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9.治國在民間】 胡耀邦到基層做調查研究,有人作過粗略統計,我國共有2200多個縣,胡耀邦到達1500多,他的足跡幾乎遍及中國大地。 五年總書記任上,四年春節都在民間。 他時常出現在中國的窮山大川的平民中間,與百姓共苦樂,為大眾謀財路。 * * * 胡耀邦重返長征路,健步左搖右晃的鐵索橋,撫今思昔。 一架銀色客機穿過濃密的雲層,降落在四川邛崍縣郊區的機場上。艙門打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霏微細中快步走下了舷梯……時間是1985年9月26日上午11點零10分。 胡耀邦這次視察的重點是四川西北高原和隴南山區。汽車從邛崍縣城出發,沿川藏公路西去,翻過懸崖萬丈的二郎山,便進人川西北高原。首先遇到的是銀光閃閃的雪山,這裡空氣稀薄、冰封雪凍。接著是連綿百里的林區,公路兩旁古樹參天,叢林莽莽。然後是舉目無垠的草地,到處綠草如茵,沼澤密佈。再從川西北向東南行進,沿白水江畔來到隴南山區。在短短十天時間中,胡耀邦就沿著這條路線時走時停,耳聞目擊,視察了四川的甘孜、阿壩兩個藏族自治州和甘肅的隴南地區共十多個縣。 在這次視察中,胡耀邦選擇的是一條很不尋常的路線。人們知道,五十年前,在震驚世界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中,中國工農紅軍就是沿著這條路線翻過了雪山草地。當年的胡耀邦作為紅軍部隊的一員,也曾沿著這條路線進行過艱苦的征戰。總書記跋涉千里,重訪昔日的長征路,他這次所進行的是一次很不尋常的視察。 9月28日,是高原多雨的秋季中難得的大晴天,胡耀邦驅車來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的塔公草原。 天空碧藍如洗,朵朵白雲象哈達似地潔淨。翡翠般的草原,黑色的牛毛帳篷,在熠熠陽光下分外悅目耀眼。胡耀邦坐在一座飾有民族圖案的帳篷裡,幾位身著彩色長裙的藏族姑娘走到他跟前,獻上一條條雪白的哈達,胡耀邦用藏語祝願她們:「紮喜德勒!」(吉祥如意)接著,他端起面前一碗熱騰騰的酥油奶茶,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連聲稱讚:「真香! 我再喝一碗!」藏族同胞看見胡耀邦如此喜愛他們傳統的食品,高興地鼓起掌來。 胡耀邦被群眾的歡樂氣氛所感染,仿佛變得年輕了。他走出帳篷,坐在這群藏族青年中間,接過一把弦子,滿面春風地拉了起來…… 一路上,胡耀邦也觀察和瞭解到,在中國中西部這塊面積廣達20多萬平方公里的高原山地,經濟發展水平同內地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潛在的巨大資源優勢尚未發揮出來,群眾的生活雖有很大改善,但還不富裕。他們在經濟建設中還存在種種困難。 胡耀邦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出現今天這個局面不容易。過去在農村無非是搞什麼「四固定」,什麼「幹部參加勞動」,總是困在這個圈子裡跳不出來。現在我們的農業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抓住這一環,全盤都活了。這幾年就是這麼走過來的。不容易呀! 汽車沿著雲霧繚繞的盤山公路疾駛而下,一條波光閃閃的大河突然橫亙在人們的眼前。 湍急的河水穿過陡峭的峽谷,翻卷起滔滔白浪。這就是中外馳名的大渡河。 五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從這裡飛奪滬定橋,突破敵人的防線,打通了北上抗日的道路。毛澤東的著名詩句「大渡橋橫鐵索寒」,朱德在一副楹聯中所說「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就是描寫的這個地方。 9月28日下午兩點,胡耀邦出現在橫跨大渡河的滬定橋東的橋臺上。這座橋和滬定縣西城門相銜接,建成於公元1706年(清康熙45年)。解放前,整個大渡河上只有這座唯一的橋樑,是川藏交通的咽喉要道。今天,山區久雨初晴,天高雲淡。由十三根長達百米的鐵索組成的滬定橋,象一道長虹橫跨大渡河上,使人聯想起當年紅軍戰士迎著硝煙進擊的情景。 歡騰的人群讓開了一條路,胡耀邦踏上左搖右晃的鐵索橋,健步走過橋去。他站在橋西的石臺上,望著腳下洶湧奔騰的河水,深情地告訴人們,當年紅軍戰士就是從這裡出發冒著敵人的炮火沖向對岸的。他的話把人們的思緒帶向那血與火的戰爭年月…… 胡耀邦十分關心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9月26日下午,胡耀邦聽取雅安地委書記彙報情況時,得知中央講師團有十位同志在雅安幫助當地培訓師資,工作很有成效,非常高興。他馬上派隨行同志在當晚冒雨去看望這些同志,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第二天一早,又親切會見了他們。以後,到甘孜州和阿壩州,他都在百忙中分別會見了中央講師團的同志,鼓勵他們安心工作,勝利完成任務。 豐富的資源,落後的面貌。胡耀邦認為繁榮山區經濟的首要問題是端正思想,引導群眾開闢多種勞動致富的新門路。 胡耀邦一路看,一路問,一路思索……儘管汽車以平均每天200公里以上的進程在高山、峽谷和原野上奔馳,但長征路上的萬水千山,仿佛有情于當年的老戰士,如實地袒露現狀、展示前景,催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再展宏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