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傳 | 上頁 下頁 |
第十六章 在西南軍區(2) |
|
賀龍進入成都的第二天,便收到了劉文輝、鄧錫候、潘文華等人的請柬,要設宴為他接風洗塵。賀龍認為這是聯絡感情、開展工作的絕好機會,欣然前往,同起義將領們親切交談。他說:我過去也帶過地方軍,並且在你們四川駐過防;曾同在座的有些先生打過仗,這叫不打不相識嘛!今天,我們終於走到起來了。賀龍豪放的性格,揮灑風趣的談吐,贏得了大家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最後賀龍向大家宣佈:「過兩天,軍管會將清各位先生開座談會,共同商討大政方針」。起義將領聽到這個關係到他們前途的消息,都很激動。幾天後,軍管會便召開了各界代表座談會。劉文輝等起義將領應邀出席。賀龍在會上毫無拘束地同大家交談,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他這種謙虛和藹的作風,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賀龍瞭解劉文輝、鄧錫候、潘文華、盧漢等四川、西康、雲南地方實力派人物,知道他們同蔣介石早有矛盾,被蔣視為異己,受到排斥和打擊。在解放軍進軍西南之際,他們率先起義,對加速西南的解放進程起了作用。賀龍對他們的功績給予充分評價,主動團結他們,真誠地同他們交朋友。他同劉伯承、鄧小平一起,建議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劉文輝和從香港歸來的原雲南省主席龍雲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鄧錫候、潘文華、盧漢、裴昌會、陳鐵等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裴昌會要求到地方工作,賀龍便推薦他擔任了川北行政公署副主任。 賀龍曾親自同許多國民黨起義將領個別交談,做思想工作。以平等的態度,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交代黨的政策,指明前途。原國民黨軍綏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和兵團副司令曾甦元,在起義之後,不知怎樣才能穩定部隊。賀龍誠懇地給予具體指導。他說:「你們要趕快整理部隊,撤銷空番號,把多餘的軍官集中起來組織他們學習,把部隊中的國民黨特務逮捕起來,這樣你們的部隊才能穩定。」有一位起義將領對改造他的部隊抵觸情緒很大,他頭髮不理,鬍子不刮,成天戴著鋼盔,穿得破破爛爛。賀龍知道後,馬上找他談話,談一次不行,談二次、三次……共談了五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終於被賀龍寬廣的胸懷、熱忱的態度所打動,思想轉變了過來。 賀龍很注意做好上層民主人士的工作。成都住著一位早年追隨過孫中山的老同盟會員熊克武,他曾是賀龍的上司。後來他拒絕出任蔣介石給他的任何職務,一直閒居成都。蔣介石逃離大陸之前,曾派人拉他去臺灣,他拒絕了。這是一位在西南和國民黨上層中頗有影響的人物。一天,賀龍和李井泉在四川地方党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熊克武寓所。熊克武開門出迎,發現來客是闊別了20多年的部下、當今西南地區的最高領導人之一的賀龍,驚喜交加,趕快邀請進屋。賀龍見他布鞋長衫,居室簡樸,頓生欽佩之情,便邀他出來參加工作。開始,熊克武婉言推辭:「我年老力衰,思想陳舊,恐怕跟不上形勢。」賀龍希望他能「為建設新中國、新四川帶頭做貢獻,做個繼續前進的革命老人」。熊克武終於被賀龍的真誠態度所感動,接受了他的邀請。1月10日,賀龍致電劉伯承、鄧小平和中共中央,舉薦熊克武,稱讚他「一貫不滿蔣,向來生活上較嚴肅」,「不貪污,不置私產」,「是較正派的人物。」「他表示擁護共同綱領,擁護毛主席,今後願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盡自己一份力量」。建議給以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的職位。中共中央同意了賀龍的建議。 賀龍除了自己積極做工作之外,還動員其他幹部去做起義將領的工作。成都市軍管會委員馬識途是起義將領羅廣文的同鄉。有一天,馬識途收到羅廣文請他赴宴的請帖,不知該不該去?便去請示賀龍。賀龍說:「去,為什麼不去?你有這個關係,為什麼不很好利用!你去對羅廣文說,要他老老實實接受改編,把部隊中的國民黨特務抓起來,只要他把部隊完整地交出來接受改編,不但我們對他既往不咎,他還可以立功受獎,有光明前途。」馬識途如約赴宴,向羅廣文轉達了賀龍的口信。羅廣文聽後,感動地說:「有賀司令員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請你回去報告賀司令員,我們願意接受改編。」後來,他果然清除了部隊中的國民黨特務分子,按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把部隊開到華東進行改編。