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三八


  還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鄧小平就提出,對外經濟工作是關係我國四化建設的一個戰略問題。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提議,確定了我國對外實行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重大戰略方針。

  1982年1月,胡耀邦在中央書記處一次會議上,就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的關係問題,又作了系統的闡述。他指出,我們十億人口大國的現代化事業,應當而且只能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但是,我們又絕對不能圍於過去的狹小圈子裡,把自力更生曲解為閉關自守、孤立奮鬥。我們一定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把視野從國內範圍擴展到國際範圍,不但要放手調動國內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而且要放手利用國外一切可以為我所用的因素,以天下之長,補一國之短。

  他還指出,馬克思。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各民族之間經濟上互相往來和互相依賴,逐步取代了原來的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狀態。在近代條件下,經濟問題決不是一國的現象,必須聯繫到國際關係來考察,而不能與之割裂開來。

  當代許多事例也都說明了這一問題。聯邦德國和日本在戰後經濟的復蘇和起飛,都大量吸引了外國投資,引進了外國技術。歷來有大量資本輸出的美國,同時也有大量資本輸人。

  1982年美國在國外的資產為8340億美元,外國在美國的資產為6660億美元。據今年5月ZI日出版的一期《美國與新聞世界報道》的預測,到1985年底,美國在國外的資產將達到9500億美元,而外國在美國的資產將達到9700億美元。美國作了很大的努力,從別區引進他們急需的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蘇聯從六十年代以來借用外資累計達280億美元,用來開發石油、煤炭、木材等資源。各國之間經濟交流日益擴大,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一大特點和必然趨勢。

  黨中央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確定了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講過,我們發展對外經濟關係,不只是為了解決我國當前缺少建設資金和技術落後的問題,即使將來我國經濟強大之後,對外經濟交往和技術交流,仍將是我國經濟持續的、高速度的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國策。

  發揮地理優勢,建立經濟特區。胡耀邦說:新事新辦,特事特辦。趙紫陽說:跳出現行體制之外。鄧小平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周口。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五年多,中央和國務院在積極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擴大進出口貿易等對外經濟活動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效果明顯的重要措施。建立經濟特區,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興辦經濟特區,是鄧小平倡導、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1979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期間,當時廣東省委的主要負責人習仲勳、楊尚昆談到要發揮廣東的優勢。鄧小平提出了辦特區的問題,他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隨後,中央和國務院派穀牧帶領工作組赴廣東、福建考察,同兩省領導一起研究辦特區的問題。1979年7月,中央和國務院發出文件,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市劃出部分地區試辦特區,作為吸引外資的一種特殊方式,當時叫「出口特區」。lop年5月,中央和國務院又發出文件,正式定名為

  「經濟特區」。1980年呂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正式批准建立特區。這以後,中央和國務院在1981年和1982年又發出三個文件,進一步規定了辦經濟特區的各項方針政策。

  經濟特區主要是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穀牧在一次講話中將其要點歸納為四條:一、特區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吸收和利用外資。特區產品主要供出口。特區的經濟是在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份並存,以中外合資和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為主的綜合體。這不同於內地以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主。二、特區的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這不同於內地以計劃指導為主。三、對來特區投資的外商,在稅收等方面給以特殊的優惠和方便。這也是與內地不同的。四、經濟特區內實行不同於內地的管理體制。用趙紫陽總理的話說,叫做「跳出現行體制之外」。

  對於經濟特區的興建,中央一直十分關心。試辦特區以來,鄧小平多次給予肯定的評價。1982年,陳雲曾經在一份文件上批示:

  「特區要辦,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力求使特區辦好。」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和中央其他領導人,都先後到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作過實地考察,進行現場指導,使特區的建設健康發展,也極大地鼓舞了特區的建設者。

  1983年春節前夕,胡耀邦在深圳考察時非常高興地對當地負責人說:你們已經闖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我對你們總的評價是,比較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給的任務。他指出:經濟特區是個新生事物,要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特區要新事新辦,特事特辦。新事新辦就是立場不變,方法全新。共產黨員的立場不能變嘛!

  1月24日至2月間日,鄧小平和王震、楊尚昆去南方,特地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他說他要親自看一看特區是不是能夠成功。通過這次實地考察,他對特區取得的成就表示謝意。他在這三個特區都高興地題了詞。

  鄧小平從南方回到北京後,於2月24日上午同胡耀邦等中央一些領導人座談,討論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進一步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的問題。

  鄧小平發表了極其重要的戰略指導思想。

  他說:我們建立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他還提出:廈門特區劃得太小了,要把整個廈門島搞成特區;除現在的特區之外,考慮再開放幾個點,增加幾個港口城市。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鄧小平概括了經濟特區的作用,他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