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最後,請嘉樂頓珠先生轉達達賴喇嘛,葉劍英委員長、鄧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陳雲副主席和趙紫陽總理等都對達賴喇嘛很關心,希望他善自為之。」 胡耀邦提出的關於達賴喇嘛回國的這五條方針,經過嘉樂頓珠傳遞到達賴喇嘛那裡,引起他的注意。後來,1982年9月,當胡耀邦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時,達賴喇嘛發來了賀電。賀電說: 當胡耀邦於1980年訪問拉薩時,我便開始信任他了,因為他敢於承認在管理西藏的工作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是值得稱讚的坦率態度。……我現在仍然對胡耀邦抱有信心,並希望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同他會晤。 1980年4月7日,胡耀邦領導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了「西藏工作總結報告」,這個報告得到了中央批准。 5月22日,受中共中央委託,胡耀邦。 萬里率領中央赴西藏考察團啟程,前往拉薩。 已經「歲高齡的胡耀邦一到拉薩,便遇上了嚴重的高山反應,但是他仍然堅持和萬里一起分析在西藏的實地調查情況,並閱讀文件、看地區、聽彙報,同西藏同志共商儘快提高西藏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大計。 拉薩之行,使胡耀邦深切體會到西藏的最大問題是貧困,西藏的生活水準遠遠低於其他省份,甚至還低於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同時,他也認識到,農奴制給西藏社會留下的深深傷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醫治好,因此,西藏存在的許多問題是歷史的產物,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狀況。 胡耀邦在西藏考察期間i一方面向西藏人民承認了極左路線嚴重破壞了黨的少數民族政策、一宗教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等,給藏族人民帶來了許多苦難。同時,胡耀邦與中央赴西藏考察團決定採取措施改變西藏的現狀和發展西藏的經濟。 胡耀邦專門召開了自治區幹部大會,在會上作了長篇講話,提出「為了實現建設一個團結、富裕、文明的新西藏這個總目標」,應該做好六件大事。 在這一對西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講話中,胡耀邦最後語重心長地說: 明確提出上述六件大事,目的是為了在兩三年內扭轉西藏貧困的局面。五年到六年要超過歷史上最好的生活水平,十年要使西藏有比較大的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共產黨,就是要為西藏人民、為全國人民、為全世界人民謀福利、辦好事,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鬥。 * * * 胡耀邦力倡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向蔣經國等人發出邀請。從此拉開了兩岸民間往來的序幕。 1981年10月9日,首都各界人士1萬多人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紀念辛亥革命刀周年。胡耀邦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力倡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胡耀邦充滿感情地說,「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是我們要做的第三件大事。這在紀念辛亥革命刀周年之際,尤其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臺灣在被割讓50年之後,才得複歸中國,而隨後由於國共和談破裂,國內戰爭重起,臺灣又同祖國大陸分離達32年之久。這是我們民族多麼深重的不幸啊!」 胡耀邦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又著重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79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地宣告了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大政方針,隨後不久,我們提出了儘早實現大陸和臺灣間通郵、通航、通商和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主張。國慶節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又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了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葉委員長的這個談話代表了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我們講話從來是算數的。 胡耀邦提出,國共兩黨向前看,既往不咎,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他說,臺灣問題,純屬我國內政,這個問題自然要由海峽兩岸的領導人和人民來解決。在歷史上,國共兩黨已經有過兩次合作,這兩次合作實現了北伐和抗日的大業,有力地促進了我們民族的進步,現在為什麼不可以為建設統一的國家而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呢?誠然,過去兩次合作都沒有延長下去,但是任何公正的人不能不承認,兩次不幸的分裂都不是共產黨方面挑起的。我們不想在這裡算舊帳,讓過去的一切都成為過去吧!而且讓過去的教訓使今後的合作做得更好吧! 中華各民族從建立統一國家的幾千年來,一貫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的愛國傳統。歷史上的國家分裂從來只是暫時的,從來是不得人心的,因而總是複歸於統一。194年中國人民革命的成功,在祖國大陸上永遠結束了幾十年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人民所要求的國家統一。但是,大陸與臺灣至今沒有統一,始終成為籠罩在全國同胞心頭的陰影。胡耀邦由此斷言,「時至今日,中國和世界的形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快快結束臺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要求,已成為日益高漲而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胡耀邦又說,現在我們的建議,對於臺灣當局方面沒有任何不公平、不安全的地方。如果臺灣方面還有不放心的問題,也不妨在雙方談判中提出來研究解決。胡耀邦坦誠真摯地說,「由於長期隔閡而存在著某種不信任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接觸,不交談,怎麼能消除隔閡,建立互信呢?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難題,還要讓彼此的力量在對峙中互相抵消,我們將何以上對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以來的先烈,下對海峽兩岸的各界同胞和子孫後代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