益等座談時提出:請你們考慮,是否能夠把有色金屬礦放開?是否可以規定,除國家開採的主礦不能動之外,其餘那些小礦,還有大礦的尾礦,都可以放手讓群眾開採。在大礦的周圍也可以劃定範圍放開。有人擔心群眾開採會「破壞資源」,我看只要有國家的統一規劃和指導,有明確的紀律,並且認真檢查監督,是可以避免的。這方面也要解放思想啊!要想通一條:加快地下資源的開發,這才是真正的大局。胡耀邦還要隨行的中央經濟部門的幾位負責同志把這個問題也帶回去研究。

  農村經濟結構要進一步調整,要更大膽地加快發展鄉鎮企業,搞好農副產品的加工。

  車抵贛西北的上高縣城已是下午4時半。

  胡耀邦就把大家找到一間會客室裡,同縣委的同志一起開會。12月7日一早,胡耀邦乘旅行車從修水縣城出發,一連跑了銅鼓、宜豐、上高三個縣,中間一點也沒有休息。

  上高是江西省連續三年人均收人最高的縣。縣委書記用了一個半小時向總書記彙報了他們的情況,將他們的經驗概括成三句話:利用糧食的優勢發展經濟作物,利用種植業的優勢發展養殖業,利用農業的優勢發展工副業和鄉鎮企業。

  胡耀邦饒有興味地聽了了這些情況,他不時插話讚揚他們的成就,並且鼓勵他們再上一層樓。他一再強調,農村經濟結構要進一步調整,要更大膽地加快發展鄉鎮企業,搞好農副產品的加工。他說,我認為在這方面,應當把希望寄託在群眾自己幹起來,主要依靠家庭工業和專業聯戶,支持專業戶和專業村的發展。要放手讓農民自己發展鄉鎮企業,放手讓農民到城鎮來辦第三產業。要告訴縣、鄉幹部,不要一說辦什麼,就想自己收上來,統統抓在自己手裡。這是一個重大方針問題,必須明確。

  一路上,胡耀邦親切地會見了各地一些專業戶、專業村的代表。湖北通城縣有一個聞名遐邇的專事生產茉莉花茶的專業村——花亭大隊。帶頭創業的這個大隊的支部書記黎水保在通城彙報這些成績時,胡耀邦連聲讚揚這個路於對。他還詢問了他們1985年的打算。黎水保說,1985年準備生產和加工花茶八千擔,比1984年增加1/3。胡耀邦祝這個專業村取得更大的成就。

  12月13日,在鄂東大別山下的黃梅縣,當地三位專業戶代表一起來到招待所向胡耀邦彙報他們的成就。胡耀邦同他們親切握手,請他們坐下,並—一詢問了他們的生產情況。張福村四十七歲的農民張令松聯合本村另外兩戶農民大規飼養甲魚(即無魚)和黃鱔,是黃梅縣有名的專業聯戶。胡耀邦問:「你們養了多少2銷往什麼地方?」張令松說,甲魚八千斤,黃鮮五千斤,都是在我們自己挖的水池裡人工繁殖的,主要是銷往浙江溫州一帶。今年僅甲魚就賣了一千斤。他還告訴胡耀邦,他通過三年的摸索,現在人工繁殖的技術已過關了。他們三戶還自籌資金和貸款,買了一輛東風牌載重汽車、一輛拖拉機和一輛三輪車,從事長途和短途運輸。胡耀邦說,「你們這裡交通方便。甲魚、黃鱔生命力強,可以直接運往上海。」被人們譽為一農民工藝家」的盧登橋有一手精製麥杆畫的好手藝。1981年,他組織七個人辦起了「工藝美術廠」。他們利用棉花、麥杆、鋸屑粉,精心製作各種人物、風景、禽獸等玻璃屏畫,模式新穎,栩栩如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他向胡耀邦彙報後,還用自己的照相機為胡耀邦拍了幾張照片。糧食專業戶嚴均先彙報了他全家承包湖田走向富裕的情況。胡耀邦同志高度評價了他們的成績,鼓勵他們帶動更多的農民勤勞致富,並同他們合影留念。

  從上高來到錦江畔的高安,這個縣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搞得都比較好。縣委書記向胡耀邦彙報時談到,為了搞活流通,全縣設了37個小集,使農民每三天能趕一次圩,每次參加趕圩的人有三、五千至二萬不等。縣委認為這是個好辦法。

  胡耀邦沉思了一下,說:「你們想了沒有,一塊方圓二十華里的地方,東南西北十公里,騎自行車要花費多少時間?」有的答三十分鐘,有的說要四十分鐘。胡耀邦接著說:

  「如果經過若干年努力,按照對群眾方便的距離,把小城鎮星羅棋佈般地建設起來,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會有什麼好處?我建議我們探討一下。」於是,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縣委書記翟時達說,有了小城鎮,產品可以隨時推銷出去,需要的貨物可以隨時買到,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可以傳播技術帶動周圍農村。胡耀邦點點頭說,農民趕集,你們叫趕圩,不管幾天一次,總要花一天的時間,這是低商品生產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結果。歐洲許多國家的小城鎮很發達,人們並不羡慕大城市。我們也要逐步把小城鎮搞起來。他強調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建設小城鎮將是改變城鄉關係,改變勞力結構和產業結構的一項大措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