羅廣文本人當了山東省林業廳廳長。 為了便於更好地做起義軍官的工作,西南軍區在軍政大學舉辦了由上校到中將級軍官參加的「高級研究班」和「教導總隊」,由賀龍直接領導。高研班第一期於1950年3月正式開課。賀龍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政策,根據他們的不同情況、不同表現,區別對待。對確有真才實學的,結業後絕大多數分配了適當工作。原劉文輝的參謀長楊家禎是國民黨陸軍大學的畢業生,被輸送到南京軍事學院,成為那裡的第一批教官。對堅持反動立場、抗拒改造的,則嚴懲不貸。有一個少將政工處長,拒絕改造,叛變逃跑,又被抓回。賀龍指示召開有高研班和教導總隊全體學員與其家屬參加的公審大會,按照政策法規予以嚴懲。 按照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區決定,軍區下屬各部隊抽調了一批幹部組成工作團,攜帶電臺,分赴各起義部隊去領導和幫助改造工作。工作團到各部隊後,即同所在兵團或獨立軍的主管人員,組成軍政委員會,並向師以下單位派出軍代表,統一領導部隊的改造工作。賀龍和鄧小平規定,軍代表的主要任務是:在起義部隊中進行政治教育,開展政治工作,實行政治、軍事和經濟民主,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把起義部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在起義部隊中行使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委員職權,凡部隊對上對下的報告、命令、正式公文函件,軍代表簽字後方能生效;負責溝通與就近解放軍、人民政府、人民團體的聯繫,解決部隊的困難。工作團應將各起義部隊的電臺集中保管,不再使用,部隊中的國民黨特務組織,應予嚴格取締。 在工作團出發之前,賀龍接見了部分成員。他說:國民黨部隊起義,回到人民的懷抱,是好事。但是這裡邊有壞人,要清理。不過急了不行,要實行「剝筍政策」,一層層地來。第一步可以將已經公開了的特工人員,集中學習一段時間後,送到成都來由軍區處理;對暗藏的特務,要摸清情況,逐步解決。 工作團到各起義部隊後,認真宣傳黨的政策和解放軍的優良傳統,發動士兵訴苦,絕大多數官兵的思想有了明顯轉變。然而,也有極少數軍官仍然堅持反動立場,拒絕改造,甚至發動叛亂。從1950年1月到6月的半年之內,起義部隊中共有27個單位、39萬餘人叛亂,殺害軍代表等100余人。其中僅雲南暫十三軍叛變的1個團,就殺害了江川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等80餘人;貴州起義部隊叛變的占五分之二以上;駐川西的原國民黨第二十軍楊漢烈部、第十六兵團三〇二師等部分別於1月至3月叛變,逃入深山。賀龍接到報告以後,立即派部隊平定,並指示平叛部隊「要狠狠地打,堅決鎮壓,不准漏網。首先要消滅其中的頑固分子,促使其他叛兵動搖分化。」 在處理起義部隊叛變的問題上,賀龍非常注意黨的政策。他把起義將領同少數反動軍官,廣大官兵和個別壞人嚴格區分開來。原國民黨第三〇二師叛亂後,他派人去看望正在病中的董宋珩,重申對起義部隊的政策,希望他勸說叛亂者返回。董宋珩深為感動,抱病驅車至什邡,派人上山說服第三〇二師叛部。但有幾個首惡分子拒不聽從勸告,妄圖頑抗到底。於是,賀龍命令部隊予以全殲,很快就平息了川西這次規模最大的叛亂。除對3名首惡分子依法嚴懲外,對絕大多數官兵仍採取了寬大政策。 第七兵團也有數百人攜槍叛逃。裴昌會甚為不安,打電話請示賀龍:「賀司令,是不是我把部隊的槍都下了?」賀龍答道:「不能下。」裴昌會又說:「現在有些部隊思想不穩定。不下槍,他們拖槍跑了怎麼辦?」賀龍明確地告訴他:「起義部隊怎麼能下槍呢?要按中央的政策辦。如果有人要跑,跑了以後再想法子解決。」 劉文輝的第二十四軍有數百人在雅安叛亂。劉文輝心裡不安,主動找賀龍當面報告此事。賀龍安慰他說:「你不要慌,等把情況查清楚再處理。」幾天後,賀龍來到劉文輝家中,對他說:「事情已經查明,哪一級出事哪一級負責,你放心,我們決不會因為下級出事而牽連到上級。」 賀龍這種是非分明,胸懷博大,坦誠相待的態度,使起義將領十分欽佩。他們說:賀司令員對我們信任諒解,平等相待,真正體現了共產黨的政策,我們十分願意和他交往。 賀龍正確地執行了黨的政策,成功地做了起義部隊將領的工作,及時地向起義部隊派出了工作團,妥善地處理了叛亂事件,從而保證了改造起義部隊工作的順利進行。除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將起義部隊中的3個兵團調往外區外,留下的2個兵團和5個軍,在4個月以後,都順利地編入了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序列。這些部隊在剿匪、進藏、正規化訓練和文化學習,以及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中,都作出了貢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