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胡耀邦在受審期間。接受過無數次「外調」與「審問」,先後寫過100多萬字的材料。他自己認為,除對一位領導同志一度上綱過高外,一般都是比較實事求是的。林彪曾指使人批鬥他十幾次,逼他寫材料證明一個老幹部曾「叛黨通敵」,他說:「叛黨通敵不能隨便說喲,我反復想,不是這麼回事,始終堅持不寫(假材料)……林彪垮臺後,我立即寫幾千字的材料,揭發這件事,說林彪的罪惡之一就是陷害好人。」

  l974年春天,報刊上連篇累牘地發表「批林批孔批木儒」的文章,對所謂「法家」的評價越來越高、鬧了不少笑話。有些文章含沙射影攻擊周恩來總理,使許多有政治頭腦的人感到擔憂。一位同志對胡耀邦講了上述疑問與憂慮,胡耀邦心照不宣地笑了,說:「咱們只談觀點,不談人事。」他翻開正在閱讀的一本列寧著作,指著一段劃紅杠的地方——

  「我們的黨由於黨內。出現『左傾』反對派而遇到的嚴重危機。是我國革命所遇到的嚴重的危機之一。」

  「文革」期間,胡耀邦不僅在政治上立場堅定,不摧眉折腰事權貴。在思想理論上,他也敢於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他經常對身邊的同志說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缺點,犯錯多不要緊,但不能沒有誠實。誠實的品格最重要,他還鼓勵知識分子要實事求是、敢講真話。胡耀邦曾經嘲笑這樣一種「筆桿子」,他們好象是古代的「御用文人」:你想用什麼。他能寫什麼;還能寫得振振有詞,吹得神乎其神。1958年能吹畝產幾萬斤,1968年能吹林彪』最。

  最、最」,現在又把「法家」說成「愛護人」的革命家,陳勝、吳廣與秦始皇幾乎成了「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共同反對奴隸主復辟勢力。胡耀邦對這種「筆桿子」極為輕蔑,說這種人「既沒有知識又沒有骨頭!」

  隨鄧小平複出,胡耀邦重新回到領導崗位,隨著鄧小平再次下臺,胡耀邦也再次受到衝擊。

  l974年鄧小平複出,胡耀邦才算結束了幹校式生活。第二年8月,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擔任党的核心領導小組(即黨組)第一副組長,負責整個中科院党的組織領導工作。他立即投入「全面整頓」。他深知建國後這許多年來,知識分子被整苦了!而建設一個好端端的國家,沒有大批揚眉吐氣的知識分子是不行的。

  1952年秋天,正是由於鄧小平提議,黨中央決定把胡耀邦從川北區黨委書記兼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調任青年團中央第一書記。那時,他就對團中央宣傳口各單位負責人說過:過去幾十年的革命只兩個字,叫做「解放」;今後的一切也是兩個字,叫做「建國」。要建好國,必須渡過兩條大河;這兩條河不是黃河、長江,也不是金沙江和大渡河,而是「貧困、之河」和「愚昧之河」。要渡過這樣的兩條大河,沒有人才輩出的知識分子是不行的。老實說,知識分子也是建國的主力軍。

  l957年3月,有人說「許多青年只埋頭鑽研業務,不問政治」,意欲對這些青年批判批判。胡耀邦聞言,立即向《中國青年報》的同志打招呼:可不能一刀切地對這些青年進行批判。因為國內的階級矛盾已基本解決,今後長時期的中心任務是同自然界作鬥爭,這就需要鑽研自然科學、鑽研業務。胡耀邦說,可以把這歸納成十二個字,叫做「抬頭瞭望政治,埋頭鑽研業務」,這就合人心、順趨勢了!

  胡耀邦的這一席話,直說得青年報的同志笑了起來。

  可是,而後這許多年,胡耀邦認為知識分子們被整得最苦。他一到了中國科學院,就與中科院核心領導小組的另一位副組長李昌一道,頂著炎炎熱浪,走遍各個研究所,與科學家們促膝交談。l975年10月24日,在中科院「紀念紅軍長征四十周年大會」上,胡耀邦對濟濟一堂的科技人員說:「建國二十五年後的今天,請我們科學院立下新的豐功偉績的同志上臺來,講講四個現代化的長征故事——新的長征、新的長征故事。」他還認為,知識分子們的「五子」問題——房子(缺房住)、妻子(兩地分居)、孩子(人學人托難)、票子(工資大少)、籃子(忙於刻苦鑽研,常常吃不上菜),一定要解決!於是在「全面整頓」中,他首先領導科學院起草了一份上報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的彙報提綱,反映了當時科技戰線的真實情況,恢復了1956年周恩來總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啥》的正確論斷。

  然而十分可惜:不久湧起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黑潮,胡耀邦跟著鄧小平再次受到了衝擊……

  胡耀邦要時選甯告訴葉劍英:

  「中興偉業,人心為上。什麼是人心?第一是停止批鄧,人心大順;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產狠狠抓,人心樂開花。」

  l976年10月6日,那四個不可一世的人物去了該去的所在,在家深居簡出的胡耀邦又一次心潮澎湃,頓感大解放。他覺得我們這個黨又有救了。他想到:為什麼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折騰,使全黨全國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摧垮不了所謂的「劉鄧司令部」?而不可一世、大有靠山的「四人幫」卻可以被一舉粉碎呢?

  歸根結底,他說,還是個「人心向背」的大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